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月有1290亿个口罩被废弃,它们最后去了哪?
2022/8/25 14:01:17 生命时报

    

     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口罩几乎成为每个人出门的标配。

     据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报道,全球每月使用和丢弃的口罩数量约达1290亿个,其中大多数是一次性的

     这些用完后被当作生活垃圾丢弃的口罩,最后都去了哪里?

    

    2020年9月,志愿者在巴西海滩上发现了一只营养不良的企鹅尸体,在它的胃里发现了一个口罩。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主办的《环境卫生学杂志》刊发《废弃医用口罩问题探讨》表示,废弃口罩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亚于一次性塑料餐具。

    

     保护人类的口罩,是怎样引发环境问题的?《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解读,并给出科学应对方式。

     受访专家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丁雪佳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党双锁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李丹妮本文编辑 | 赵子莹

     降解一只口罩需要多少年?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需求量增加了近100倍。

     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海洋”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至少有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相当于产生了4680吨至6240吨的塑料污染,并在多种死亡海洋生物消化道中发现废弃口罩。

     2020年10月,摄影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山林里,抓拍到了两只啃咬废弃口罩的猕猴,它们误把口罩当作食物。

    

     一次性口罩是不可降解污染物,若随意乱丢,对环境和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将难以估量。

     大多数一次性医用口罩,主要由防水层、过滤层、耳带(弹性材料)和鼻夹(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等部件组成。

     丁雪佳说,口罩主体中的过滤材料,主要采用聚丙烯生产的熔喷布,本质上是一种塑料,需长达450年时间才能分解

     废弃口罩引发两大问题

     废弃口罩产生量大、遗弃范围广,且疫情尚未结束,普通民众日常佩戴产生的废弃口罩,超出单纯的医疗废物范畴,也难以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给环境和卫生带来巨大压力。

     环境问题

     丁雪佳介绍,目前处置这些废弃防护用品,主要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也就是把收集起来的废弃防护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再把焚烧物填埋到土里。

    

     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填埋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这两种处理方法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流感病毒、肠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并能通过土壤传播导致人类感染。

     卫生问题

     据《柳叶刀-微生物》报道,新冠病毒至少可以在医用外科口罩外表面存活7天,且仍具有致病能力。

     党双锁表示,戴口罩可有效阻隔疫情传播,但使用过的口罩携带病原微生物,处理不当可能增加疫情传播风险。

     如何应对口罩带来的环境压力?

     面对废弃口罩带来的环境压力,专家表示,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生产可降解口罩

     丁雪佳表示,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口罩,能有效缓解废弃口罩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比如聚乳酸口罩,口罩滤膜采用PLA生物基,及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木薯等),能被微生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友好。

     但降解周期对口罩过滤效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降解周期缩短,会对口罩过滤效率产生影响。

     提升口罩使用寿命

     疫情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教授科研团队开发出新型熔喷级聚丙烯,这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口罩,被60℃以上的水持续并完全浸泡30分钟后,经悬挂晾干或电吹风吹干,还能再次使用,使用寿命可比一次性口罩延长3~6倍。

     集中回收处理

     《废弃医用口罩问题探讨》指出,目前,废弃医用口罩在医疗机构等专业场所参照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但在社会普通场所,大部分直接混入生活垃圾丢弃,甚至随意丢弃。

     建议对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场合产生的废弃医用口罩,进行独立集中回收。

    

     分人群处理口罩

     普通健康人群:可直接将口罩丢入不可再回收垃圾桶。

     有感冒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的人群:可用密封袋将口罩装好后,丢弃到不可再回收垃圾桶。

     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疑似感染者、隔离观察者人群:口罩应由专人管理,以便进行特殊处理。

     减少过度防护

     党双锁表示,在低风险区、非公共场所,比如独处、居家、空旷场合可考虑不戴口罩,以避免过度防护对口罩的浪费。

     但应注意到,由于人员流动,很多低风险地区出现的病例都是高风险地区的输入,所以还是建议低风险地区的人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

     在高风险区域,如车站、医疗场所、人群聚集区,口罩是必须戴的,且佩戴时间超过4小时就应更换。▲

     本期编辑:徐梦莲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转载咨询:010-65363791业务合作:010-65363765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生命时报》电子报↓↓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