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出海,怎样继续发挥国内产业链优势?
2024/4/1 罗辑思维
今天跟你分享的内容,来自得到新商学的新课《新能源车产业报告2023》。
经过8年多的发展,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下一步,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出海。
但是,当前中国新能源车出海,主要是通过整车出口模式,成本高,并且经常受到他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干扰。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怎样从出口模式切换到海外建厂模式?这个过程中,又给创业者带来哪些新机会?崔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观点,邀请你一起来看一看。
来源:得到新商学课程《新能源车产业报告2023》
作者:崔东树,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欢迎来到《新能源车产业报告2023》,我是崔东树。2023年,汽车圈发生了一件让中国汽车人兴奋的大事。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出口量第一大国。其中新能源车功不可没,2022、2023两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增长率连续超过90%。对中国车企,甚至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出海都是增长的第二引擎。放眼世界,一流的汽车厂商,不论丰田、通用、奔驰、宝马,还是特斯拉,产品都是全球销售的。甚至他们的生产、研发、设计、供应链、经销网络,也是全球布局的。这让他们一方面可以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消费者,理解市场,另一方面也能更灵活地部署产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所以说,出海,或者叫“全球化”,是新能源车市场的重大结构变量。
那么中国新能源车出海,还要经受哪些挑战?这里面又有哪些机会?
2023年出口火爆的原因先来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整体火爆的两个重要外部因素。一个跟俄乌冲突有关。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车企纷纷退出了俄罗斯市场,这时候中国车企填补了俄罗斯出现的市场真空。我在下文附了一张表,里面有最近6年中国汽车出口到世界主要国家的数据。你可以明显地看到,截止到2023年10月,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的数量,增速超过600%。这让俄罗斯一下子成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的目的地。
第二个外部因素跟前两年的疫情,还有全球芯片短缺有关。受这两个因素影响,欧洲车企的产能普遍没有恢复,导致欧洲缺车。你可能不知道,欧洲消费者预定一辆大众ID.4,交车要等一年以上。新车产能的不足,甚至导致了欧洲二手车的价格上涨。欧洲消费者算来算去,发现买本国产的新车等不起,而买二手车的价格,和买一辆从中国进口的新车又差不多,那你说,他是不是会买中国车。所以,中国进口车在欧洲大卖。
这么说你就明白了,虽然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势头很猛,但有一定的偶然性。两个外部有利因素都是暂时的,随着欧洲局势的稳定,以及欧洲车企产能的恢复,欧洲车必定会发起反攻。
中国车企出海的选择好,这是当下的局面。那中国车企在未来如何应对欧洲车企的反攻,甚至拿下更多国际市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完成一个转变:从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转换到在当地建厂的投资模式。这是今天我们要讲的重点。为什么新能源车出海一定要从贸易模式转换到投资模式?从产业发展的通用规律上看,在燃油车时代,日本、德国、美国三个汽车强国的大车企出海,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再看最近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情况,它也是采用了这种模式。所以中国汽车走出去,大概率也需要用同样的模式。这背后的道理不难理解。不提那些复杂的经济账,我们就站到进口国的角度想就能明白。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汽车都是一个举足轻重、不能轻易放弃的产业。贸易模式的坏处是,进口国只是单纯地充当了别的国家的市场,所以它有很大的动力去收比较高的关税,限制汽车进口。而这会极大削弱进口车的价格竞争力。相对来讲,让别国的车企通过投资模式进来,借鸡生蛋,慢慢培养本国汽车产业、技术人才,在本地创造更多GDP和就业,这肯定是更好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几十年前,我们也是用这个思路把外国车企请进来的。