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解剖、损伤查体方法及肩周炎的针刀与手法治疗
2022/7/6 10:47:41 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库

    

     ewfdasg肩袖的组成:肌肉

     肩袖肌主要有几块肌肉组成: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肩关节力偶:肩胛下肌与冈下肌、小圆肌。

    

     冈上肌与三角肌

    

     1、肩胛下肌

    

     2、冈上肌的作用是肩外展

    

     3、冈下肌与小圆肌

    

     盂肱关节的关节囊均增加了肩关节的活动度,但对稳定性作用较少。盂唇使得肩胛盂的深度增加了50%,其作用相当于“护栏”或“止动垫”,可有效提高稳定性。由于肩关节骨性结构对稳定性贡献很少,因此大部分稳定性是周围肌肉和韧带来提供。韧带是维持肩关节稳定性的静态结构,也是肩关节大角度运动的最主要稳定结构。肩关节韧带主要有盂肱上韧带、中韧带、下韧带、喙肩韧带和喙肱韧带。

     1、盂肱上韧带就在二头肌长头起点之前经过盂上结节,到靠近肱骨结节间沟内侧嵴小结节尖近端。0°外展位时,盂肱上韧带和喙肱韧带一起主要限制肱骨头向前下脱位,也是同一位置前后方向最主要的稳定结构。

     2、盂肱中韧带起自宽阔的盂肱上韧带之下,沿着盂前缘直达盂缘的下1/3,斜向下外,扩大并附于小结节深至肩胛下肌腱,并与之融合。当低度或中度外展过程中,盂肱中韧带限制外旋,但是当在90°外展时,则影响很小。

     3、盂肱下韧带起自盂唇的前中后缘,行向前下至肱骨颈下内面。盂肱下韧带由很厚的前束和略薄且清晰的后束和一个较薄的腋囊组成,像“吊床”一样的结构模式。外旋时悬带滑向前上,前束紧张,后束松弛。内旋是恰恰相反。当肩关节外展45°或更多时,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是稳定前后方向应力的主要韧带。冈上肌和肩胛下肌腱融合成一个鞘状结构,在肱二头肌沟入口处环绕肱二头肌腱。鞘的顶层是由冈上肌腱组成,底层是由肩胛下肌腱组成。这种关系与肩胛下肌腱撕裂常并发二头肌损伤有相关性。

     根据肌腱损伤的深度分为:肩袖全层和部分撕裂。肌腱全层撕裂又根据大小分为:小撕裂(小于1cm)、中度撕裂(1~3cm)、 大撕裂(3~5cm)、巨大撕裂(大于5cm)。肩袖损伤根据部位分为:滑囊侧、关节侧及肌腱内损伤。

     骨性结构

    

    

     肩关节静态稳定系统

    

    

     肩袖损伤的诊断

     肩袖损伤在本质上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多数没有明确外伤史。肩袖损伤英文名称为“Rotater cuff tears”,这个“tears”是撕裂的意思,而不是外伤的意思。因此,外伤史并不是诊断肩袖损伤必须的条件。

     肩袖损伤最主要的症状是肩关节疼痛,且经常在做过顶动作时加重,主动活动疼痛更加明显,严重时夜间会痛醒(83%)。但是疼痛位置多不确切,成钝痛、游走性,多在肩关节前后边缘,可放射到三角肌止点、肘关节、前臂等部位,需要与颈椎病鉴别。肩袖损伤通常导致肩关节无力、主动活动丧失,主要是前屈、外展、外旋或内旋力量弱。应该明确的是肩袖损伤造成上肢肌力减弱,但上肢可以完成上抬动作,如果上肢完全无法上抬,应考虑臂从神经损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始时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能完全保留,疼痛可导致一定程度的主动活动受限,发生粘连性关节囊炎后被动活动才受到影响。

