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容易爱上很少吐露自己的人
2022/7/17 21:10:09 每日意图

     每日意图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Igor Dubovoy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

     《爱情笔记》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的全记录。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文字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

     马克斯兄弟式思维

     当我们从单恋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爱恋的人(一个天使),想象和他们厮守在人间天堂的无限幸福时,我们易于忽视一个重大的危险:如果他们开始回应我们的爱,那么他们的吸引力也许很快就褪色消逝。

     钟情之人美丽、聪慧、诙谐,而我们丑陋、愚蠢、呆滞,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希望藉心上人的完美来逃避我们自身的弱点。

     但是如果这样一个完人有一天决定来爱我们,那么又将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只能有些震惊——品位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们这类人,他们怎么可能如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如果为了爱,我们必须相信心上人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那么他们同样以爱回应我们难道不是一件残酷的背谬之事吗?

     我们被引向这样的疑问:她/他真的那么完美吗?她/他怎么可能会爱上我这样的人呢?

     这是典型的马克斯兄弟崇拜者的思想:渴望爱情,但又不可能接受爱情,因为害怕当心上人真实的自我显露出来时,接踵而来的将是失望——一个通常早已产生但会继续投射到将来的失望。

     不和谐的音符

     我终于发现了一个人,她的笑话我无须词典就能懂得;她的观点与我的神奇般的接近;她的爱与恨就是我的爱与恨。

     和她在一起,我屡次发现自己在说:“太巧了,我正要说/想/做/谈同样的一件事情……”

     爱情的批评家怀疑个性的融合,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能够完全消除,从而合二为一。这怀疑的根源在于一种感觉,即接受相似比承认差别容易(相似的方面不必要找出来);在没有相反的证据时,我们总是找到自己知道的,而非不知道或恐惧的东西。

     我们相爱乃是因为缺少互相了解,而用渴望填补了无知。然而,就像批评家指出的那样,时间将会告诉我们,分开我们身体表皮的不仅是肉体的界痕,而且代表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差异,想要超越则是愚蠢的行为。

     因此,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在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政治、艺术、科学的观点,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两人才能决定是否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在互相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决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鸣与吸引。

     对成熟的爱情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对方,才会让爱有孳生的机会。真正的爱情(“恰恰总是诞生在我们知道之前)与常情背道而驰,不断增加的了解,既可能是一种吸引力,又可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使乌托邦与现实发生危险的冲突。

     也许确实如此,我们最容易爱上的人,是那些除了从他们脸上看到的、言谈中听来的之外再很少吐露自己的人。

     在想象中,一个人可以是无比的温顺,无尽的值得爱恋。如果想要适宜地梦想。那么就没有什么比为自己书写的爱情故事更浪漫的了。

     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上海译文出版社/孟丽 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意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