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人风险:为什么会“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
2024/4/1 罗辑思维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个起点,就是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想发起一项事业。这些愿意冒险的人,往往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比较充沛,他们敢打敢拼,所以,容易把企业办起来。但是,正是这个所谓的优点,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是缺点,就是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逐渐爆棚,进而缺少危机意识。那为什么会“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公司避免砸在企业家手里?今天,刘松博老师就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企业家悖论,或者叫关键人风险。

     来源:得到课程《公司治理30讲》

     作者:刘松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公司治理30讲》课程主理人。

     欢迎来到《公司治理》,我是刘松博。

     今天,咱们来说说“企业家”。说到企业家,你肯定能想到福特、摩根、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鲁冠球、柳传志、任正非、马云、李书福、张一鸣……这些人深刻影响着商业的进程,推动着国家的经济崛起,路程曲折又波澜壮阔。他们身上闪耀的创新、冒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的奋斗激情和领袖气质很容易让人感叹和信赖。

     但是,我想提醒你的是,别只看到这一面。很多企业家一样创新、冒险、不屈不挠,堪称企业家中的战斗机,但公司最终还是败在他们身上。

     那为什么会“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

     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公司避免砸在企业家手里?

     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个问题:企业家悖论,或者叫关键人风险。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先来看什么是企业家?在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家能让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所以,就成了和土地、资本、劳动力并列的第四大生产要素,非常重要。大经济学家熊彼得甚至说,企业家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什么又是企业家精神呢?

     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五花八门,并不统一,但咱们开头说的三个特质是公认的:

     ·第一是创新精神,熊彼得认为,企业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要把各种价值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第二是要敢于承担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冒险精神。

     ·第三是坚定,不屈不挠。具备了这样特质的企业创始人或者经理人就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家。

     请注意,带领公司创业的是企业家,在创业者退出以后,职业经理人只要符合这三个特点的,也可以被叫作企业家。

     你发没发现,谈到企业家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心灵鸡汤的氛围里面去。也对,因为企业家确实是英雄般的存在,所以,增加创始人的控制权,比如“同股不同权”,就是公司治理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认可。

     2018年美国的一个最新研究表明,在IPO上市初期,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比采取同股同权的公司会有溢价,也就是说,在刚上市的时候把控制权给创始人是正确的,投资人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

     企业家的“生命周期”

     但是,注意了,有意思的是,之后6-9年之间这种溢价优势会逐渐消失。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重点:企业家悖论。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家悖论呢?

     第一个原因,要知道,企业家也是人,是人就难免有人性的缺陷。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往往会迷失自我。讽刺的是,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有机会做这种事情。

     如果企业家能够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不是公司就安全了呢?不是的,因为企业家也有生命周期,这是企业家悖论的第二个原因。

     企业家生命周期模型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教授在1991年提出的,在他们之前,有学者调查了30多支美国棒球队,结果发现,在同一个主教练执教期间内,球队成绩往往是先上升后下降的,两位教授借鉴这个思路,以CEO为研究对象,提出企业家有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他们都分析了CEO不同维度的变化。我只谈其中的一个维度,叫认知模式的刚性,说白了就是固执的程度。

     很多企业家都是前面越成功后期就越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比如老福特,他让美国建在了轮子上,够厉害吧?但当竞争对手的各种车型已经进入了市场,老福特还是坚持那款T型老爷车不变,最后被通用踏踏实实地踩在了脚下。

     你可能听说过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偏执狂会带来灭亡。

     两位教授认为一个CEO开始走下坡路的时间大概不超过11年,这个数字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当然会有出入,但是可以给出一个参考。

     是啊,哪有人会永远正确、永远英明呢?在这一点上,我特别佩服像携程四君子之一的季琦那样的企业家,他就想得很明白。他认为自己就是个创业型企业家,而不是一个管理型企业家,更喜欢创业的感觉,所以把携程、如家两家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做到美国上市,然后就转身离开,还没有等到自己走下坡路,就把公司交给职业团队去管理。

