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开|写到什么,什么就有意义
2022/12/11 6:00:00 鲁稚的阳台

作者:叶开
来源:文学教育(ID:wxjy_edu)鲁稚的阳台 编辑
写到什么,什么就有意义
叶 开
小虫子有意义
法布尔在《昆虫记》第一章“蝉和蚂蚁的寓言”里写道:“七月流火,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如果我们多盯着它看一会儿,也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情。果然,许许多多渴得不行的家伙在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因为井边渗出汁液而暴露了。它们一拥而上,一开始还有点儿小心翼翼的,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见拥挤在甜蜜的井口旁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筱卿译)读到这个精彩段落时,我少年时代的个人记忆被激发了。蝉鸣虫噪,蚂蚁爬,蟋蟀叫,这种昆虫世界我本来也很熟悉,跟我一样的小孩子,都应该很熟悉。但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没有法布尔那种通透的观察能力。我们看到的只是虫子的表面活动,法布尔观测到虫子的内在行为逻辑。法布尔写到自古以来人们对蝉都有着很深的误解,从古希腊一直到拉封丹寓言这种误解持续不断。一直到现在,人们还都在读拉封丹那篇著名的寓言《蝉与蚁》。故事里的蝉太懒了,夏天只知道在树上唱歌,而不懂得劳动,不知道攒粮食,到冬天时蝉只好去找蚂蚁,求一点粮食吃。这个故事不仅误解了蝉,也歪曲了事实。法布尔发现真相恰好相反,不是蝉向蚂蚁乞食,是蚂蚁不停地抢劫蝉。“……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引文同上)

如果不是法布尔进行了仔细的科学观察,并写下了优美的观察笔记,也许一直到现在,人们都会带着寓言里误解来看待树上的蝉吧?法布尔不仅洗清了蒙在蝉身上的不白之冤,让这只在夏天呱噪而让人讨厌的小虫,而且让蝉作为《昆虫记》里最重要的一个虫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蝉本微小,蝉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但通过法布尔的观察和写作,蝉短暂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为了短短几天的引吭高歌,蝉蛹在地底下潜伏了整整三年之久,一直以令人钦佩的毅力及高超的技艺,在黑暗的地底下修筑简洁而实用的居室。读了法布尔的文章,我们也会知道,蝉蛹的漫长潜伏也是有意义的。
在我国文化传统中,蝉是与道德密切相关的事物。就像玉象征君子一样,只需餐风饮露就不停地咏唱的蝉,一度代表了君子的高洁品质。唐代虞世南、骆宾王与李商隐,各做了一首蝉诗,而闻名于后世。三位诗人在作诗时个人境况不同,因此诗中的蝉也有不同的意义。小小的蝉,诗人的笔下演变成了复杂的道德隐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是道德寓言,而是生存之道。在这个故事里,蝉处于食物链末端。捉蝉的螳螂处于中游,但它也会被黄雀吃掉。而黄雀背后还有顽童的弹弓。在丛林法则中,每一个人都可能处在看不见的危险中,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大意失荆州”。智者告诫人们,做人一定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中国画里,蝉也是一种极重要的昆虫,其重要性也许仅次于蝴蝶。而且,还通常都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方式出现。正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那些诗人的咏叹,正是因为法布尔的观察、研究与书写,蝉作为一只微不足道的虫子,才显示出存在的意义。我出生、长大于大陆最南部雷州半岛乡村,从小就跟乡村田野里种类繁多的各种虫子打交道。蝴蝶、蝉、螳螂、蜻蜓、瓢虫等都是熟悉的昆虫。我们也看蝉蛹,也听蝉唱歌;我们也捉蝉蛹,也抓飞蝉;但我们的目的跟法布尔不一样。我们捉蝉蛹是为满足口腹之欲;我们抓飞蝉是无聊与残忍。我们这些乡村猴孩,饿得皮包骨头,目露凶光,整日无所事事地在村头野外闲逛,一心只想着满足自己的饱腹之欲,只想着打发漫长而无聊的夏天。我们从未想到过要深入了解这些昆虫的习性,也从未学会如何更仔细地去观察它们,研究它们。对于乡村孩子而言,虫子只分为两类: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能被我们吃的是食物,不能被我们吃的是害虫。除此此外,昆虫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存在价值的。有些孩子专门捕捉那些不能吃的昆虫,掐断它们的翅膀,折掉它们的腿脚,看着这些被残肢的昆虫在濒死的绝望中爬行。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安妮·瑟维尔的名作《黑骏马》里,通过一位马夫的讲述,批评了某些人类本性中的残忍。马夫小时候有一位生性恶劣的男同学,“……有一天下午上课前,我看见他站在窗前捉苍蝇,然后把它们的翅膀全都揪下来。……老师非常严肃地教育所有的男孩子们,什么是残忍。他教育我们,欺负弱者和无助的生灵是多么残忍而怯懦的行为。……他说,残忍就是魔鬼的标记。”(瑟维尔《黑骏马》,韦凌译)重读瑟维尔的这部名作,这段话我记忆尤深,摘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私生活有意义
喜欢阅读的人,大概无人不知《浮生六记》。这是一本命运坎坷,机缘巧合而得见天日之奇书。号为“六记”仅余“四记”,其五“中山记历”、其六“养生记道”,皆佚。“闺房记乐”“闲情记趣”二篇为“六记”之最。夫妻真情,生活琐事,一瓢一饮,一山石,一花草,皆历历在目。作者沈复,号三白。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出生于长洲(苏州)一个幕僚家庭。沈复生前寂寂无名,既不是达官贵人,亦非巨商富贾,也没有登科中举。他一生穷困潦倒,爱妻早亡,儿子早夭,自己则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浮生六记》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当时沈复随清使团到琉球王国出使,闲处时忽忆往昔,忽有感曰“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觉得“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书成不传。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文人杨引传随父宦游巴蜀,回乡途中在苏州的冷摊发现《浮生六记》残稿四篇,据他介绍:“《浮生六记》一书,余于郡城冷摊得之,六记已缺其二,犹作者手稿也。就其所记推之,知为沈姓号三白,而名则已逸,遍访城中无知者。”
同年,杨引传把这本书交给妹夫王韬保存。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韬在上海墨海书馆从事翻译工作期间,因感于《浮生六记》里夫妻深情与人生无常,而为之作跋。光绪三年(1877年),杨引传把《浮生六记》书稿交给上海尊闻阁主人蔡尔康,收入杨氏《独悟庵丛钞》中出版。此后,《浮生六记》不断被出版,著名的有上海申报馆活字版排印《独悟庵丛钞》本,有《雁来红丛报》本,有民国上海小说进步社排印本,有1923年北京朴社排印本等。1980年后,全国各出版社还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1936年,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翻译为英汉对照本,1960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1980年企鹅出版社又再次出版新的英译本。

