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特性:不确定感与无助感
2022/12/3 21:55:50 每日意图

     每日意图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Anna Fusco

     焦虑的作用最初在保护穴居人,免于野兽与野蛮邻人的侵扰。今日,焦虑的情境已大不相同——我们害怕在竞争中失败、感到不被需要、孤立无援、浪迹天涯。

     但是,焦虑的作用仍在保护我们免于带来相同威胁的危险:我们的实存,或我们所认同的实存价值。除非我们以冷漠或麻痹自己的感性与想象力为代价,否则这种生命中的正常焦虑是无法避免的。

     罗洛·梅,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心理学教授。《焦虑的意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焦虑的本质罗洛·梅

     焦虑是一种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恐惧与焦虑的最大不同在于,恐惧是针对特定危险的反应,而焦虑则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和“无对象的”。

     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感与无助感。我们若问:在产生焦虑的经验中,是什么受到了威胁?我们便能了解焦虑的本质。

     假如我是一位要去牙医诊所拔牙的大学生。我在路上碰到一位教授迎面而来,这个学期我选了他的课,也曾到办公室找他。但他既没有和我说话,也没有点个头或打招呼。和他擦身而过后,我会感到“胸口”充塞着一股被咬的痛楚。我不值得注意吗?我是无名小卒——什么都不是吗?

     当牙医师拿起钳子拔牙时,我感到一股比方才的焦虑更强烈的恐惧。可是一旦我离开牙医手术椅,也就忘了方才的恐惧。但是先前焦虑的被咬之痛却挥之不去,甚至晚上做梦时都还会出现。

     因此,焦虑中的威胁未必比恐惧来得强大,但是它却会在某个更深刻的层次攻击我们。这威胁必定是针对人格“核心”或“本质”内的某个部分而来。我的自尊、我个人的经验、我的价值感,这些都是关于威胁指向何物的描述,但是并不能穷尽其内涵。

     我对焦虑的定义如下: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是他存在的根本。

     威胁可能是针对肉体的生命或心理的存在(失去自由、无意义感)而来,也可能是针对个人认定的其他存在价值(对他人的爱,以及“成功”等)而来。

     将某种价值与自己人格的存在等同,在汤姆这个案主身上戏剧性地表现出来,他感到焦虑的是,究竟他可以保住工作,还是将再度接受政府的失业救济,他说:“如果我无法养活家人,我不如跳河算了。”

     他的意思是,如果他无法做一位负责任和有尊严的自食其力者,他的整个生命都将没有意义,他不如死去算了。他会以了此残生的方式来证明这一点。

     焦虑的情境因人而异,人们所依赖的价值亦然。但是焦虑不变的是,威胁必定是针对某人认定的重要存在价值,及其衍生的人格安全感而来。

     焦虑攻击的是人格的根基(核心、本质),所以个人无法“置身于威胁之外”,也无法将它客体化。因此,个人便无法采取具体的步骤去面对它。我们无法和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抗争。

     用俗话说,就是我们觉得被绊住了,或者如果焦虑很严重,甚至令人窒息的话,那么我们会感到害怕,却不确定我们害怕的是什么。

     我们的日常行为多半是为了降低或减缓焦虑,许多人知道这一点时都非常吃惊。杂志与电视广告所呈现的都是群众想要相信自己和生活的样貌,它们一成不变地秀出信心十足、堆满笑容的人,好像这个世界没有一点愁苦。

     我们会刻意走在人行道的另一边,以避免碰到会打击我们自尊的人。人们以各种细致的方式谈话、开玩笑和互相争辩,这在证明人类有建立安全感的需要;方法便是确定自己能掌控情势,避免可能会制造焦虑的情境。

     “苦中作乐幽默”在焦虑的时候特别会涌现;就像所有的幽默一样,它使人们与威胁保持一段舒适的距离。人类虽然往往不愿公开承认说,“我们的笑是为了不要哭”,但这就是他们的感觉。

     军队和战场上随时开玩笑的现象,便是以幽默克服焦虑的实例。公众演说家演讲时会以笑话开场,因为他很清楚笑话可以释放站在讲台上与听众对峙所形成的紧张,这种张力若没有释放,反而会使得听众在焦虑的刺激下,抗拒他要沟通的讯息。

     罗洛·梅《焦虑的意义》朱侃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意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