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原来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是同一种能力
2024/4/1 罗辑思维
对于大多数职场父母来说,工作和生活很难两全,如果你想要好好工作,就很难照顾好家庭,更抽不出时间来发展社交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如果你想要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就必然要损失一部分家庭时间,就不能太在意生活是不是幸福。久而久之,一个恶性循环就出现了,我们的工作时间大量侵占家庭时间和休闲娱乐时间,家庭矛盾频发。而家庭问题又导致我们身心疲惫,工作状态因此下滑。
那么,职场父母是否有可能建立家庭与工作之间的正向循环,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也能经营好家庭呢?沃顿商学院的组织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在《如何工作,家庭才能幸福?如何生活,事业才能成功?》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来源:得到图书
作者:白丽丽,得到图书负责人

斯图尔特教授认为,我们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陷入恶性循环,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这是个时间安排的问题。
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给工作多一点时间,用于家庭、孩子、社交的时间自然就会减少,所以不论你怎么安排,它都很难平衡。而如果你换个视角,不把这个问题归结为时间,那么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斯图尔特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叫做“四赢”,也就是说工作、家庭、社交、自我成长四个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其中一个方面的改善,并不以其他几方面的损失为代价。
这个观点不仅新颖,而且还有着一套完整的实践方法。早在1991年,他就在沃顿商学院创办了“工作和生活整合项目”,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有数千对夫妻参与过这个项目,其中有企业经营者,有高管,有教师,也有医生,等等。斯图尔特以引导的方式帮他们梳理家庭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卡点,找到解决方法。
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和训练,这些夫妻对生活和工作满意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这本书就是斯图尔特教授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晶。
那么,如果平衡工作和家庭不是一个时间问题,那它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斯图尔特教授认为,职场父母不必纠结于自己在生活的每一部分投入了多少时间,而是应该去关注每一部分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你就可以去繁存简,直击事物的本质。
请注意,斯图尔特在这里所说的目标,可不是你一个人自己的目标,在家庭中,是你和家人的共同目标;在单位,是你和上级、下级的共同目标;在交往中,是你和亲朋好友的共同目标。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承担着家庭责任的职场人,最能让自己轻松完成各类任务的方式,首先就是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引导别人和自己一起使劲,在彼此借力、相互协作中实现工作、家庭、社交和自我发展的共赢。这套方法分为24个练习,会带着你一起去找到与不同人的共同目标。