     肩关节的特殊检查:空罐试验敏感性最高(68.4%),坠臂试验和lift-off test的特异性最高(100%),而Neer test准确率最高(75%)。检查冈上肌和冈下肌时,Jobe sign和 full can test 准确率相当。Howkins sign敏感性83%,特异性23%。疼痛弧试验敏感性97%,特异性5%。外旋滞后试验和坠臂试验对于诊断全层撕裂有着较高的特异性(91%和86%)。Lift-off阳性对于诊断肩胛下肌全层撕裂和脂肪浸润特异性很高。但是单独一个检查对诊断肩袖损伤是不够的,多个试验联合在一起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效率。

     撞击综合征

     Neer征:患者取坐位,检查者稳住肩胛骨的同时,将患肩大幅前举,导致大结节与肩峰相撞击。是肩袖损伤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是冈上肌损伤往往伴有肩峰下撞击征阳性表现。(疼痛弧60°-120°)

    

     可能的原因,肩峰的分型

    

     Hawkins试验:患者取坐位,前屈肱骨头至90°并屈肘90°,然后强制内旋肩关节。本试验作为Neer征的补充都是检查肩关节撞击征的。

    

     Gerber喙突下撞击试验:动作与Hawkins试验相似,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伸直位,在水平面内收10°~20°,使小结节与喙突相接触。疼痛提示喙突下撞击征。

    

     冈上肌抗阻试验

     Jobe 试验(空杯试验):肩关节外展90°,水平面内收30°(肩胛骨平面),内旋使大拇指向下,然后检查者在患者双侧手腕处施加垂直向下的应力,并嘱患者抗阻力外展肩关节。本实验用于检查冈上肌肌力。与对侧相比力量减弱或者提示肩袖病变或者冈上肌腱病变或者撕裂。

     冈上肌完全撕裂,可以出现落臂征。

    

     冈下肌和小圆肌抗阻试验

     外旋应力试验:患者上肢外展前屈中立位,屈肘90°,肩关节外旋45°~60°,检查者于手背处施加应力,嘱患者做对抗动作,检查肩关节外旋肌力(冈下肌和小圆肌)。

    

     外旋滞后试验:患者背对检查者,肘关节被动屈曲90°,检查者维持患者肩关节前屈20°并最大外旋位,检查者放松腕部后,嘱患者维持上肢位置,如不能维持为阳性。同样是检查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功能。(类似投篮试验及吹号角试验)

    

    

    

     坠落征:患者背对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在肩胛骨平面保持患者上肢前举90°,肘关节屈曲90°并最大限度外旋上肢。检查者放松腕部,要求患者主动维持肘关节位置。如果滞后或“掉下”,则为阳性,主要检查冈下肌功能。

    

     Lift-off 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肩胛下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内旋,手背部靠紧下腰背部。如果患者不能将手背抬离下腰背部,此试验为阳性。

    

     压腹试验:患者用手掌压住腹部,维持上肢于最大内旋位。如果主动内旋有力,肘关节不会向后掉落,肘关节位于躯体前方。如果肩胛下肌受损,不能维持最大限度内旋,患者感觉无力,肘关节将回落,掉到躯干后方,也就是患者趋向于向前曲腕部来压住腹部。

    

     X线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可靠的、快速的、准确的检查手段,既经济又节省时间。超声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肩袖影像,特别是大的和巨大的撕裂,敏感性和特异性与MRI相当。它对于肩袖全层损伤有着很高的敏感性(96%)和特异性(93%),对部分撕裂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敏感性84%,特异性89%)。它过分依赖检查医师经验。

     核磁共振:MRI不但可以显示肩袖损伤的程度、范围、肌腱回缩、脂肪浸润和肌肉萎缩等情况,还可以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肩锁关节等更多的信息。

     鉴别诊断

    

    

    

