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血日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号召多学科专家启动贫血疾病公益周
2022/8/20 7:58:00 生命时报
2022年8月18日正值中国贫血日之际,在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的号召下,来自血液科、妇产科、肾内科、骨科的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发起多学科协作的“菲凡补铁”公益项目,并且共同启动了贫血疾病公益周。

白求恩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通过视频致辞。为提高公众对贫血疾病的认知,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作为“中国贫血日”倡导方之一,发起了多学科协作的“菲凡补铁”公益项目,并围绕“中国贫血日”开展贫血疾病公益周的系列活动,丹麦科思莫斯制药作为爱心企业参与了本次活动。
项目将联合多学科专家,通过科普知识传播和义诊等方式,呼吁全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贫血疾病的防治和筛查工作,以降低贫血对其他器官造成的损害,唤起更多的人关注贫血,最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保障人民健康!
张连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教授)就《现状与挑战:中国IDA诊治管理的思考》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在当今时代,患者血液管理(PBM)显得比之前更为重要。铁缺乏患者不仅仅是在血液科存在,围术期、妇产科、肾内科都存在,因此需要进行多学科管理。此外,还需要进行科普宣传,把PBM做好、做实,把健康中国的事做扎实。
李淳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就《多学科管理:围术期ERAS及血液管理在COVID-19中的重要作用》的演讲:ERAS已经成功应用在诸多外科领域,降低了输血率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缩短了病人康复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BM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PBM能够减少异体输血率,改善患者的结局。在疫情期间应当加强PBM的管理。预防贫血和控制出血是PBM的根本,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异体输血率,减少疫情期间血荒的发生。
会议期间,血液科,肾内科,骨科,妇产科等领域专家就《MDT贫血管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崔满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教授):妇科贫血的原因很多,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腺肌病、恶性肿瘤或手术过程中出血导致的贫血。然而,临床上有很多贫血病人并不因贫血就诊。贫血本身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和体能的下降,以及抵抗力的降低。术前贫血会影响手术计划,术后贫血影响术后康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大多数病人不符合输血指征,因此,纠正贫血需要用铁剂。口服铁剂病人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高,依从性比较差,异麦芽糖酐铁能够快速提升血色素,同时又可以大剂量使用。
丁小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贫血是肾功能减退发生最早,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对肾脏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肾脏病也作为贫血非常常见的继发性的病因。红细胞生成素和补铁是肾性贫血治疗的两大法宝。此外,肾性贫血诊治过程中同样需要多学科合作,如贫血原因筛查、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其他学科相关的一些问题、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的患者等等,都是需要MDT多学科专家一起来讨论,共同来把肾性贫血诊治的工作做好。
张国楠(四川省肿瘤医院教授):贫血管理贯穿于妇科肿瘤的全程化管理,如围手术期、术后康复期、放化疗以及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期。异麦芽糖酐铁,是妇科肿瘤(尤其卵巢癌)实现ERAS很好的方式,同时也能够保障放化疗可以按时、足量实施,改善预后。
刘国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术后贫血是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增加并发症和延缓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骨科领域特别重视ERAS。对于达不到输血标准的术后贫血患者来说,静脉给予异麦芽糖酐铁可以提高血红蛋白,加速患者康复,而且还可以缓解血源紧张。此外,骨科在贫血的诊治方面,还要需要内科、血液科、肾内科等相关的学科给予指导。
景红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贫血作为血液科最常见的疾病,重视程度还不够。应用口服铁剂把血红蛋白调到正常就需要两周到四周的时间,高剂量静脉铁剂可以缩短血红蛋白提升周期,进而缩短在院外等候的时间。
大会主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王建祥教授,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马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总结到:贫血是个非常常见的疾病,血液科、妇产科、骨科、肾脏科,都是缺铁性贫血比较高发的科室。因此,贫血的管理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参与以促进贫血的规范化管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