绥芬河拉响战“疫”警报!为何这座7万人口小城成了输入重灾区?
2020/4/20 21:05:11 生命时报

    

     随着武汉正式解封,全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数千里外的边陲小城——绥芬河却拉响了战“疫”警报。自4月1日以来,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确诊病例连续半个月居全国之首。

    

     这座仅有7万人口的小城怎么会成为境外输入的重灾区,瞬间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记者采访权威专家,为你一一解答困惑。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 张志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资产管理部副主任 刘琪

     本文作者 | 人民日报社黑龙江分社记者 张艺开 □本报记者 高嘉悦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张晓东

     本文编辑丨高阳 徐梦莲

     绥芬河打响抗疫阻击战

     自4月1日绥芬河市出现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以来,截至4月7日,经绥芬河口岸入境2000多人。截至4月18日,绥芬河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71例(含1例治愈),现有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5例,疑似病例5例。

    

     为了应对绥芬河疫情形势:

     ● 4月6日

     绥芬河建设方舱医院;

     ● 4月7日

     中俄双方商定临时关闭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口岸旅检通道;

     ● 4月8日

     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并对全域实行“九严一保”管控办法,“九严”即严把国门、严把城门、严守边境、严管社区、严格隔离、严控交通、严防聚集、严肃执法、严抓督战,“一保”为保障民生。

     记者了解到,目前绥芬河口岸旅检通道继续关闭,但货检通道正常,实行闭环管控

     一台俄罗斯大型货车进入海关后,先要进入全自动洗车房消毒,再走流程、办手续,扫描是否走私后,开至转运货场,将车头和货厢“头尾分离”。

     准备就绪的中方牵引车把货物送往卸货场地,俄方牵引车头一直留在货场,等待“回归”的车厢。

     俄方司乘人员也将被送往集中居住的酒店,直到需要驾车返回俄罗斯。

    

     绥芬河海关实行“闭环管控”

     目前,当地制定了分层救治的治疗原则: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只接收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型患者由牡丹江康安医院接收,重症、危重症患者则由牡丹江红旗医院负责救治。

     记者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看到,7支驰援医疗队正在接受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为进入放舱医院做准备。医院人流稀少,普通门诊全部暂停。防护物资、医疗人员、核酸检测能力、床位都比较充足。

     由于17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报告一例来自绥芬河的阳性检测者,绥芬河对该确诊患者常住地周边6栋楼全部隔离消毒,对19个单元280户共416人进行封闭管理,并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绥芬河市16日起免费向全市近5万户居民发放防疫物资

     当地小区居民每户可每3天派出1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社区也有代为采买服务,对老百姓餐桌影响不大。记者来到当地几家大型商超,物价稳定,供应充足,采购井然有序。

     输入病例暴增前,绥芬河近乎100%复产复工,如今主要交通干道车辆稀少,只有警车、救护车、货运车、私家车偶尔驶过。街道两侧除了超市、食品商店等生活必需场所,公共餐饮、娱乐场所等全部关闭。

     全国各地爱心企业、医院紧急调配和捐献医用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酒精等防疫物资。目前已有近300名各地白衣战士驰援绥芬河。

     多地医护人员驰援绥芬河

     4月14日上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抵达绥芬河方舱医院,准备开展救治工作。领队刘琪告诉记者,此次驰援的12名同志中,有8名刚刚完成支援武汉任务,应急救援经验丰富。随队出征的还有两辆影像车(一辆车载CT和一辆X线车),重点加强当地影像诊断能力。目前医疗队正在为影像车正式投入使用进行准备。

     据悉,绥芬河方舱医院由一栋办公楼改建,基础设施较完备,距市区12公里,可提供600余张床位。医院实行全封闭管理,管理分区科学,以求把感染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保护医护人员安全。

     俄罗斯疫情蔓延是主因

     在3月30日之前,绥芬河累计确诊病例一直为零,但谁也未曾想到此后会出现输入病例暴增。

     绥芬河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是黑龙江中俄经贸最大的口岸,也是黑龙江唯一全天候持续开关运行的陆路口岸。

    

