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析孩子的人格特质,提前排除障碍
2022/8/15 6:00:00 鲁稚的阳台

作者:飞地余波
来源:检修家长头脑
鲁稚的阳台 编辑

每学期结束,老师都要发一个通知书,给孩子一个评语,列出优点缺点。如果老师认真负责,评语写得详细具体,那就可以视为孩子人格特质的描述。如果家长再与自己的观察结合起来看,对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康,就可以做出基本准确的判断了。可惜,很多时候,老师的评语流于走过场了,随便凑几条;家长也更在乎通知书上的考试分数,对于人格健康教育还没有概念,于是有人格障碍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实际上,人格健康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比考试成绩的影响更大更远。考试成绩好坏只是一时一事的影响,人格健康与否关系到一辈子方方面面的事情。有调查报告说,在校的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存在程度不同的人格障碍,急需进行干预,否则可能出问题。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可靠,但人格障碍导致的各种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许多高学历孩子,成了啃老族、恐婚族、妈宝男等,就与人格障碍有关。有许多犯罪案件,根源上也是严重人格障碍导致的。还有,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算下来每3分钟有一个人自杀,还有11个未遂,这些人大都有人格障碍。
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停留在小教育的框架内,而要立足大教育,把人格健康教育这一课补上。怎么补?从头开始,建立几个基本概念。第一是人格。把人格理解为性格是不恰当的,人格包括性格,性格从属于人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一部分人格特征。我们常说的“以人格担保”,指人的信用、名誉、尊严之类,也只是人格中的一小部分。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因为人格太复杂太多维度。比如,《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菲利普·津巴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把人格定义为“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相对简单明了。《人格心理学》(兰迪·拉森、戴维·巴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定义就比较复杂:“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特质和机制的集合,具有组织性和相对持久性,它们影响到个体对心灵内部的、物理的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与它们的相互作用。”理解上述定义,关键是“心理品质”或曰“心理特质和机制的集合”,具体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兴趣等等方面,一贯的持久的取向与特征。第二是人格特质。指具有跨时间稳定性和跨情景一致性的个体倾向。比如,说一个人是冲动的、不可靠的、懒惰的,或说一个人是友善的、慷慨的、泰然自若的,这些倾向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都存在于此人身上,那就是其人格特质。最初,英文中有上万的词汇来描述人格特质,后来经过大批心理学家对美国人、以色列人、加拿大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等进行大规模测试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人格中普遍存在着五种非常基本的因素,称为“五因素理论”、或称“大五”、“高五”。
这五个因素,就是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每一个因素都有两极,代表这一维度范围的两个端点,从“高端”到“低端”排列如下:·开放:也称为探求知识、好奇、独立、理智,另一端则是思想封闭、眼光短浅、粗鲁粗野、简单化。·责任感:也称为可靠性、谨慎、坚定不移、超我力量、审慎或约束,另一端则是冲动、草率、粗心、不可靠和不负责任。·外向:也称为社会适应性、自信、善于社交、大胆、健谈、爱冒险,另一端则是内向、寡言、隐遁、害羞、不坦率、缺乏自信。·友善:也称为顺从、讨人喜欢、友善地遵从、随和,另一端则是冷漠或消极、抗拒、易怒、嫉妒、任性。·情绪稳定:也称为情绪受控、平静的、镇静的、泰然自若的,另一端则为焦虑或情绪化、易兴奋、过分担心、紧张不安。
第三是人格健康与否。假设,上述五因素高端的一头是5分,低端的一头是0分,那么每个人的分值是不同的。比如开放,可以分为很开放、比较开放、一般、比较封闭、封闭5个级差,然后给予相应的分值。分值越高,健康程度越高;分值越低,健康程度越低。同样,从责任感到不负责,从外向到内向,从友善到冷漠,从情绪稳定到焦虑,也一样可以具体量化,给出大体的分值。这样,我们就可以描述一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具体位置,进而描绘其人格状况,判定其人格健康或不健康及其程度、以及表现在哪些方面。比如,情绪稳定的人,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难时,就像一艘大船航行于波浪中,能够调控自己,把握正确的航向,保持一份定力,最终度过风浪。情绪不稳定者,就像一叶扁舟,一旦有些风浪袭来,就会左摇右摆起伏不定。所以,情绪不稳定者容易内耗,产生疲劳厌倦感,进而放弃目标,很少取得事业成功,也很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人格健康与否,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包括学习与工作,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与生活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有无抗风险能力。舒尔兹在《成长心理学》中描述了健康人格的一些综合特征,他写道:健康人格能够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认为其他的人或事全是坏的或者全是好的,能向前看、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心,适应性很强,工作时全神贯注,有安全感自由感,信任自己,有高度的创造力等。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也进行了具体分析:人格健康者往往是有安全感、有自信心的、有民主思想的、精神愉悦、宁静、安稳、平和的、富于激情,慷慨,善良的;而较少由焦虑、恐惧、不安全感、内疚、惭愧等心理左右。显然,人格健康者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是适应的、充满阳光的、感觉美好的、让人愉悦的;而人格不健康则看人论事认识自己都成问题,生活多是灰暗的、阴霾重重的、充满焦灼痛苦与不幸的。从主观上说,谁也不会愿意自己和孩子是人格不健康的人。