《浮生六记》写夫妻情感与生活琐事,并无“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宏大主旨,也没有什么“微言大义”。沈三白自云纪实,并无杜撰与不实之事,偏能打动人心,交口相传。究其原因,著名学者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里点明奥妙:“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呢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然其时代已距今近矣。”陈寅恪先生认为《浮生六记》的价值是“例外创作”——而不是儒家之正统。就像《红楼梦》,别人都写帝王将相,它偏偏写一个“无用之人”,而且写得生动有趣。还把自来不闻于史传及文章的“闺阁中人”,也写入文中。写得很小,也有意义。不都是写大社会,大事件,非要追求厚重、深刻才有意义。作为家庭琐记小品文,《浮生六记》也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具有研究清代普通人生活的珍贵史料价值。为其自然、真实、淳朴,沈复其文言显得非常简练,而言之有物。著名学者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记序》里说:“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可见,这种“不见制作精妙的痕迹”的语言,深得其心。《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所述之事,至微至小,而写下来,就有意义。本来不可能为人所知的,柔弱而多情的沈复之妻陈芸,也留存于后世。
小人物有意义
汪曾祺先生的名作《异禀》初稿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于1980年重写后发表。这篇作品一反当时“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热烈,而写记忆中故乡高邮的普通人与普通事。在那沸腾的文学热潮中,可谓是一股冷流。《异禀》仅八千字,不长,写的人物王二也是非常卑微的。既非革命者,也不是大地主,更不是历史名人大家,仅是一个卖“熏烧”的普通人。小说里写到王二卖“熏烧”,就是“卤水”,主要是“五香牛肉”“蒲烧肉”和“猪头肉”,后来又增加了“桃花鵽”“鹌鹑”“白切羊肉”和“五香兔肉”,此外,还有些回卤豆腐干、豌豆、瓜子等零食。其中五香牛肉、猪头肉、白切羊肉都是人们熟悉的日常美食,只有蒲烧肉为高邮特产;“桃花鵽”和“鹌鹑”,算是野味。汪曾祺先生被誉为“美食家”,他笔下描写的美食,三言两语,就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但写得不是很细,毕竟不是专门谈美食的,主要还是谈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商小贩。这种小商小贩不在主流话语中,也不在主流文学中,汪曾祺先生把他写出来前,他就是寂寂无名的“不存在”的人。所以,独具慧眼的作家,总能在别人忽略之处,看见了芸芸众生。把他们写下来,给这些无名之辈赋予了意义。小人物被写下来,他们就是有意义的。卖熏烧的诚实人家王二,跟乱世之奸雄曹操,在文学上一样有价值。那么,王二有什么独特的“异禀”呢?在小说中,汪曾祺先生写他平凡中的不平凡之处。