     受境外疫情蔓延影响,4月初由莫斯科直飞国内的航班只剩一条,且每周只有一班,走陆地口岸,成了最便捷的途径,且只剩绥芬河这一唯一开放的陆地口岸。于是在俄企业员工、个体华商、留学生等不约而同经绥芬河口岸回国。绥芬河入境人数大增,输入病例也随之而来。

     俄罗斯的疫情控制不乐观。截至4月19日,俄罗斯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6000例,累计确诊突破4万,累计死亡300多例,而这数字还在上升。

    

     据俄罗斯“NTV”电台和《莫斯科时报》报道,4月17日至18日,俄罗斯连续两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4000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张志将认为,由于入境人员在归国过程中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绥芬河境外输入病例并不能直接反映俄罗斯的疫情状况。但不可否认,很多归国人员已有防护意识,在归国途中全程穿着隔离服,然而在这样的措施下还是被感染了,这个现象可间接地证明,俄罗斯疫情防控可能不太乐观。

     “绥芬河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张志将表示,绥芬河市基础医疗资源薄弱,如果任其发展,是不足以应对疫情的。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前,绥芬河市方舱医院建造基本完成,可随时启用。

     绥芬河方舱医院改建基本完成

     中国疾控中心紧急驰援绥芬河,搭建了负压式帐篷移动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1000份以上。

     一些刚结束援鄂的医护人员赶来驰援绥芬河,各种医疗设备都已抵达。张志将认为,经过前一段时间国内的疫情防控,我们积累了大量治疗经验,相信绥芬河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

    

     绥芬河虽是边境小城,但防疫形势可影响全国大局。张志将称,目前,黑龙江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主要来自绥芬河。

     黑龙江要想防控住疫情,关键看绥芬河,而黑龙江又将影响整个中国。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约占我国10%,若绥芬河疫情蔓延,必会拖慢黑龙江疫情防控,影响正常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全国。

     中俄联手抗击疫情

     目前,俄罗斯确诊人数已位列世界前十。

     但早在疫情之初,俄罗斯政府很快采取措施,切断与中国的陆路交通,减少航线频次,限制签证。但却忽略了自欧洲各国的回国公民。当中很多人只是居家隔离,没有进行核酸检测。

    

     截至4月20日下午6点38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数据

     部分俄罗斯民众把居家隔离当成带薪休假,该干嘛还干嘛,很多居民上街闲逛,戴口罩的人并不多。俄罗斯初期检测规模和力度不够,目前全俄已经完成超过180万次病毒核酸检测,因此确诊人数也呈暴发式增长。

     针对俄罗斯当前疫情,俄罗斯流行病学与微生物学所首席研究员维克托·祖耶夫表示,现在的俄罗斯民众更有纪律性,大量志愿者帮助那些处于居家隔离状态的人们。

     不过俄罗斯媒体表示了担心,俄罗斯自由新闻网指出,那些该受到严格监控的重点人群,在俄罗斯仍然可以自由通行,这是很可怕的。中国能将那些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的人找到,俄罗斯未必,现在亟需搞清接触链条。

    

     俄罗斯病毒学专家对疫情发出警告:莫斯科可能很快会成“下一个纽约”

     张志将认为,俄方主要防内发,中方主要防输入。7万人口的绥芬河确诊300多例,其患者密度还是很高的,要防止输入病例与本地居民之间产生交叉感染。

     4月17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全程中文寄语:“中俄面对共同的敌人再次并肩作战。”

     绥芬河一定要吸取武汉当初的教训、参考武汉的经验,及早发现病人并隔离,避免发生哈尔滨等地出现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绥芬河要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对一线医护人员下班回家问题提前关注,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避免病毒的二次传播。

     最后,张志将建议,境外华人在健康的情况下,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居家隔离,不要急于回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感染风险。▲

     小调查

     在我国,每7分钟就有1人确诊癌症。通常医生会把结果告诉家属,出于关爱,很多家属会选择向癌症患者隐瞒病情,如果是你,你该如何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夏天还能开中央空调吗?广州疾控回顾一起“餐厅空调”引发的聚集感染

     反转!从抵触到支持,一文剖析欧美“戴口罩”观念转变原因

     6类人易被新冠病毒攻击!免疫力强的人也逃不过……

     新冠病毒在户外更“活跃”!新研究:跑步、骑行至少隔10米远

     抗疫环卫工人一天处理300个垃圾桶,医疗废物都去哪儿了?