     非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包括:休息、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应用、物理疗法、局部封闭、钙化沉淀物抽吸、各种有利恢复肌肉力量练习及综合康复方法。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一旦确诊肩袖损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因为随着病程的延长,肩袖损伤的程度加重(部分损伤变为全层损伤),损伤的尺寸大小会增加,且肌腱发生退变(脂肪变性)、肌腱质量下降(脂肪浸润)影响术后肩袖愈合。因此我们认为保守治疗时间不应过长,以3-6月为宜。慢性损伤病例经6个月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50岁以下急性损伤病例伴肩关节外旋、外展、主动上举受限,影像学证实肩袖破裂者,宜尽早手术修补。

     从解剖学角度讲,肩袖在肩关节的三维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冠状面,三角肌和肩袖下半部分(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是一对力偶;在水平面,肩袖前部(肩胛下肌)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之间是另一对力偶。肩袖撕裂修复的目的是使这两对力偶重新获得平衡,恢复肩关节稳定性,而不仅仅是修补撕裂口。有关肩袖修复的另一个关键的生物力学因素就是牢固修复肩袖横缆区的两端,其重要性经常被忽视。

     肩周炎

     【概述

     该病年老妇女较多见,青壮年男性较少见,发病缓慢。关于其发病机制争论较多,有人认为,该病是由肩部肌群解剖位置发生微细变化所引起,并总结出6个痛点。有人认为该病是肩部软组织退行性变,又受寒湿侵入,引起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因此,有“冻结肩”“凝肩”之称。

     这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只是认识角度不同。软组织的广泛粘连,使得肌肉失去动态平衡。热敷、封闭、针灸、拔火罐、膏药外敷、中药内服、按摩等疗法效果均不理想。曾发明扳手手法,用硫喷托纳静脉麻醉,用人力强行将粘连扳动拉开。但术后患者关节周围极度肿胀疼痛,待肿消后,配合功能锻炼,有一定的疗效。但此法容易损伤健康组织,遗留关节隐痛不适。

     【有关解剖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在肱骨结节间沟内穿过,止于关节盂上缘,其短头止于喙突。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下面的平面。在冈上肌腱和肩峰之间有肩峰下滑液囊。在关节囊与三角肌之间有三角肌下滑液囊。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变窄成肌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共同组成腱帽。

    

     【病因病理

     关于肩周炎的病因病理,历来众说纷纭。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在发病后,炎性渗出,细胞坏死,软组织增生、结疤粘连等病理变化。但究其病因,中医认为,改病由经脉空虚外邪侵入引起。针刀医学认为,肩周炎的根本病因是内分泌失调。这种内分泌变化均在50岁左右发生,当内分泌恢复正常后,就会痊愈。所以,肩周炎的愈后良好,绝少出现后遗症。但此病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将针刀疗法和特殊的手法治疗相结合能立即解除痛苦,再配合中药来调节内分泌,以正本清源,可使肩周炎得到根治。

     【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肩部疼痛,不能梳头,严重者肩关节的任何活动都受限制,穿衣困难。有的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肩关节周围有压痛,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压痛较明显。

    

     【诊断依据

     一、患者多为40岁以上,妇女多见。

     二、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

     三、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

     四、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

     肩周炎的针刀治疗

    

     治疗原则

     依据针刀医学关于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及疾病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针刀整体松解肩关节周围关键部位的粘连、瘢痕组织,恢复肩关节的力学平衡。

     根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可知,人在50岁左右,内分泌失调,引起肩部的代谢障碍,使得代谢物淤积,而刺激有关的软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肩部血液循环,造成肩关节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上述临床表现。慢性期急性发作时,肩部软组织的滑液进一步减少,甚至枯竭,可促进软组织粘连的形成,而形成“冻结肩”,使上述临床表现加剧。依据上述理论,肩关节周围肌肉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肱二头肌长短头、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的起止点,只要用针刀将其附着点的粘连松解、瘢痕刮除,使肩关节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再用重要调节内分泌。消除病因,此病就得到了根治。

    

