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后如何用中药,专家解读最新用药指引
2022/12/12 13:59:00 生命时报
//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周继朴
在新的疫情形势下,近期多地新冠感染者持续增多,面对或轻或重的症状,科学合理用药能帮助身体在最短时间内击溃病毒,重获健康。
2022年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为广大患者居家康复如何正确使用中医药给出了指导。
对此,生命时报联合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家庭抗疫小药箱系列”栏目,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继朴帮助解读。他指出在抗疫方面,中医药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医药抵御了中国历史上321次大型瘟疫。这足以见得中医药抗击病毒的强大效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第九版)》推荐治疗方案及推荐药物中均有中医药的身影。
中医将新冠病毒感染归为“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所致。近年来的SARS、禽流感、甲流、埃博拉、新型冠状病毒等都属于“疫病”范畴。
在历代治疗“疫病”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医家,结合当时“疫病”的特点,合理配伍用药,取得了显著疗效。比如,张仲景善解表散寒、李东垣善补中益气、吴又可善燥湿解毒、王孟英善清热除湿,这些经验均以学术专著留为后世借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疫病”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症状表现,应采用不同方法应对。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不同病程选药各有侧重。
刚刚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发挥中医药对症治疗的优势,针对成人给出以下治疗方案建议。
01散寒解表症状表现为发热、无汗、恶风寒、肌肉酸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治疗应散寒解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胶囊)。
感冒清热颗粒(胶囊)中的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等成分,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作用,可缓解头痛发热、鼻流清涕、咳嗽等不适。一般一次1袋,每天2次。此外,也可选择其他同功效的药物,比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荆防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等。
02疏风清热症状表现为咽痛明显,发热、口干口渴、不恶寒、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比如桑菊感冒片。
桑菊感冒片主要由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桔梗、芦根、薄荷油、甘草组成,对于风热感冒初起引发的头痛、咳嗽、口干、咽痛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口服一次4~8片,每天2~3次。类似功效的中成药还有小柴胡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等。
03宣肺止咳症状表现为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比如通宣理肺片(丸、颗粒、口服液)。
通宣理肺丸药物成分有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黄芩等,均是宣肺止嗽的要药。该药口服,一次4片,每天2~3次。有类似功效的中成药还有急支糖浆、咳速停糖浆等,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04化湿解表症状表现为乏力明显,周身酸痛、伴胃肠不适、呕吐、腹泻者,可服用具有化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
藿香正气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药物组成,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对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以及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有很好的缓解效果。该药不同剂型应参考说明书确定服用剂量,以藿香正气片为例,一次4~8片,每天2次。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此外,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鼻塞流涕明显者,可服用具有解表通窍功效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
事实上,在传统医学看来,一切外感病本质上都是人与环境的不协调造成的。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套非常睿智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调节身体以适应外界环境。当这种调节能力下降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平衡”状态被打破,人就可能会生病。
中医认为,人体自带的调节能力就是“正气”,即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因此,在治疗“疫病”时,中医非常重视扶正,身体内部坚实,外邪自然不敢冒犯。因此,特别提醒,眼下处于疫情高发感染阶段,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来巩固正气。平时,可用中药代茶饮作为预防方频频饮用。具体方法是:取生黄芪9克、金银花5克、广藿香3克,开水冲泡,每天一剂。
对于恢复期的患者,如有气短、多汗、胸闷、心悸、干咳者,可服用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中成药,比如生脉饮等;如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者,可服用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比如补中益气丸等;如有失眠、焦虑、抑郁者,可服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比如加味逍遥丸等。
平时,也可以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外膝眼下4横指处)、膻中(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中脘(脐部正中上4寸处)等穴位,做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强身健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