     战斗到最后的“留守天团”:专访最晚撤离的5支援鄂医疗队

     全球面临「呼吸机」告急!一线专家详解:呼吸机是如何救命的?

     屋里太干燥,呼吸道病毒传得快!世卫组织给「健康湿度」划了标准

     天暖能阻止新冠病毒吗?专家:这两个因素增加了难度

     猫感染新冠会传染人?别慌,病毒学家的解读来了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10个疑惑,专家一次性解答清楚

     营养专家一份「复工带饭攻略」,解决上班族的午饭难题

     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病死率为何居高不下?

     国内疫情是否会“二次暴发”?一线权威专家是这样回应的

     全球首个确诊超20万国家!美国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暴发”局面?

     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人戴上口罩就变好看了?

     日媒:确诊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日韩疫情真的控制住了吗?

     时评 | 他们生来未必是英雄,只因患者需要才赴汤蹈火

     权威解读病毒8大“疑点”:全球病例为何暴增?一人会感染两次吗?……

     致敬!17年前他们抗击“非典”,如今再披铠甲战“新冠”

     「免洗洗手液」能杀死病毒吗?专家:这4种可能无效

     多国效仿中国“封城”,一文说清「封锁」为何能控疫情

     宅出来的身体“时差”,是时候学一套「生物钟调整法」了

     中医药抗疫有一套!专家揭秘“三药三方”到底牛在哪?

     疫情期间有这5种表现的人,你体内的维生素D“余额”不足了

     无意识“摸脸”增加染病毒风险!你可能每4分钟就摸一次……

     感染科专家N条“复工”建议:让病毒不复燃,疫情不反弹

     事关14亿人安危!中国怎样守住境外输入这条红线?

     日本节目实测:这里是办公室最“脏”的地方,马桶圈反而最干净

     为什么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洗20秒以上?看过这个实验就明白了

     【疫问医答】新冠肺炎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吗?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一种自保

     【疫问医答】“身体素质过硬”的运动员,为什么频频感染新冠病毒?

     这场疫情“教会”我们的9件事,事关每个人以后的生活

     亚洲人人都戴的口罩,为何欧美人却有“抵触”心理?

     【疫问医答】抗疫中药方,黄芪为何被多次“提名”?

     护肺第一步:防止室内空气污染!4个房间要重点“排查”

     抗疫MV《呼唤》:愿所有的病痛都会被春天治愈

     超1亿人正接受“隔离”!为何欧洲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震中?

     H5丨疫情结束后,我最最最想做的是这些事……

     距离“摘口罩”的日子还有多远?一线专家回应了

     美国抗疫让人看不懂!”中国为西方争取了时间,西方却把它浪费了“

     疫情让礼仪悄悄改变,看各国首脑如何“花式”打招呼

     这些菜在家就能“种”!疫情期间不方便买菜的人有救了

     日本实验:病毒沾附手机上可存活24小时!手把手教你给手机消毒

     心理学家告诉你:谣言是怎样让你深信不疑的?

     运动专家的「疫期户外运动」指南,拯救“宅”了一冬的你

     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

     【疫问医答】研究称病毒已“变异”,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医生,我体温总是偏低,这是种病吗?”

     从“封城”到“封国“,解析意大利新冠死亡率为何全球最高?

     禁食野生动物后的疑问:到底都有哪些动物不能吃?

     密闭空间新冠病毒可传至4.5米!一份「公共交通指南」平稳度过复工期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专家分析传播路径

     “37℃”成了历史:人类的体温为什么比一百年前低了?

