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的血管最易“堵”?心内科医生点名7类人
2022/8/11 7:59:00 生命时报

    

     血管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堵”。营养物质和氧气依靠血管才能输送到各个脏器,一旦血管堵塞便会引起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血管像是一根水管,人体从头到脚,血液流过的部位都有被“血栓”堵塞的可能。

    

     血管被堵有什么信号?哪些人更容易被血栓纠缠?《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佟小强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贾娜

     血栓爱找上7类人

     血栓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发生凝固形成的固体团块,临床上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部位,造成堵塞,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

    

     比如,堵在脑部会导致脑梗,堵塞心血管会诱发心梗,淤积在肺部就是肺栓塞。以下7类人格外受到血栓的“偏爱”:

     !

    

     有遗传倾向的人

     遗传性易栓症是由于人体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相关基因缺陷,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这类人遇到其他诱发因素,如年龄增加、下肢扭伤、长期卧床、妊娠分娩等,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建议七类人进行易栓症基因筛查:

     1、首次发生静脉血栓年龄<45岁,或发生动脉血栓年龄<40岁;2、新生儿发生不明原因血栓形成;3、自发性反复血栓形成;4、罕见部位血栓形成,如肠系膜静脉、颅内静脉窦;5、口服华法林后发生皮肤坏死;6、女性反复自发性流产;7、家族成员中有血栓形成者。

     !

    

     高血压患者

     长期血压升高可使血管变硬,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血栓形成。血压长期升高或波动,易使血管内膜受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

     !

    

     糖尿病患者

     长期血糖偏高或波动较大,易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动脉内膜增厚。再加上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

     !

    

     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栓加重。

    

     !

    

     久坐久站者

     久坐时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连续3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长时间站立会使小腿肌肉过于紧张,影响血液回流,促使血栓形成。

     !

    

     服用雌激素者

     雌激素可提高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对胶原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的黏附性,促使血栓形成。

     !

    

     有血栓病史者

     有过血栓病史的人,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更大,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人群中,1/3在10年内会再次得病。血栓性疾病一旦发生,代表全身处于血栓易感状态。

     一表看清血管堵塞信号

     血栓向大脑、肺部、下肢等处移动时,就像是血液高速路上的障碍,会造成血液循环的交通堵塞,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血管堵塞会有哪些表现?一表看清危险信号:

     症状

     发生堵塞的位置

     导致的严重后果

     突发胸闷

     肺动脉栓塞

     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胸痛、心绞痛

     心脏冠脉堵塞(心梗)

     如果血管径狭窄达70%以上,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

     语言障碍、头晕头痛

     脑动脉堵塞(脑梗)

     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水肿、尿量改变

     肾动脉堵塞

     严重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最终肾脏萎缩坏死。

     走路腿疼

     下肢动脉堵塞

     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甚至组织坏死(坏疽)。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

     脉搏减弱、血压低

     上肢动脉堵塞

     严重时上肢会“窃取”大脑的血液,导致大脑缺血,易出现头晕、站立不稳。

     下肢不对称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一旦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将堵塞肺动脉。容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肿瘤等病人身上。

     饱餐后剧烈腹痛、便血

     肠系膜动脉堵塞

     可逐渐出现少尿和代谢性酸中毒。当出现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时,患者多已发生肠坏死和穿孔。

     当老人出现睡觉流口水、不时晕厥、四肢麻木时,要警惕是否为血栓症状,需尽快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这样做不给血管“添堵”

     血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想让血管更健康,要从生活细节做起。

     调整饮食

     平时吃得不要太甜太油腻,多吃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谷物麦片、豆类、果蔬等。建议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装满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多喝白水可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500~1700毫升水。

    

     适当运动

     久坐时间最好不超过40分钟,每周运动3~5天,每周运动时间至少达到150分钟。推荐慢跑、快走、骑车、散步、打太极等,也可以进行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

     衣着宽松

     平时也别穿太紧绷的衣服、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合理用药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戒掉烟酒

     长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过量饮酒则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易导致心肌梗死。戒烟的同时还要远离二手烟。

     定期筛查

     建议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家族病史人群、绝经前后的女性、“三高”或肥胖人群、生活习惯不良或压力大的人群,以及没有任何症状的6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血管筛查(如动脉超声或血管造影)。

     如果已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缩短筛查周期。40岁以后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

     预防血栓有个简单的动作,学名叫“踝泵练习”,也就是俗称的勾脚尖。“踝泵”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退下肢肿胀,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具体的方法为,平躺或坐位,大腿放松,在没有疼痛或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内,缓慢、用力地尽最大角度勾脚尖(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10秒左右,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时间以每个小时练习5分钟为宜。

     疲劳、餐后、踝关节不稳、踝部骨折不愈,以及未做内固定、骨肿瘤、病情不稳定者不要练习。▲

     本期编辑:王晓晴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业务合作:010-65363765内容合作:010-65363786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生命时报》电子报↓↓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