与家人找到共同目标
我们先来看斯图尔特的这套方法在寻找家庭生活目标时是怎么做的。
他请你与伴侣想象十五年后理想的一天,请注意,是非常具体的一天,包括你和伴侣在这一天会做些什么?孩子们在哪上学,在哪工作,他们在这一天做了什么?这些生活细节应该体现你们夫妻二人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有空间让你们追求各自的目标。
斯图尔特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艾玛和马克是一对结婚十几年的夫妻,他们有着各自的事业,非常忙碌。他们按照要求,畅想了十五年后理想的一天: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上大学的儿女回家吃饭。晚餐时,他们说出了各自的暑假计划,一个想去参加公益活动,另一个想出国游学。
孩子们离开后,艾玛和马克端着酒杯坐在沙发上闲聊,他们很欣慰两个孩子都是那么自信和有主见,同时,他们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孩子们在做选择时不必考虑经济问题。
晚上九点的时候,他们拿出电脑开始处理各自的工作。那时候,妻子艾玛仍然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而马克已经升任公司的合伙人。
工作结束后,艾玛和公益组织的同事相约第二天共进午餐,而马克向社区篮球队发出了邮件提醒,他们要在第二天参加比赛。之后,他们合上电脑,准备入睡。
艾玛和马克想象中十五年后的周末夜晚非常平静,但其实包含了许多小目标,比如俩人十五年后依然在工作,收入没有出现问题,比如艾玛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组建了公益组织,而马克热爱竞争,希望能带领一只球队参加比赛。而要实现这所有的一切,他们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努力。
作为职场父母,你在家庭生活中的另一个烦恼可能是因为忙碌、不能经常陪伴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可能会慢慢发现与孩子越来越难沟通,有时候甚至只说上几句话,孩子就开始反驳,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谁让自己工作忙,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好好陪他呢。
在这本书中,斯图尔特教授把这样的育儿烦恼进行了拆解,他认为,时间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缺乏育儿目标才是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障碍。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卢克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工作很忙,也很爱孩子,总希望自己能竭尽全力给孩子带来快乐。所以尽管每天下班很晚,非常疲惫,他还是会努力陪自己六岁的儿子玩上一会,一起玩闹。
但是,在按照斯图尔特教给他的步骤与孩子沟通后,他惊讶地发现,其实孩子并不喜欢他那么晚和自己玩,因为太晚了,孩子很想睡觉,而每次打闹后,都要花很久才能入睡。相反,孩子希望爸爸能在周末抽时间带自己去看篮球比赛,帮自己把很难搭建的积木搭完,并且不要在周末的时候总拿着手机。
卢克对孩子的想法深感震惊,他突然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根本不对,他没必要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和孩子玩闹,他只要充分利用周末的时间,哪怕只是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做孩子真正期待的事情就可以了。
你看,找到孩子的期待,并为此设立一个个小目标,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和同事找到工作目标
这是如何在家庭中找到共同目标,斯图尔特教授的这套方法应用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如何理顺工作,与同事找到共同目标。
工作中,我们通常会和上级就事论事,直接讨论某一个项目的实际推进情况,但是很少探讨目标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忙得昏天黑地,但其实根本不是领导在意的方向,而领导重视的,你又不知道。时间一长,你很可能就和领导产生了误会。
在这本书中,斯图尔特教授引导你找到自己和上级的共同需求,并且进一步找到共同目标。
比如,书中有个练习,你可以和上级说:“我认为这些事对您很重要,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随后,你还可以继续问:“我认为以下几点对我的工作最为重要,您觉得如何呢?” 坦率地和领导探讨目标,可以帮你抓住重点,不至于经常加班加点却还要被指责。
同样,对下属、平级同事你也可以如法炮制,找到自己与他们的共同需求,用目标引领大家劲往一处使。当然,书中关于如何做好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你可以在书里查看。

取得亲朋的支持
斯图尔特教授的这套方法还可以用于第三个方面,那就是发展自己的社交圈。你可能觉得自己工作太忙,家里事情又多,根本没时间去社交。大学同学、自己的亲戚朋友,也都渐行渐远。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之所以这么忙,也许正是因为社交出了问题。
我有一位朋友,她是位单亲妈妈,事业优秀,工作特别忙,她一个人带孩子,并没有老人帮忙。可尽管如此,她的女儿学习好,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强。她没有因为女儿而耽误工作,也没有因为工作而荒废了对女儿的教育。
后来我发现,她能搞定这么多事,是因为有非常多的人在帮她。孩子同学的家长、同事、小区里的邻居都是她的后援团,不管是周末加班,还是需要给女儿看病,她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可以帮她的人。
我一直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也暗自感叹自己恐怕很难像她那样成为社交达人。但是,这本书却让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或者更多的支持。
斯图尔特教授在书中,详细拆解了在生活中寻找支持者的具体方法,包括怎么甄别朋友,怎么与孩子的老师更加紧密地配合、怎么改善亲属关系,让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支持,等等。找到这些后援团,你就会在家庭和育儿的事务上做到事半功倍。
总结起来呢,斯图尔特的这套方法是想让你从“要家庭”还是“要工作”这样的二元对立中走出来,忘掉“时间”的概念,聚焦在共同目标的达成上。
这本书里有24个练习,你只要认认真真地按照步骤做上5、6个,就会发现自己的改变,也会发现工作和生活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期待你也能从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状态中进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正向循环,成为生活、工作两不误的职场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罗辑思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