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拒绝现实世界,但又不愿意脱离它。
2022/12/13 20:43:14 每日意图
每日意图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Jan Erik Waider
阿贝尔·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
散文集《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系从加缪两部重要散文集《反与正》《反叛者》中各选取五篇结集而成,旨在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其“荒谬哲学”的思想脉络及演变历程,是读者理解加缪哲学思想的绝佳入门书。
阿尔贝·加缪《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杜小真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以下内容节选自其中《小说与反叛》一文
任何人也不能永远占有我们[法]阿尔贝·加缪矛盾就在此,人拒绝现实世界,但又不愿意脱离它。事实上,人们依恋这个世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远非要忘记这个世界,相反,他们为不能足够地拥有这个世界而痛苦。这些奇怪的世界公民,他们流亡在自己的祖国。除了在瞬间即逝的圆满时刻中,整个现实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完善的。他们的行为躲开他们而进入其他行为中,回过来以意外的面孔来审视他们,并且像坦塔罗斯的水一样向着尚不为人知的河口流去。察看河口,控制河流,最后把生活作为命运来把握,这就是他们对他们祖国最深切的真实的怀念。但是,这种看法,至少在认识方面最终把他们同自己调和起来,只能在死亡的短暂时刻才出现,如果它会出现的话,一切都在此告终。为了在世界上存在一次,就必须永远不再存在。那么多的人对其他人的生命的羡慕就由此产生。由于发现了这些外部的存在,人们便赋予他们以一种他们实际上不可能有的,而对旁观者来说显而易见的和谐和统一。旁观者只看到这些生命的脊线,而没有意识到损害着他们的细部。我们于是在这些存在之上从事艺术。我们按照初级方式把这些存在写成小说。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变成艺术作品。我们希望爱情永存,但我们知道爱情并不永存;如果爱情奇迹般地永存于整个一生,那它也是不完善的。也许,我们在这难以满足的对持续的需要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世的痛苦,如果我们知道这种痛苦是永恒的话。有时,伟大的灵魂似乎由于不能长存而惊恐,这比痛苦引起的惊恐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缺少永不厌倦的幸福,一种长期的痛苦至少会造成一种命运。不,我们所受的最残酷的折磨总有一天将结束。一天早晨,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绝望之后,一种不可压抑的求生的渴望将宣告一切已结束,痛苦并不比幸福具有更多的意义。占有欲只是要求持续的另一种形式。正是它造成爱情的无力的狂热。任何人,哪怕是最被爱着的人和最爱我们的人,也不能永远占有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意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