     第1次“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

     (1)术式设计从肩胛骨喙突中点横行向外经肱骨结节间沟,再向后最终到达腋窝皱折上方5cm的连线,恰似一^横行“C”形,从前到后,“C”形线上分布有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喙突点、肩胛下肌止点——小结节点、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的骨纤维管道部——肱骨结节间沟点、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下面。

     体位端坐位。

     体表定位喙突点,肱骨小结节点,肱骨结节间沟点,肱骨大结节后面。将选定的治疗点用记号笔标明(图1-24)。

     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lml。

    

     针刀操作(图1-25、图1-26)

     ①第1支针刀松解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喙突顶点的外1/3处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喙突顶点外1/3骨面,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肩胛下肌止点一肱骨小结节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丨丨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肽骨小结节骨面,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③第3支针刀松解肱二头肌长头在结节间沟处的粘连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结节间沟前面的骨面,先用提插刀法松解3刀,切开肱横韧带,然后顺结节间沟前壁,向后做弧形铲剥3刀。

     ④第4支针刀松解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后下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达肱骨大结节后下方的小圆肌止点,用提插刀法松解3刀。

    

     图1-24肩关节“C”形针刀松解术体表定位示意图图1-25肩关节“C”形针刀松解部位示意图(一)

     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注意事项

     ①喙突处松解喙突顶点范围只有0.8cm左右,但却有5个肌肉、韧带的起止点,针刀对肩周炎的喙突松解部位位于喙突的外1/3处,以松解到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如果在中1/3或者内1/3松解,则难以起效,还可能损伤其他组织。

     ②防止头静脉损伤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上行至肘窝,在肱二头肌外侧沟内继续上行,经过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再穿锁胸筋膜汇人腋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在做肱骨小结节处肩胛下肌止点松解及肢骨结节间沟处肱二头肌长头起点松解时,表面是头静脉的走行路线。预防头静脉损伤的方法是先摸清楚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旁开0.5cm进针刀,严格按照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即可避免损伤头静脉。

     第2次针刀松解三角肌的粘连和瘢痕

     对肩关节外展功能明显受限的患者可松解三角肌的粘连和瘢I第1次针刀术后3天进行第2次针刀治疗。

     体位端坐位。

     体表定位三角肌前、中、后三束肌腹部及彐角肌的止点。将选定的治疗点用记号笔标明。

     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lml。

    

     针刀操作(图1-27)

     ①第1支针刀松解三角肌后束肌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肢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达三角肌肌腹的后束,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三角肌中束肌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达三角肌肌腹的中束,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③第3支针刀松解三角肌前束肌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达三角肌肌腹的前束,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④第4支针刀松解三角肌止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肱骨面三角肌的止点,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刀下有紧涩感时,调转刀口线90。,铲剥3刀,范围0.5cm。

     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小岡肌止点

     图1-26肩关节“C”形针刀松解部位示意图(2)图1-27第2次针刀松解三角肌的粘连和瘢痕a针刀术后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手法

     以下2种手法可供选择:

     上举外展手法在仰卧位进行。医者站于患侧,患者应充分放松,左手按住患肩关节上端,右手托扶患肢肘关节,嘱患者尽量外展上举患肢,当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上举时,右手迅速向上提拉肘关节’可听到患肩关节有“喀叭”的撕裂声。推弹速度必须要快,待患者反应过来时,手法已结束。

     后伸内收手法在坐位进行。医生站在患者背后,单膝顶在患者的脊背中央,双手握住患者的双肘关节,向后牵引到最大位置时,再向肩关节后内方弹压1次。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治疗床上,患肢外展,医生站于患侧,让一助手托扶患肢,并嘱患者充分放松。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背侧,另一手拇指沿胸大肌将肱骨上的附着点进行剥离,将胸大肌、胸小肌分开来,然后再将胸大肌(即腋窝前缘)向肩峰方向推压。再令患者于俯卧位,助手仍托患肢,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胸侧,另一手拇指分拨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在肱骨大结节处的止腱,务必将个条肌腱分拨开。此时患者患肢原来外展上举可增加30°~50°,医生双手托扶患肢,嘱患者尽量外展上举患肢,当个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上举时,医生双手猛的向上一弹,推弹速度必须快(约0.5秒),待患者反应过来时,手法已结束。如让患者予先知道,因其惧怕痛而使肩部紧张,即推弹不上去又容易损伤正常组织。肩周炎患者经上述针刀和手法治疗,当时即可上举160°左右。