其一:“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刀剁着砧板诅咒偷了她的下蛋鸡的贼。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王二的熏烧摊每天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这豆腐干是自家做的。磨得了豆腐,就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附近的空气里弥漫着王二家飘出的五香味)。”语言平实而有滋味,三言两语,栩栩如生。这一家的最独特之处是和睦。又想到瑟维尔的名作《黑骏马》里,经历了颠沛流离,饱受摧残之后,黑骏马被马贩子低价卖给了伦敦的马车夫杰瑞。杰瑞一家跟王二一家近乎一模一样,也是夫妻二人,一儿一女,合家和睦。杰瑞为人诚实,与人为善。做小本生意的王二很诚实,他的“熏烧”想必质优价廉,受人欢迎。他还十分关照顾客,处处为顾客着想,因此有很多忠实客户。其二:“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诚实、友善、家庭和睦,他们在社会中默默生活着。一个社会是不是真的能安定,能平和,能幸福,全靠这样质朴的善良。
小山小水有意义
意大利当代名家马格里斯的《微型世界》,是一部有影响的名作,他本人也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写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最北部、威尼斯东北的一个多国交界的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那是作者的故乡,是大导演帕索里尼的故乡,是大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二故乡。但是,作者不主要写这些大人物,他写的是小人、小事,主要写物。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中译本。时至今日,其他内容大概都忘了,唯余两个细节,在记忆中栩栩如生。其一,某教士忧心忡忡地问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孩,如果世界末日来临了,你会怎么样?小孩答曰:“我还接着玩。”其二,二战末,新西兰师沿亚得里亚海海岸一路北上,急攻意大利北方名城威尼斯,一路望风披靡,不久也攻下了的里雅斯特。新西兰士兵们驾驶着美式吉普车在大街上驰过,车上的大兵快乐地往车后撒巧克力,后面跟着大群飞奔的小孩子。因手头没有书本可以摘引,以上仅凭记忆复述。

当时我太喜欢这本书了。2010年春天,我太太在德国工作期间,利用休假时间飞往意大利。我提议她去的里雅斯特,看一看詹姆斯·乔伊斯在那里待过的咖啡馆。当时我不也知道路途遥远与否,交通是不是通畅。太太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喝了一杯咖啡,与鸽子们一起照了一张相,就搭乘火车前往的里雅斯特了。她在旅馆里给我发回了咖啡馆的照片,也发了几张城市风景照和港口照片。或许《微型世界》有点小众,还不算是最合适的例子。“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他的名作《永州八记》可谓滋味隽永,千古流传。我也曾反复阅读,随年岁增长,越发喜爱这些短小、清新、自然的篇章。《永州八记》之所以值得提起,是因为柳宗元一反登临名山大川,讽咏寄情的骚客文人之定例,而钟情于小山、小溪、小谭,不是一般的小,而是极微极小。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这里的“西山”并非“三山五岳”,只是永州郊外的一座荒僻小山,从来就没有什么人登临过,但在柳宗元笔下,则是襟山川兮连四野了。“西山”之后,《小石潭记》更小而微,微而细,细而显,到了近乎空灵的程度:“游鱼细石历历可见”。历史上永州并不著名,这些小山小水更是毫无可登临歌咏之妙,但在柳宗元细细摹下来之后,它们就有了意义。写作不必都往大里去,可写小事、微物;可写小人物、小景色;可写个人所思、所感、所历。你写到什么,什么就有意义。
【 本文载《文学教育》2022年第12期中旬号 】

作者像 叶开,原籍广东,小说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出版《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三人行》《爱美人》等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集《秘密的蝴蝶》、散文集《野地里来 野地里长》,语文教育专著《对抗语文》《语文是什么》《写作课》,编写《这才是我想要的语文书》丛书,主编12册《叶开的魔法语文》及《12堂少年科幻写作课》等。
▍往期回顾蔡朝阳:看电影对于写作的一个功利性帮助
施一公:提升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我是这样做到的
安德鲁·克莱门斯谈写作:不要着急,先把下一段句子写好
鲁稚丨写作能力与说话能力有关,让孩子从小事开始“说作文”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鲁稚的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