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后枕头上的“口水印”,提醒你可能有5种病
2022/9/24 7:59:00 生命时报

对于有些人来说,早上叫醒自己的不是梦想,也不是闹钟,而是被「口水」打湿的枕头。

小孩子的嘴唇力量弱,口腔不具备控制口水吞咽的功能,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成年人频繁睡觉时流口水,就要当心是不是健康出了问题。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总结睡觉流口水可能提示的健康问题,并教你怎么改善。
受访专家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经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医师 王鹏
嘴里的口水从哪儿来
口水,也就是唾液,不仅能保持口腔湿润,还有助咀嚼、对抗细菌等。它的分泌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属于无意识的过程。
口腔内部有3对大唾液腺,分别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黏膜上还有无数小唾液腺,它们不停地工作着。

//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唾液的分泌量大致为1000~1500毫升左右,即使在没有食物或者其它外界因素刺激的前提下,大约每个小时也能分泌30毫升左右的唾液。
只是平时我们一直在做吞咽动作,常察觉不到它存在。
当受到大脑神经刺激,或是在吃东西时,分泌的唾液就会更多些,能被人明显察觉到。
清醒时,人会自动进行吞咽;但睡觉时,全身肌肉都会放松,嘴巴可能会张开,口水也就顺着流下来。
此外,随着老人生理功能退化,面部和嘴部的肌肉松弛甚至萎缩,肌张力减退,睡觉时容易有口水流出。
有些流口水是疾病信号
偶尔流口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发现枕头上的口水印频繁出现,并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就需要警惕了。
流口水+鼻塞
鼻炎
鼻甲肥大、鼻息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会导致呼吸道不通畅。入睡后,患者就会不自觉地用口呼吸,口水更容易流出。
这种情况需要尽早治疗,帮助恢复鼻腔通气,防止鼻炎加重。
流口水+手抖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可表现为静止时手抖、运动迟缓,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
随着吞咽功能逐渐变差,无法及时咽下口水,或部分神经受损,造成口水分泌过多,帕金森病患者就很容易流口水。
流口水+言语不清
中风前兆
如果流口水伴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很可能是中风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老年人,应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

流口水+异味
消化系统、口腔疾病
消化不良人群的胃肠道功能较弱,食物不易消化,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可造成口水异味。
如果存在胃食管反流,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可引发食管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也可能波及口腔。
此外,患有龋齿、牙周病、扁桃体结石等口腔疾病的人,口水也容易有异味。
流口水+胸闷胸痛
警惕动脉硬化
身体出现了动脉硬化的情况,会导致大脑以及肌肉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进而会导致面部肌肉松弛,吞咽功能也会下降,容易发生流口水现象,还会伴随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多梦等情况。
患有“三高”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
4个细节“止住”流口水
如果排除了疾病、药物因素,仅是睡觉时流口水,做好以下几件事就能改善。
1
改变睡姿
趴着或侧躺睡觉时,没有自动吞咽的动作,口水很容易流出来。
并且当人做梦时,有时嘴巴会下意识张开,再加上重力作用,唾液更易流出。此时只需适当调整睡觉姿势即可,尽量改成平躺的睡姿。

2
避免用嘴呼吸
用嘴呼吸也会导致睡觉时流口水。若是排除了鼻炎等疾病,平时要常提醒自己闭口用鼻呼吸,慢慢改变用口呼吸的习惯。
还可以做一些闭口练习,如吹口哨、吹小喇叭、咀嚼口香糖并吹泡(偶尔进行)等,并以舌及颊肌运动促进口腔、牙齿的清洁。
3
更换某些药物
服用某些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类药物)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可能让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从而流口水。
此时可以告知医生,按医嘱进行药物更换。
4
睡前别刺激大脑
入睡前不要看情节、画面太刺激的影片和书籍,避免大脑过度兴奋。吃完晚餐不要马上睡觉,也不要吃太过于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果是新戴假牙引起口水溢出,不适症状会逐渐消除。
为了避免弄脏枕头,有睡觉流口水困扰的人,可以睡前在枕头上放块毛巾,第二天早上起来把毛巾洗掉。另外,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情,对康复也相当关键。▲
本期编辑:王晓晴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转载咨询:010-65363791业务合作:010-65363765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生命时报》电子报↓↓
喜欢,就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