     推弹手法是将肩关节关节囊的粘连松解,是无损伤治疗,所有手法均不损伤软组织,针刀是将严重的粘连点剥离松解,手法即是将散在于三角肌深面的筋膜与冈上肌、冈下肌、胸大肌、大小圆肌在肩部的止腱粘连松解,最后的弹压手法则将最后的粘连区(关节囊内粘连)松解。

     针刀和手法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患肢活动功能也基本正常。

     第11期筋膜软组织平衡调节与针刺疗法临床实战精英班暨筋膜系统与肌肉-骨骼-神经新鲜实体精细解剖高级研修班

     (全新理念+理论精讲+精准评估+新鲜大体+实体练习+指导实操)

     【学术背景】

     针灸医学、经络医学是中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完善的理论体系、临床操作简易、疗效确切明显,且经济方便等特点,深受历代人民接受和认可;但怎样进一步提高疗效、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使针灸医学真正的发展创新?经络的结构基础又与现在医学的神经、肌肉、筋膜、血管、淋巴管等组织有着那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怎样用现在人的视角、现代医学的观点理解经络存在?怎样用解剖学知识理解针灸、理解穴位,达到精准评估、精确定位、针出症消的目的,是当代医师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怎样理解全身的筋膜组织形成的人体软性框架与中医的整体观、经络腧穴、阴阳平衡的关系?筋膜系统所形成的人体软性框架与人体内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循环淋巴系统及内脏的关系?怎样用现代医学观点理解针刺干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神经-免疫系统功能反应及针刺效应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也是开展本次“第11、12期筋膜软组织平衡调节与针刺疗法临床实战精英班暨筋膜系统与肌肉-骨骼-神经新鲜实体精细解剖高级研修班”的核心目的。

     “筋膜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南方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原负责人原林教授及科研团队,在国家863项目“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技术”“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和国家973课题“针灸理论的筋膜学说基础研究”的研究成果上,是在探索人体“经络”解剖学实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原创的学科理论体系。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筋膜支架网络。通过中医学和解剖学结合,以筋膜为载体把中医的功效表现挖掘出来,回归科学中医的本质,是用中医思维对人体观和方法论的一次全新尝试。

     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钟南山院士说:“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遍布全身的筋膜纤维性结构,构成了躯体、内脏、器官及各个功能组织连续性的庞大网络支持系统,使人体各个功能组织、器官构成统一的整体;筋膜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支及神经末梢,对机体具有支持、储备、调控与修复更新的作用。筋膜内神经的支配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为组织局部及功能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

     怎样理解人体筋膜系统与中医整体观的关系?筋膜(人体软性框架系统)、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平衡与慢性疼痛及内脏功能性疾病的关系;在针刺干预或手法康复治疗怎样能够做到精准评估、精确定位、提高诊疗效果,尤其是远期疗效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不复发?我们从筋膜系统的精细解剖入手,由筋膜学创始人原林教授、筋膜实战型解剖学专家原海旺教授领衔主讲;详细讲解全身筋膜系统与骨骼、肌肉、神经及内脏的关系;筋膜系统平衡失调与慢性疼痛及内科疑难病发病机理;及筋膜系统人体软性框架平衡理念下针对慢性疼痛及内科疑难病,针刺干预的定点、定位、针刺方法和技巧;新鲜实体解剖下对人体筋膜系统的重新认识;我们相信通过本次“第11、12期筋膜软组织平衡调节与针刺疗法临床实战精英班暨筋膜系统与肌肉-骨骼-神经新鲜实体精细解剖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一定会让您有所启迪、有所收益