如果以投资模式出海,中国新能源车企会遇到哪些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挑战有两个,一是造小车,二是如何继续利用中国的产业优势。先说第一个。放眼全世界,喜欢大车的主要就是中国人跟美国人。其他主要的汽车市场,都是偏爱小型车的,比如之前我们说过欧洲人爱小车,日本人也偏爱小车。而在2021年的报告中我们也提到,日本跟欧洲大型车企的电动化落后中国了,这就给中国新能源车企留出了难得的机会窗口。而对中国车企来说,谁能快速摆脱在国内争相造大车的惯性,把小型车变成主攻方向,谁就更能抓住出海机会。或许有人会问,这些国家本来有很多热销的小型燃油车,它们怎么会拱手把市场让给中国车企呢?这就要说到我们在2021,还有今年的报告中都提到的政策变量了。看汽车市场,一定要先看政策。欧洲的环保政策非常激进,小型燃油车想要达到欧洲那么高的排放标准,成本会比纯电车高出很多。而中国小型电动车只要能在当地生产,说白了,跳过关税,就会获得明显的价格优势。多说一句,欧洲不少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规定只有当地生产的电动车才能够享受补贴,这也是中国车企必须去海外建厂的重要原因。目前看,能够克服这个挑战的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前期出口做得不错的几家企业,比如上汽、奇瑞,都有做小型车的经验。还有目前出海潜力最大的比亚迪,他们手里也有不少经过市场验证的爆款小车,比如比亚迪王朝系列中的“元”,海洋系列中的“海鸥”“海豚”。第二个挑战,就是海外建厂生产的效率问题。今天,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之所以领先世界,整车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只是一半的原因,另一半原因在于国内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这是中国造车企业能够迅速量产的关键,也是其他国家新能源车产业要追赶中国最大的门槛。如果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出海时,只带自己的产品跟技术,而丢掉国内的产业链优势,那么竞争力就要大打折扣。这其实是比造小车更大的挑战。创业者的机会好,了解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状况和可能面对的挑战。对于创业者来说,有哪些机会可以抓住?其实啊,刚才我已经把最大的机会说出来了。没错,车企不能丢掉产业链优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抱团出海”。所谓“抱团”,就是头部车企出海投资建厂的时候,把自己的供应链伙伴带出去。反过来说,如果你是这些车企的供应商、服务商,那么抱紧他们出海,就是最好的策略。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奇思妙想。当年德国跟日本车企出海,就是这么干的。大众、丰田等大车企出海建厂,上游的零部件企业,比如德国的博世、大陆,日本的电装、爱信精机、普利司通、住友电工等等,就都一起跟着在海外建厂。这是燃油车时代,日德车企能够在全世界获得超强竞争力的关键。再多说一句。汽车行业的老兵都知道,这其实也是燃油车时代,中国用“市场换技术”不太成功的原因。即便大众、丰田这些整车企业跟中国企业合资建厂,但供应链上最关键的环节,依然掌握在德国和日本企业手里。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始终只能做二流的活儿。所以说回来,“抱团出海”符合所有利益攸关者的诉求,也是巨大的机会点。理解了这一点,更多机会点就很容易想到了。比如说,去到一个陌生国家建厂,怎么迅速融入当地的政商圈子、怎么招募当地人,这里面就有不少的创业机会,而且是个体创业者可以抓住的机会。中国整车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如果你的公司曾经做过出海业务,有相关的经验或资源,就可以给他们提供服务。实际上,下游做汽车服务的企业也有出海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坦白讲,过去中国车企出海走过一些弯路,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售后服务的烂尾,这对车企的信誉影响非常大。如果你能够在一个国家稳扎稳打,跟中国车企合作,帮助车企做好售后服务,那绝对是一个大机会。
目前看,除了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中国新能源车企暂时可能难进入外,世界其他主要汽车消费国,都存在中国车企投资建厂的机会。你可以紧盯着比亚迪、上汽、奇瑞,这些在出海方面比较积极的企业,未来几年,他们在海外投资建厂上,一定有大动作。
延伸阅读:
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新能源车产业报告2023》已完整更新,欢迎你加入这门课,和崔东树老师一起在新能源车这个万亿大产业里寻找新机会。
扫码加入课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收更多精选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罗辑思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