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给产品人的30句话
2024/4/1 罗辑思维
作为一名80后创业者,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理想汽车,李想是普通人眼中的“异类”。毕竟,创业成功且有一定基础身家又把自己80%的钱投入新领域再创业的人,少之又少。今天这篇文章,萃取了重磅新课《李想·产品实战16讲》中的30条产品心法。如果你是创业者,想找对产品方向,发现一条高速增长的赛道;又或是产品负责人,想超越用户需求,做出引领市场潮流的爆款产品,一定能从中收获新的启发。
来源:得到课程《李想·产品实战16讲》
作者:李想,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
1.克服惰性,个人层面靠好的工作习惯,组织层面靠好的流程。2.品牌,是通过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为哪些人服务”“我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来跟用户建立共识。3.和团队理问题,要做选择题,不要做对错题。对错没有共识,选择才有共识。4.价值感,就是用户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功能和体验,是不是对他最好;而不是企业自己刷出来的存在感。5.要想做出好产品,就不要去区分,某一项用户需求是大众还是小众,而要判断需求是否高频。6.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有两个路径:第一,多和用户做共创,少做一对一访谈;第二,不要直接问用户是否需要某项功能,而要多观察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7.做技术选择,不是非此即彼, 而是可以取长补短。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但也要分析经验背 后的现实条件和关键问题。8.复盘的第一目标,是总结上一款产品的优势,沉淀成功的经验,从而把运气变成能力。9.在还没有获得规模、技术优势时,把产品长板做到天花板水平,是赢得下个阶段入场券的唯一捷径。10.根据"规划-计划-执行-复盘"的流程,不断循环,店长们就能把经营意识慢慢变成基础能力。11.紧盯用户价值,不刷存在感, 关键是,做产品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管理好自己的安全感。12.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企业的成长速度才决定了一切。13.产品代表了理性,要解决的是信用;品牌代表了感性,要解决的是信任。14.做产品,要先回答品牌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为哪些人服务,我们能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15.文化,是提取出团队过往经历中,那些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东西,放大它,强化它,让它们支撑我们走向下一阶段的成功。文化不能拉高做产品的上限,但在关键时刻决定着产品的底线。16.真正的用户价值,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17.产品的价值感,就是用户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功能和体验,是不是对他最好,而不是企业自己刷出来的存在感。18.要做出好的产品,就不要去区分需求是大众还是小众,而是先判断需求是否高频。19.企业提供的服务也需要有效地产品化。因为对于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稳定、确定性的输出非常重要,不能是随机的好和坏。20.没有共创就没有共识。大家很多时候做出的决策不一样,是因为感知不一样,而当所有人在同一个现场,把各种感知都贡献出来,得出的决策基本上八九不离十。21.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核心是不要经验主义。凭经验做事是容易的,构建一个做事的系统,才是正确的。系统不会提高每个人的上限,但会让每个人的底线变得越来越高。22.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是上来就执行,而要经历“感知、决策、执行、复盘”的完整过程,四个环节缺一不可。23.我希望企业的成长不是跳高式的,而是爬楼梯式的。我要保证在迈下一个楼梯的时候,我要站在上一个楼梯的高度。下一个楼梯是什么?上一个楼梯的高度是什么?其实就来自于复盘。我们做得好的东西,把它固化下来,就决定了这个楼梯的高度。24.CEO应该确保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关注产品。把产品做好,才能把公司的屋顶搭得足够高。25.一个组织,始终在跟三件事情做斗争。在初级阶段,是跟惰性做斗争;再高一个维度,是在跟惯性做斗争——“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就这么做”;更高的维度,是跟无知做斗争,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6.组织流程就是产品,它是把各种各样的最佳实践给产品化。27.好的流程,可以做到“既信任又控制”。信任,是确保流程中的人在需要时,可以自己做决定;控制,是这个决定的过程有记录,而不是任凭他走哪儿算哪儿。一个现代化公司的流程,一定是“既信任又控制”。28.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成长;成长与成长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对工具的有效使用。29.工具也有价值观。根据团队的基因,选择匹配的工具,才能进一步激发团队的互信和互相认同。30.拿你的目标跟达成的结果,来验证你是否真的在成长,其他都是骗人的。
《李想·产品实战16讲》已完整更新,这门课程是理想汽车首次全面公开其创业8年来的产品方法论。
欢迎你加入其中,全面了解理想汽车在产品、组织上经历过的挑战和采用的方案,以及他们踩过的坑、走过的路,使用的工具、迭代的心法。
点击下图加入课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收更多精选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罗辑思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