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曾:现在医疗挤兑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和急诊
2022/12/16 12:42:08 生命时报

12月16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共同?共享?共筑”生命健康分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疫情政策开始调整之后,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较大,下一步“医疗挤兑”可能出现在床位使用上。

疫情政策开始调整之后,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这个大家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一旦放开,感染人数增加,医疗机构,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的交通运行、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他们被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医院里有很多的职工,不仅是医生护士,包括财务、药房、后勤、保洁、行政等都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感染。但是现在医疗挤兑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急诊。可能大家更能感受到的是药店,一些镇痛药、感冒药,本来这些非处方药,我们在药店能够购买,不需要去医院,但是因为药店临时的一些供货紧张,只能到发热门诊、急诊去看病,这些地方也成了“重灾区”,很多工作人员被感染。

李侗曾表示,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陆续已经有很多工作人员在返岗,已经开始康复了。下一步医疗挤兑可能出现在床位使用上,因为前期感染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上班族,后边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病的,平时他们其实是不怎么出门,所以在前面的第一波可能能够躲过去,但是随着年轻人感染的增多,回家探望老人,那么可能越来越多的老人被感染。
感染新冠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肺炎,基础病不稳定的情况,他们要就医,可能对床位的需求,甚至对重症床位的需求就会增加,可能后期住院的压力就会更大。
很多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再像原来一样,把防院感、防扩散放在第一条,而是将积极救治患者放在第一步。对于这些重点科室,像监护室、手术室、妇产科、透析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一些,一定要确保已经没有传染性了,再返回岗位,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脆弱人群。
后期医护人员大部分进入康复阶段,人手的紧缺会得到解决,但是要面对的可能是老年群体的住院需求会增加,可能还是有一场硬仗要打。
李侗曾认为,新冠三年给大家好好上了一课,包括我们这些搞传染病的,包括其他的临床医生。比如,我们看一个病的严重程度,第一要关注它的治病力,可能体现出来大家最直观的就是病死率,感染这个病的人当中,有多少人会失去生命。后来这个病死率下降了,但是传染性增强了,其实它对社会的威胁仍然非常大。
还要考虑到一个死亡率,真正感染的人数如果很多,那么即使致死率很低的一个病,总的死亡人数还是会很多。即使是说只有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是高风险人群,但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比较严重的社会,它真正死亡的人数还是会比较高,所以还是要重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