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8000步是个“关键节点”,6种慢病风险明显降低
2022/11/10 7:59:00 生命时报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走路」是最好的运动之一,它简单方便,老少皆宜,只要穿上运动鞋就能随时锻炼起来。
近期,有研究发现,每天走够了一定的步数能降低多种慢病风险,也就是说,你的每一步都在为健康贡献微薄之力。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新研究并采访专家,总结健康走路的要点,并教你把走路变成“养生”。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副院长、教授 钱菁华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欣
走路可降低6种慢病风险
2022年10月10日,美国范德堡大学科研人员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行走8200多步,可以降低6种慢性病风险。
该研究分析了6042例受试者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分析了监测期间平均每日步数与不同类型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每日更多步数与以下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最为显著相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降低12%;肥胖症降低11%;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型糖尿病降低31%;高血压降低8%;胃食管反流病降低8%;重度抑郁症降低8%。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步频快的人群,慢性病风险更低。
健康走路的6个要点
错误的走路方式可能会让身体受伤,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姿势正确
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双臂以肩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自然摆动,最好做到“前不过肩,后不过腰”。
轻轻抬腿迈出脚,然后按照“脚跟→脚掌→脚趾”的顺序“滚动”着地,踩实以后再抬另一只脚。
脚尖一直朝正前方伸出,避免内八或外八,不要步子过重、步伐过大。
装备舒适
穿一双软底跑鞋,可缓冲散步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袜子最好是纯棉的,着装选择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
最好带一瓶水,在运动过程中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最好选下午
心血管病发率在早晨和上午比一天中其他时间段高;晚上光线差,老年人的平衡、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
建议中老年以及体适能相对较弱的人群,在下午4~5点进行走路锻炼。健康成年人可选择合适自己的时间步行锻炼。
如果要在晚饭后走路,应在饭后半小时,并将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
达到中等强度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推荐每天累计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步行运动,即走路时达到“能说不能唱,微微出汗”,每周至少坚持5天,每次运动至少达到10分钟。
有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检测,确定运动的适宜心率范围。
提升步速
想要通过走路锻炼身体,步行需达到一定速度,一般人可选择每分钟90~120步的中速走,身体状态好的,可选择每分钟120~140步的快步走。
别在马路边走
公路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柏油路面过于坚硬,容易对膝盖和脚踝造成较大的冲击。
建议选择塑胶地面,对关节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公园和自家小区空气质量较好,可以避免呼吸系统受损。
几个小动作,走路秒变养生
走路时,人的股三头肌、股四头肌以及腰、腹部肌肉等,总共13块大的肌肉群都在运动,尤其是快走,有助增强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控制体重、缓解便秘。
如果觉着单纯的走路乏味枯燥,可以尝试变着花样走,能让走路秒变养生。
负重行走
负重步行有许多形式,比如背心负重、小腿负重以及足部负重。背心负重在提高能量消耗的同时,不会给关节、肌肉带来明显不适,适宜大部分人群。还可通过手握小哑铃、矿泉水等简易方法达到同时锻炼上下肢的效果。
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不推荐负重步行锻炼法,否则会增大膝关节压力。
走走跑跑
这种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还有利于加速脂肪燃烧。
倒着走
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倒走时一定要选择没有危险障碍的安全区域,老年人必须有人陪同观察,保证锻炼的安全性。
爬坡走
尝试在道路上坡处走,爬坡时,身体稍微前倾,以减轻腿部肌肉重量;下坡时放慢步伐并缩短步距,以免膝盖承受过大压力。
踮脚走
可以锻炼到腿部肌肉,尤其能让小腿肌肉更紧致。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走“一字步”
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
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有效防治便秘。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不管采用以上哪种走路法,每次不要时间过长,5~10分钟即可。此外,还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时间过长、用力过猛的“暴走”,可能会磨损软骨和半月板,导致膝、踝及脚后跟的肌肉韧带和骨膜受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