     主办单位: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

     承办单位:北京鸿博微创医学研究院、洛阳圣辅筋膜学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原海旺:筋膜解剖实战型专家

     受聘于河南省医学临床模拟解剖创始人、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创新发展联盟副主席、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软组织诊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软组织解剖组主任、河南省软组织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颈肩腰腿痛医师学会解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解剖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解剖院士工作站高级工程师、中国中医药研究协会软组织诊疗委员会理事、郑州宏科卫教用品有限公司解剖技术总监。从事临床解剖教学20余年,曾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的基础解剖教学及生命科技馆的建设解剖技术支持!参与编著鼻整形外科学,脂肪移植抗衰,实物解剖图谱,临床实物解剖应用学等著作。

     【授课内容】

     一、筋膜学基础理论及上肢肩背部平衡失调及针刺干预(第一天课程)

     (一):筋膜基础理论专题

     1、筋膜学的人体观和方法论;2、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筋膜学相关基础研究;4、筋膜--结缔组织临床的重要性;5、什么是筋膜(筋膜的本质的探讨);6、筋膜与神经的关系;7、筋膜运动张力传导;8、筋膜对机械负荷的适应性;9、肌筋膜的力学传递(运动中的筋膜力线);10、筋膜的生理和生物学;11、筋膜是—感觉器官;12、筋膜的主要功能;13、筋膜组成成分的功能;14、筋膜的重要性;15、筋膜系统与中医针灸机制的探讨。

     (二)头面部、肩颈部、上肢平衡失调专题

     1、头面部、肩颈部、上肢部平衡失调骨性元素、筋膜、软组织元素分析;2、头面部、肩颈部、上肢部平衡失调生物力学特点;3、头面部、肩颈部、上肢部平衡失调代偿机制及临床症状分析;4、头面部、肩颈部、上肢部平衡失调的相互影响与相关症状分析;5、头痛(全头痛、偏头痛、枕后痛、头顶痛、前额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经期头痛等)、头晕、面瘫、耳鸣、三叉神经痛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发部位的寻找及针刺干预方案的设计;6、颈痛(前屈痛、后伸痛、侧弯痛、旋转痛、自觉痛)、肩痛、手麻、肘内侧痛、肘外侧痛、背痛(上背痛、下背痛)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发部位的寻找及针刺干预方案的设计。

     二、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调及针刺干预(第二天课程)

     1、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调骨性元素、筋膜、软组织元素分析;2、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调生物力学特点;3、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调代偿机制及临床症状分析;4、腰背部、骨盆、下肢部平衡失调的相互影响与相关症状分析;5、习惯性腰扭伤、腰痛(睡下腰痛、晨起腰痛、久坐腰痛、久站腰痛、抱物痛、翻身痛、弯腰痛、腰部运动检查时疼痛等)、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大腿根疼痛、会阴痛、痛经、下肢奇冷、下肢静脉曲张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发部位的寻找及针刺干预方案的设计;6、膝痛(内侧痛、外侧痛、前侧痛、后侧痛、全膝痛、鹅足痛、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的膝痛等)、跟底痛(小腿前倾、骨盆前旋、胸椎曲度加大与头前移、神经分布区过敏)、前足痛等筋膜平衡理念下疼痛原发部位的寻找及针刺干预方案的设计。

     三、头面部、颈背部、上肢部新鲜实体解剖专题(第三天课程)

