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怕冷的高发病,也会在“热天”悄悄发作
2022/8/16 13:58:00 生命时报

    

     吹空调、喝冷饮、洗澡水温过低……这些“消暑”习惯,对有哮喘的人来说,不仅十分危险,还可能加重疾病。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解释什么是“冷哮喘”,并教你几招避免呼吸道受凉。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陈正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颜文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蔷

     热天犯哮喘,可能是“冷”出来的

     冷哮喘是指遇到冷空气、冷风或食用冷饮、冰糕后诱发的哮喘,与夏天里独有的“冷”现象有关。

     尽管教科书上没有明确定义,但这种现象正在引起临床关注。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上呼吸道突然受到冷空气或冰冷食品的刺激,支气管平滑肌会反射性痉挛,引发咳嗽、气喘。

     研究表明,健康人鼻咽部可对空气温度、湿度进行调节,进入下气道的气体可接近人体温度,相对湿度也能接近100%,这样就能保证人在进入寒冷地方时不会被冷空气所影响。

     对于本身存在哮喘,尤其是合并鼻部疾患的患者,对温湿度的调节能力差。因此,一些有哮喘的人进入空调房、吸入冷风、进食冷饮时,就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若哮喘发作,身边没有急救药物且没人在身边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缓解不适。

     脱离当下环境:可尝试离开当下的环境,或开窗通风,降低环境刺激。

     平静、缓慢、深长地呼吸:通过有效控制呼吸频率,改用鼻吸口呼的方式,从而降低气喘频率,减少胸腔负担。

     保持冷静:紧张的情绪只会令气喘加重。因此,发作时必须保持静息状态,如静坐、静卧等。

     喝水缓解症状:喝水虽然不能缓解气喘,但对人的情绪有平复和缓解的作用。

     有效利用居家工具:利用枕头在腰后进行承托,使身体呈前躬状,达到放松身体的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步骤是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用于缓解症状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是,每半年检查一次气雾剂,重新更换药物。

     3个习惯避免呼吸道着凉

     呼吸系统是人体各大系统中唯一与外界直接连通的,正常人的呼吸系统拥有健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3道屏障:

     鼻毛:阻挡细菌、病毒和灰尘等进入上呼吸道;

     气管与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含多种免疫球蛋白),将病原微生物、灰尘等粘住后,随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不断上移,最后咳出体外;

     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可吞噬肺泡中的灰尘等。

     这三道关卡保证了交换气体的洁净,使人体免遭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其中,第二道关卡是很重要的保护机制。

     人在受凉后,黏膜上皮的纤毛摆动速度会减慢,严重的甚至会脱落,气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防御功能下降。

     因此,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是从受凉开始。

     不论是普通人,还是有哮喘等疾病史的人,日常做好以下几点保护呼吸道:

     +

     避免吃较冷的食物

     比如冷饮、冰西瓜、冰糕等食物。热天吃冷饮或喝冰镇饮料,尤其是运动后,造成的刺激类似过敏,可诱发哮喘,建议喝温水解渴。

     +

     避免室内外温差较大

     如果从户外炎热环境突然进入家中,且室内温度过低,人体无法立刻适应,“瞬间”的转变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痉挛。因此,哮喘患者使用空调时,尽量不要让室内外温差超过5℃。

    

     如果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中,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应先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汗水,稍作休息后再去享受清凉。

     夜间也不要整夜开着空调,最好定时关闭。

     +

     保持空气流通

     “冷哮喘”的诱发因素之一是空气不流通,不少人为确保制冷效果,常关紧空调房内的门窗,停用后也不会开窗通风,导致空调内积聚的粉尘、霉菌、螨虫等随气流在室内漂浮,诱发哮喘。

     因此,空调一定要定期清理,空调房每天也要定时通风换气。

     4个时刻身体最容易受寒

     炎热天气下,人体皮肤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打开”,很容易受凉。传统中医也有“越热越要防寒”的说法,以下时刻尤其要警惕受寒:

     出汗时直吹冷风

     天气炎热时,皮肤毛孔打开,人体会大量出汗。如果此时直接吹电扇或空调,都可能导致身体受寒。

     其中,头面、咽喉、肌表等更脆弱,容易出现头痛、咽痒咳嗽、面目浮肿、口眼歪斜等症状。

     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应尽量避免吹风,可在常温下待汗静静消退、用毛巾擦干后,再进入空调房或吹风扇。

     出汗时冷水浴或游泳

     出汗时如冲冷水浴或游泳,寒气也会从张开的毛孔乘虚而入,导致鼻塞喷嚏、头身肢体关节疼痛等。

     热天尽量不要冲冷水浴,洗温水澡即可。出汗后如果想游泳,同样应在常温下休息30分钟以上,待擦干身上的汗方可入水。

    

     露宿或睡地上

     比起睡在床上,地面散热快,尤其是夜晚。但睡在地上,先不论是否舒适,最大的弊病是寒湿气重,寒湿由背部进入身体,人容易出现腰背疼痛、风湿痹症、面瘫等症状。

     热天应当避免露宿,即使纳凉,也不要选择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离门窗缝隙。

     汗湿的衣服穿太久

     三伏天里衣服容易汗湿,此时进入空调房,湿衣服就会变得又湿又冷。如果长时间穿湿衣,效果跟出汗时入水一样,也会招致疾病。▲

     本期编辑:张宇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业务合作:010-65363765内容合作:010-65363786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生命时报》电子报↓↓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