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近90% 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2022/11/18 13:58:00 生命时报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肝脏没有痛感神经,这导致肝细胞受损后,通常无明显症状,许多人罹患病毒性肝炎却不自知,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肝癌。定期筛查是及早发现病毒性肝炎、并遏制其危害的关键。
近日,罗氏诊断携手《人民好医生》共同推出“诊断的价值”系列访谈节目第八期,以“消除病毒性肝炎 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马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娄金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东宁,为大众科普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分享我国病毒性肝炎的诊疗现状、以及精准诊断在这场健康战役中的重要价值。
警惕潜藏危险
呵护你的“小心肝”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主要包括五种病毒株: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其中,HBV与HCV感染可导致慢性乙肝和丙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炎相关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近3000人死于乙肝和丙肝,且近90%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马红指出:“筛查是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基础。提高乙肝、丙肝的筛查覆盖率及筛查准确性,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对于减少疾病进展、防止感染进一步传播至关重要。据估算,我国约有7000万慢性HBV感染者和1000万慢性HCV感染者,[1]但实际诊断率和治疗率并不高,防控形势严峻。”
HBV与HCV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等。陈东宁提醒:“乙肝和丙肝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有静脉药瘾史者、有高危性行为史者、免疫功能缺陷者,还有纹身、打耳洞、医源性暴露如不洁口腔诊疗操作等都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此外,母婴传播是乙肝感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孕前、孕期进行相关筛查和监测尤为重要。”
早筛查早诊断
科学防治守护肝脏健康
乙肝和丙肝的筛查以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主,前者检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后者检测病毒的核酸。娄金丽介绍,考虑到筛查的时效性和经济性,90%以上的筛查使用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筛查。免疫学方法主要选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通量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一些高质量的检测试剂对病毒突变株的检出能力很强,能够有效避免漏检,大大提升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现率和诊断率,对于肝炎防控具有重大价值。
健康体检是扩大病毒性肝炎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乙肝的筛查主要针对献血人群、住院患者(尤其是手术和植入性操作前)、高危人群(乙肝家族史、职业暴露等)、乙肝疫苗接种人群等,而一般人群筛查覆盖率低。在我国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新增一条:鼓励一般人群在常规体检中筛查乙肝。体检菜单中的相关检测项目包括血清免疫学检测(如乙肝六项)、分子生物学检测(如HBV DNA、HCV RNA定量检测)、生物化学检测,以及肝脏进展评估等。
陈东宁表示:“建议在健康体检中普遍开展病毒性肝炎的筛查,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过乙肝疫苗后并非‘一劳永逸’,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的滴度可能会低于保护性范围,仍有感染的风险,所以建议大家接种疫苗后也要定期进行筛查。”
精准诊断助力肝炎防治
聚力共筑健康中国
WHO于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健康威胁”的国际战略目标:将HBV和HCV新发感染数减少90%,将肝硬化和癌症死亡人数减少65%,确保至少90%的HBV和HCV感染者得到诊断。由此可见,精准、及时的诊断正在这场人类健康共同的持久战中发挥着空前的价值。
整体而言,我国肝炎发病率尚处于高位水平,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要实现WHO的目标,任务艰巨且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社会各界戮力同心,提升高质量筛查和诊断的可及性,共同筑起守护肝脏健康的防线。对此,马红建议,应不断加强疾病科普教育,进一步增强大众主动筛查的意识;此外,临床、检验、健康体检等多学科、多部门应紧密联动,多维助力扩大肝炎筛查、科学检测,做到应筛尽筛,应诊尽诊,应治尽治。娄金丽从检验医学角度出发,呼吁进一步开发新型检测标志物,以更加精准、高质量的检测技术,助力提升肝炎筛查率和诊断率,从而帮助更多百姓和患者获益。陈东宁强调,有必要将病毒性肝炎的风险筛查纳入日常体检,从而优化防控现状,早日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愿景。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 年)[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1, 15(4): 323-331.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10531-003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