     像李嘉诚、任正非、马化腾这样一些企业家既能做好创业,又能做好管理,能够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成功地担任公司领导人,其实很难得。

     就说创业这事儿,你知道中小企业一般能活多久吗。根据央行2018年的官方数据,中小企业在美国平均寿命是8年,在中国也就是3年。

     就算熬过了残酷的创业期,这些企业家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还要突破自己的生命周期曲线,那就必须对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时刻有危机意识,在自己走下坡路之前调整认知模式和管理风格。

    

     企业家与公司的捆绑

     如果企业家可以突破自己得生命周期曲线,是不是就一马平川了?不是的,还是有风险。

     这些企业家凭借出色的业绩和巨大的声望,已经成为商业明星,媒体宠儿,是各种财富故事的主角,公众已经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所在的公司融为一体了。一旦个人有什么变化或者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打击。

     这就是企业家悖论的第三个原因:企业家和公司的捆绑效应。

     给你个数据你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自从2017年以来,美国股市有超过20家企业,因为明星级CEO个人的不当行为,造成股价大跌,公司运营受到影响,公司损失价值将近千亿美元,这里面就包括你熟悉的马斯克、刘强东这些人。

     你现在了解了,企业家存在悖论的三个原因,道德风险、生命周期和捆绑效应,所以不能保证他们总是靠谱的。

     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企业家是公司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但又是公司最大的隐患。我们怎么才能防止公司“败”在企业家手里呢?

     为了公司好,肯定是要在制度层面对企业家本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公司越大,影响的人越多,就越需要规范。

     公司治理实践的角度就从怎么保护企业家的控制权,转变成怎么制约企业家。你可能感觉制约企业家会削弱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毕竟没那么自由了。

     我们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艘大船,企业家是船长,那就是哪怕因为对于船长的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船航行的速度,也要确保大船是平稳的,可靠的,不然一旦翻船,淹死的人可是很多的。

     所以作为船长,要学会适应自己的不自由,这艘船才是真正让人放心的船,别人才敢上来。

     关于打破企业家悖论,马云还做出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探索。

     马云说过,他跟比尔·盖茨没法比,但是可以比他早退休。就在2019年9月10号,他宣布正式卸任董事长了,但是他还保留着阿里终身合伙人的职位。未来他对阿里的影响,大家也在观望。不过,如果他能做到55岁真正彻底退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就超越了70多岁还奋斗在一线的任正非和张瑞敏,也超越了59岁退休的比尔·盖茨。

     甘于被治理是一种格局,懂得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做到一定阶段,把公司交给新一代船长,企业家才真做到了《基业长青》那本书的作者所期待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造钟的,而不是报时的。

     我们人民大学的前辈学者20多年前在给华为写基本法的时候,关于基本法的目的写了三条,第一条就是:将企业家的意志、直觉、创新精神和敏锐的思想转化为成文的公司宗旨和政策,使之能够明确地系统地传递到职业管理层,由职业管理层规范化地运作。

     这说的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传承,这才是企业家悖论最好的解决方案吧。

     最后我想送给看这篇文章的、每一个现在和未来的企业家一句话:

     从不愿被约束,到甘于被治理,再到享受不自由,企业家用自由度换来企业的成熟。而只有企业成熟,企业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延伸阅读:

     1.创业合伙人:该不该和朋友合伙开公司?

     2.都给员工发股份了,为什么激励效果还是不理想?

     3.雇员思维VS企业家思维:雇员适应世界,企业家改变世界

     4.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得到新商学App正式发布了!加入会员,你将得到:1.一年得到新商学会员使用权益(公测期加赠一个月服务时长

     2.新商学所有内容任你看(一年52场专享直播;数百条创业者社区精华帖;21门创业者经典课程等)

     3.服务官 1V1 专属服务(督学促学;组建班级群,帮你结识同城、同行人脉等)

     4.持续为你匹配高价值内容(周一到周五,每天给你整理商业头条;每周一份创业者周报,整理社区当周最有价值的内容)

     点击下方图片查收更多会员权益,?欢迎各位创业者加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收更多精选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罗辑思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