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绘科普】小心耳朵里“疯狂的石头”
2022/11/21 13:58:00 生命时报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耳朵里的“石头”会出走

    

    眩晕是上百种疾病和药物的伴随症状,其中有一种晕极具特色:抬头晕、低头晕、起床翻身时还是晕……症状通常来去匆匆,一般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这就是误诊率极高的——耳石症。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尽管名字听起来陌生,其实它占所有眩晕的30%左右。

     为什么耳朵里会有“石头”?它又是怎样引发眩晕的?《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带你看清全过程。

     审核专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欣本文作者、编辑丨徐文婷

     绘图丨马宏亮

     耳朵里有条“石子路”

     人的内耳中,有一个微扁略长的椭圆形囊,里面铺着一层“石子路”。石子(耳石)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一旦头部发生移动,它们就会带动下方的纤毛弯曲摆动。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因形似石头而得名。它是人体感受和调节平衡的重要结构,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会失去速度感、平衡感和空间感。

     左耳石子擅离职守

     但是近来,左耳内总有调皮捣蛋的石子擅离职守,游荡在“石子路”上。

    

     石子误闯半规管

     一天,调皮的石子误打误撞进入了一座“水上乐园”——内耳负责维持姿势、平衡的感受装置半规管,这里充满了液体。

    

     石子们漂在液体中起起伏伏,玩得不亦乐乎。

    

     左耳半规管纤毛不堪其扰

     石子玩得开心,却搅得半规管翻江倒海,这可苦了驻扎在半规管一端的纤毛。它们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将“头部发生剧烈移动”的信号传给前庭中枢。

    

     右耳石子各司其职

     在右耳中,每个耳石都老老实实待在原位,半规管内的纤毛不会发出“剧烈移动”的信号。

    

     大脑得到的信息不一致

     面对左右耳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报,大脑前庭中枢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指令。

    

     身体产生眩晕感

     前庭中枢一旦乱了阵脚,对身体移动的判断出现偏差,就会产生眩晕感。

    

     当姿势保持不变或者保持头部相对静止时,耳石会随着重力作用掉落到最低处,前庭中枢的“混乱”得以解除,眩晕就会消失。

     - 完 -

     耳石症发病高峰年龄一般在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头部外伤、脑部/耳部缺血或钙质代谢改变者。近年来,耳石症有年轻化趋势。

     ◆ 长期焦虑、缺觉、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耳石症发生。

     ◆ 低头看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也会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临床上,有近95%的耳石症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康复,使自由游动的耳石复位。复位后,患者需睡高枕48小时,不可向患侧卧。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若超过3次仍不好,应做进一步检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