第四是人格健康的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形成开放、负责任、外倾、友善、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同时消减弱化其封闭、不负责、内倾、冷漠、焦虑的人格特质。这个目标说起来就一句话,做起来却相当不易。因为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康,是先天因素与后天教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是复杂多变而且漫长的。如果孩子生下来就呈现出较多的健康的人格特质,那就只需要辨识和鼓励就够了,让孩子知道这是优良的特质,鼓励支持它们保持并发扬光大。如果孩子生来就有较多的不健康的人格特质,就比较麻烦了,需要家长长期的警觉、引导、关爱与付出,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走出那片阴暗。比如内向、焦虑、封闭的倾向,是有先天性原因的。有的孩子生来就外向,大大咧咧,快快乐乐的;有的生来就内向害羞,担惊受怕的,哭哭啼啼的。对家长来说,遇到后一类孩子,生气冒火批评教育都会适得其反,加重其不良特质;只有付出极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爱与陪伴,才能慢慢弱化不良特质,让孩子的心理阳光起来。有些时候,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每个孩子都是被上帝啃了一口的苹果,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健康的人格特质,或者有些特质不够好,或者有些特质好过头变成障碍了,对此我们只有坦然面对,努力辨识,善加引导。引导之法,一方面要反思自己和家族的遗传,比如父母有没有相应的特质,直系亲属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果有,那么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些特质,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越早化解越有效,越晚疗愈越困难。如果家长已经走出那个阴影,可参照自己的经历经验;如果家长自己还没有化解,那就更应该及时寻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要检讨后天因素。教养过程中的独裁专制,也会塑造或强化不健康人格特质。比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限制、斥责、横加干涉、甚至惩罚,导致孩子有恐惧心,无自信心,常说谎,无安全感,怯懦孤僻,严重的造成变态人格或神经症;也可能走另一极端,性情暴躁,攻击性强。或者走向另一极端,放纵溺爱,百般宠爱,过分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和自信心差,遇事退缩依赖,也与健康人格无缘。培养健康人格的家庭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宽容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尊重,讲原则,讲道理,讲协商,孩子有权利也有责任,有自由也有约束,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为人谦虚有礼,心态积极开放,对外部世界友好,家长自然可以放心放手了。也就是说,孩子的人格健康与否,大部分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养育方式的优化,取决于家长的自我教育。
第五是人格障碍。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特质变得适应不良,缺乏弹性,并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和心理痛苦,那么它就被认定为一种人格障碍。比如,一个人过分尽责,每次出门都要反复检查家中设施10遍8遍的,那就是一种强迫性人格障碍了。通俗地说,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特质的区别在于其极端性、僵化和不适应性。结合五因素理论来看,处于高端的健康特质超出了5分,到了10分20分,那就成为人格障碍了;低端的0分的特质,继续恶化到了负数,也就成为人格障碍了。人格障碍主要有10种,分为三类:反常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古怪类——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焦虑类——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还有多重人格障碍。如何提前排除孩子可能形成的人格障碍呢?一是检讨遗传因素。比如,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遗传因素比较突出,与精神分裂症类似,直系亲属中大多有相应的病症。这就要引起警惕。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大多也有遗传方面的原因(呈现家族化),在幼年曾受到虐待和伤害,还有吸毒和酗酒引起的生理变化等原因。二是从小改善养育方式。比如,调查研究表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在婴幼儿时期的依恋关系糟糕,许多人在童年期还受过性虐待,其家庭环境混乱无序,接触了大量的成人暴力行为。所以,优化养育,给予孩子爱与陪伴,可以化解大量的人格障碍。。三是是从五因素上补短板、求平衡。比如,表演性人格障碍是极端的外向,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极端的负责,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极端的情绪不稳定,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极端内向和情绪化的组合,反社会人格障碍普遍具有易冲动、易怒、不负责任、冷漠等特质。因此,避免人格障碍,主要还是要弱化和改善不健康的人格特质,扭转其趋势;同时也要抑制健康特质的过度张扬成为病态。这样,才能达到五因素组合的平衡状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比较健康的人格。我觉得,孩子人格健康,家长就成功了大半;孩子有了人格障碍,家长大半都失败了,即使孩子考上了名校,也是失败的。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叶澜: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有不惧怕被讨厌的勇气
合格父母的3道关:亲子关系、培养习惯、健全人格
为什么说唯有运动, 才能让孩子有完美的人格?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广而告之
现自有一套北京市昌平区东关南里小区商品房出售,满五唯一,三室两厅一卫,98.52平米,坐北朝南,两卧及客厅朝南,价格365万。房子缺点六楼无电梯,优点六楼北边阳台可以边做饭边遥望蟒山。小区位置佳,环境优美,不收停车费。房子寻有缘人,诚意购买,价格可谈,拒中介费。电话:18583955913,老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鲁稚的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