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
2022/10/29 22:12:31 每日意图

     每日意图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什么是真?它跟你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无关。”老皮马说,“如果一个小孩一直一直爱着你,不只是因为想跟你一起玩,而是真正地爱着你时,你就变成真的了。”“我会受伤吗?”绒毛兔问。“有时候会,”一向诚实的老皮马说,“可是,一旦你被人爱着,变成真的了,你就不再害怕受伤了。”——《绒毛兔》(The Velveteen Rabbit)这是一本关于伤与痛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爱、生活、坚强、快乐的书。

     卡罗尔·史密斯的儿子小克里斯托弗,在他七岁那年骤然离世。这让作为妈妈的史密斯悲痛欲绝。作为记者,她曾报道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她开始看到克里斯托弗短暂的生命里并非只有苦难,而是充满了爱与快乐;意识到生命的长短无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

     关于生命

     当有人问:“你最近过得好吗?”我们会回答:“很好。”然而,我们都知道自己在说谎。

     人生中有某些瞬间,你会隐约感觉到这个世界将变成你不认识的样子。

     不一定要有路才能到达一方净土。

     找回过去的生活,就要有承担风险的果敢与勇气,就像走钢索一样,既要做最坏的打算,也要怀抱希望,依靠强大的自制力,在最好与最坏之间寻找平衡,争取一个更好的明天。

     如果我害怕我的生活会因为离去而丧失意义,却从不试着去寻找其他意义,那么我的人生就真的只剩苟且。

     如果我只会一味地害怕失去爱的能力,却从不为此采取任何行动,那么我的人生就会变成爱的绝缘体。

     即使无法预测未来,也要毫无畏惧地生活着;即使不曾享有主宰权,也要努力主宰自己的人生。

    

    关于伤疤“你看到的每一道伤疤,都在向你诉说一个故事,这就是伤疤的独特之处。”我仍然是那个我,不曾因伤疤而有所改变。我想要一个显眼的记号,一道和山峰一样的伤疤,叫他们看见我的痛苦,只有伤疤能让人看见疼痛。我想在身上烙下一条凸起的疤痕,一行随时都能摸读的盲文。失去和痛苦,会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你看到的每一道伤疤,都在向你诉说一个故事。伤疤藏在故事里,别人可以沿着故事线,探知我们哪里受过伤,哪里愈合了,哪里仍在隐隐作痛。“我没有必要在陌生人面前掩饰真正的我,也没有必要对自己掩饰。“你可以继续活在阳光下,也可以躲进黑暗里,”他对我说,“我选择开心地活下去。”关于痛苦“疼痛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愈合的一部分。转移痛苦,而不是将它们囤积在心中。”如果我不试着理解别人的痛苦,别人又如何能够理解我的痛苦?我会告诉他们无论失去什么人,都是无法承受之痛。当我敞开心扉,倾听别人的痛苦,也是在敞开心扉,接受他们的关心。“如何对待内心的痛苦与愧疚,完全在于你的一念之间。”“如果你不将它们转化成智慧,转化成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怜悯,那么它们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忍着痛跑下去就感受不到痛了。在痛苦中奔跑,就是过去的人生留给我的财富。想要重新变得完整,我们既要接受好的痛苦,也要接受不好的痛苦。好的痛苦意味着成长,意味着新的开始。不好的痛苦是与世隔绝,不与他人来往,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允许自己体验任何美好。勇敢意味着不管前一步走得多痛苦,都要用力地迈出下一步。关于恐惧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中,独自面对自己心中最大的恐惧。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关于悲伤愤怒是被伪装起来的悲伤,悲伤是对我们无法控制之物的哀悼。悲伤不会完全消失,总有东西会在不经意间触发它。我要做的,是在心中为悲伤留出独立的隔间,不让它占据整个心房。我的目标不是停止悲伤,而是以某种方法,将悲伤融入我的生命。我们都在为失去同样的东西—陪伴、信任、无条件的爱、幸福—而哀伤。我们习惯将两个悲伤放在一起对比,以此反映痛苦的程度,可是悲伤无法相互论证。这世上没有“痛苦认证”,也没有“痛苦奖”。学会接受悲伤的馈赠,不再将快乐视作理所当然之物。痛苦是愈合的一部分,愈合不是痛苦的终结。悲伤是一股像大海一样强大的力量。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将它用于创造,而非毁灭。

    当人们想描述悲伤时,字典似乎也爱莫能助。我哭了。我哭,是因为我竟然允许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我哭,是因为这种感觉美好得让人想落泪。我哭,是因为我很害怕,因为我渴望更多东西,因为我不想孤独终老。我想再次去爱,想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过去。我想到了克里斯托弗曾叫我要勇敢。我想他一定也希望我快乐。失去最重要的人之后,最难的是再次微笑,再次享受生活,再次去爱别人。我们不必因快乐而内疚,快乐更不是对失去之人的背叛。失去与希望,痛苦与慈悲,哀伤与快乐,都是可以共存的,也必须共存。

    原来,我就是那朵乌云。我将自己独居的小房子变成一个“安全屋”,不允许别人进来,也不接受任何感情。我让恐惧为我做主,不再冒任何风险。有时,我觉得自己拥有的,只剩下灰烬。悲伤夺走了我的平衡感,逼迫我的大脑重新布线,强迫我重新审视我的感情,还有我的未来。它剥夺了我所有天真的幻想,只留下赤裸裸的现实,叫我看清人生从不受我的掌控。关于死亡“我们为什么害怕死亡?因为我们害怕失去掌控。”这背后有一层更深的恐惧—害怕再也没有机会实现活着的意义。我们无法控制死亡,但是我们可以感激生命,对拥有的每一瞬间,对活着的每一瞬间,都心怀感激。这也许就是他面对生死的态度:活过的每一年都是斩获的战利品。关于自我尽管别人眼中的我是一副面孔,而我内心的自己披着另一副面孔,但是别人怎么看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怎么看自己。内心与外在的矛盾来源于自身。我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真正要做的,是与内心的我达成和解,而不是执着于别人的眼光。卡罗尔·史密斯《穿过悲伤的河流》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 光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意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