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焖蒸城市”发布,为什么湿热比干热更难熬?
2022/7/25 20:07:31 生命时报

大暑节气的到来,彻底拉开了全国各地的高温序幕。
南北方同时开启焖蒸模式,7月23日,浙江、福建一带甚至出现成片40℃+区域。酷暑之下,热浪和雨水双重夹击,人体不适程度直线上升。

近日,中国天气网发布“全国十大焖蒸城市”,通过分析1991年至2020年的气象大数据,盘点了全国范围内热到极致的城市。
上焖下蒸的天气,怎样安然度过?《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做出提示,教你如何不被桑拿天“蒸”服。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教授 黄存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杨进刚
全国十大焖蒸城市出炉
在图中可以看到,上海大暑期间的桑拿天日数高达8.8天,为“焖蒸”之最,南昌和广州以8.6天和7.9天位列二三位。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除了十大“焖蒸”城市外,海口、福州等城市地处海边,日最大风力往往超过三级,满足桑拿天标准的日数相对较少,未能在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但闷热感也很明显。
当身心经受“烤验”时,你可能会问:未来的夏天,会更热更难熬吗?
国际权威杂志《科学进展》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1979~2017年间,全球潜在致命的高温高湿事件数量增加了一倍,而且频率和强度都在上升。

该研究警示称:在全球某些地区,夏季的高温与高湿度正在逼近甚至达到了人类能忍受的极限。
为什么湿热比干热更难熬?
人是恒温动物,自身可调节体温,当空气温度高过体温时,体内的热可通过出汗蒸发来散热降温。
但当空气中温度和湿度均过高时,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的效率就会变低。
如果湿球温度达30℃以上,人就会感觉“窒息”般的湿热;达到35℃,人就可能因无法排汗而导致代谢紊乱,造成生病甚至死亡。
“湿球温度”是衡量大气温度和湿度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指空气通过水蒸发能够降至的最低温度。通常认为,湿球温度35℃是人类的生存极限。
美国(NOAA)炎热指数表明,当气温高于一定数值后,在相同的气温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

当气温32℃、相对湿度达到60%时,体感温度就能达到37℃,体感温度还会随湿度升高而升高,相对湿度达到90%时,体感温度甚至能达到49℃。
桑拿天是如何“蒸”服你的
并非所有的高温天都能叫做“桑拿天”,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桑拿天气等级》:桑拿天指的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给人们感觉类似蒸桑拿的闷热天气。
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判定桑拿天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32℃、日平均相对湿度≥60%、日最大风力≤3级。
而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香港、澳门、台湾,当日最高气温≥33.5℃、日平均相对湿度≥60%、日最大风力≤3级,才计为一个“桑拿天”。

桑拿天带给身体多重暴击
高温、高湿是一对夏日“双煞”,在它们的互相影响下,人体全身血管扩张、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1.直接影响身体散热功能,导致户外工作者易发生中暑。
2.高温积蓄体内让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高湿使空气含氧量低,让人胸闷气短、喘不上气。
人体的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液黏稠、血氧含量下降、心跳变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心脏泵血负荷,引起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

3.增加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情绪中暑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思维紊乱等。
4.潮湿、不流通的空气容易滋生病菌,另外,空气中增多的过敏原会加重过敏性疾病的负担。
5.增加儿童患感染性腹泻、孕产妇发生不良孕产结局的概率。
医生总结一份桑拿天生存攻略
上焖下蒸的天气,我们该如何安然度过?各科专家总结了6个要点。
开空调首选除湿模式
空调的制冷模式本身也可以除湿,但与除湿模式有所区别。
制冷模式时,当室内温度接近空调预设温度,机器运转强度就会降低,除湿功能也同时变弱;而除湿模式是在降温功能的基础上,还能维持一定的除湿效果。

注意室内外温差
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将空调调至26℃左右更舒适,有脑梗、高血压病史的老人更要注意。
若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室内应先擦干再吹空调,也别对着空调直吹。
少量多次补水
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尽量少喝凉水或冰镇饮料。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调整运动时间
户外锻炼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在太阳最烈、日照最强的正午锻炼,清晨和傍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注意饮食卫生
建议大家尽量别太晚吃饭,以免影响代谢。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发生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心情也要纳凉
心情平静,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血压、心率、代谢、体温也随之下降。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本期编辑:徐梦莲
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业务合作:010-65363765内容合作:010-65363786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生命时报》电子报↓↓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