     “隔离14天”变“马上回家”!一线记者接到志愿者的求助电话……

     一线重症专家:解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到的8种疗法

     告急:新冠肺炎境外确诊近3万例!李兰娟院士呼吁全球重视并行动

     不刮胡子,口罩白戴!美国疾控中心:漏气几率增20-1000倍

     日本测试:外出回家忽略这件事,2小时病毒“感染”全家人

     张文宏医生喊你把窗户打开!收下这张疫情期“通风时刻表”

     身体每天上演的「消化道大剧」,远比食物本身更精彩……

     医生亲自示范:疫情期怎样出门买菜更安全……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她们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姑娘

     解剖报告再添“罪证”:不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的?

     每个吃腻了家里饭菜的人,跟营养专家学5招“改造”家常菜

     武汉一线的“她”力量!记者还原抗疫女将们的温柔坚守

     新冠比非典狡猾的多!一线专家解读17年抗疫有哪些进步

     从死神手里抢人!北京协和援鄂医疗队讲述战疫“红区”的32天

     别再传谣了!这5种「抗病毒食物」,营养专家一个都不认可

     新研究:烟民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到底有没有“安全量”?

     时评丨禁野味就得“一刀切”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时评 | 坏情绪也是防疫的敌人

     一首原创漫画MV,用160秒定格了战“疫”中的催泪瞬间

     从黑暗,到曙光……听治愈患者讲述抗“疫”经历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食品专家推荐一份「囤肉指南」,提高疫情期间的吃肉品质也能

     【疫问医答】口罩戴久了,“闷”出皮肤问题怎么办?

     一线抗疫护士口述:重症病房的20多天,我们是这样度过的

     高速摄像机还原“咳嗽”瞬间,7个止咳法拯救不安的你

     好好吃饭也能“抗病毒”,专家开出7个「中医汤方」

     心理学专家:疫情让人更加宽恕善良,国人这10项品格悄然提升

     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世卫组织:全球2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

     专访国博方舱护士长:我从不害怕患者抱我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

     【疫问医答】新冠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吗?

     时评 | 隔离病毒,不能疏离人心

     援鄂日记丨独家探访辽、皖、川、湘四大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

     实拍保洁员的“舱内六小时”:工作四班倒,每晚处理50桶垃圾

     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闷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营养专家学7招打开“食欲”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拐点”究竟何时来?一文梳理国内外专家的权威预测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疫问医答】“假阴性”频现,核酸检测还可靠吗?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西汉至今抵御了300多次瘟疫的中医,为抗疫提供了什么思路?

     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

     “战时”蔬菜也讲“战术”,营养专家推荐一份「囤菜指南」

     【疫问医答】疫情期“感冒”了怎么办?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疫问医答】关于“气溶胶”传播,解读你最困惑的7个疑问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最小确诊病例仅1个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给儿童最科学保护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概率多大?一张示意图带你看清

     钟南山院士:办公区这个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开病毒

     国家卫健委发布“口罩使用指南”,口罩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WHO推荐的见面姿势:戴口罩+一米线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众防护指南”,50个重点帮你划好了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可以帮你再坚持一下

     这件和「戴口罩」同样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视了

     手机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载体!疾控专家1分钟演示「手机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这18个建议转给爸妈看

     【疫问医答】即将返岗工作的我,该如何预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锻炼指南,让你不出家门也能动起来

     多家中医院实名推荐:7个方子有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冠状病毒与人类“纠缠史”

     【疫问医答】哪种特征的发热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别一颗一颗心“崩”了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怎么过?六大呼吸科专家权威提醒

     【疫问医答】一份新型肺炎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指南”

     漫说疫事|这个春节,我们打一场特殊的战“疫”

     【疫问医答】“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爸妈,听话!预防新型肺炎,请听儿女6句劝

     请扩散!面对疫情,我们有9个呼吁

     【疫问医答】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

     除了不去武汉、戴口罩,我们还能做什么?

     【记者直击】疫情中的春运回家路

     汽车、火车、飞机……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评:必须向顾全大局的所有武汉市民致敬

     【疫问医答】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

     关于新型肺炎的13个疑问,卫健委专家给出了答案

     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的?

     划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问钟南山院士

     扩散周知!多科权威专家:春运如何严防新型冠状病毒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说清楚了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