     (一)、头面部新鲜实体解剖专题

     1、头面部筋膜、肌肉、神经、循环新鲜实体精细解剖;2、12对脑神经的解剖学特点;神经走行、支配区域、功能特点;3、12对脑神经与头面部筋膜、脂肪、肌肉、骨骼及功能器官眼、耳、鼻、舌、咽等解剖学关系;4头面部疾病神经学评估及针刺干预治疗解剖学要领和风险的逃避;4、常见头面部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假性近视、屈光不正、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耳鸣、神经性耳聋、鼻炎、鼻窦炎、失声等针刺干预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特效部位(穴即一针治疗)定点、定位及进针要领的把握。

     (二)、上肢部新鲜实体解剖专题

     1、肩带及上肢部筋膜、肌肉、神经、循环新鲜实体精细解剖;2、臂丛神经及其分支神经走行、支配区域、功能特点;3、臂丛神经及其分支肩带及上肢部筋膜、脂肪、肌肉、韧带、骨骼等组织解剖学关系;4、肩胛上神经、胸外、内侧神经、上、下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上肢皮神经等神经学损害评估及针刺干预治疗解剖学要领和风险的逃避;5、常见颈肩、上肢部软组织损害及肩周炎、上肢神经卡压类疾病的针刺干预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特效部位(穴)定点、定位及进针要领的把握。

     四、躯干部、下肢部新鲜实体解剖专题(第四天课程)

     (一)、颈背躯干部新鲜实体解剖专题

     1、颈背躯干部筋膜、肌肉、神经、循环新鲜实体精细解剖;2、脊髓、脑脊膜及神经根管内脊神经及神经根的被膜及其系;3、椎管骨内膜、硬脊膜、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网膜、软脊膜的解剖学特点;4、脊神经的分支及其功能;5、31对脊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发出、神经走行、支配区域、功能特点;6、脊神经与项背部筋膜、脂肪、肌肉、韧带、骨骼等组织解剖学关系;7、项背部常见疾病神经学评估及针刺干预治疗解剖学要领和风险的逃避;8、常见项、颈、胸、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脊神经后支、臀上皮神经卡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针刺干预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特效部位(穴)定点、定位及进针要领的把握。

     (二)、盆带和下肢部专题新鲜实体解剖专题

     1、盆带和下肢部筋膜、肌肉、神经、循环新鲜实体精细解剖;2、腰丛、骶丛神经及其分支神经走行、支配区域、功能特点;3、腰丛、骶丛神经及其分支盆带及下肢部筋膜、脂肪、肌肉、韧带、骨骼等组织解剖学关系;4、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臀神经及下肢皮神经等神经学损害评估及针刺干预治疗解剖学要领和风险的逃避;5、常见盆带、下肢部软组织损害及男女性功能障碍、生殖系统疾病、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骨痛、下肢神经卡压类疾病的针刺干预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特效部位(穴)定点、定位及进针要领的把握。

     【招生对象】

     从事中医、骨科、外科、内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理疗科等各级医院、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个体诊所、门诊、民间医生及医疗健康相关科研及服务人员均可参加学习。

     (该研修班以筋膜系统精细解剖为基础,核心探讨筋膜与骨骼、肌肉、神经的关系;在筋膜“人体软性框架系统”平衡的理念下,对疾病的重新认识,找到疾病的原发部位精准评估、精确定点、定位;在新鲜实体上指导老师指导学员针刺练习及临床操作技巧;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力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独立操作)

     (特别声明:该班临床上所用针具为多种针具,根据治疗目的可选择传统针灸针、圆利针、针刀、内热针、银质针、拨针、浮针、筋膜针、脑针、筋骨针、髓针、松骨针、骨针等)。

     【其他事项

     收费标准6800元/人(预交500元,赠送价值1280元的线上课程,提前预习理论知识。)

     注:因场地和实操材料限制,为提高教学质量;该班只招收30名学员,招满为止(可安排下期)

     报到时间详细咨询韩晓18538821651

     报名地点:郑州

     特别注意:

     座次按已预缴定金先后为排列,名额有限,空降概不接待!

    

    

    

    

    

     报名联系:韩晓 18538821651(同微信)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