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怎样才不生气或少生气
2022/8/24 13:34:58 逸风资讯

     人活着难免会生气,因为生活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多样复杂的,怎么可能缺了生气?无论怎样的高人,也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作为我们普通人,恐怕生气的频次、程度一定比开心快乐要多要强,因为生活不易,生活好了更不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让自己生气或少生气呢?

     首先,要明白人是什么。当然关于人的概念从生物学角度大家都懂,但到了一个具体的人的时候,有时也许不是太懂。也许认识了他、了解了他、知道了他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三观等等,但未必做到理解他懂他。

     所以,每当他的表现与自己的想法、要求、期待相悖时,就会生气,就很难接受,乃至产生隔阂、冲突,有些知己、哥们、闺蜜、朋友或许就因这样散了。

     这就是一个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问题,他就是他,你就是你,都是不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单个生命个体。

     其次,既然是“空前绝后”的生命个体,包容是最高境界的懂,而真正的懂是相互的。

     对牛弹琴不是牛的过错。你感恩他不懂,你委屈他不知道,你迎合他没感觉……正可谓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回应、回馈的单方的懂,一定会走到心灰意冷的绝境。

     面对没有回应、回馈的人和事,看明白了敬而远之,无须上心为之才是一个成熟明理的人。琴,是弹给懂的人,而不是牛。牛不懂,当然也就没必要生气了。

     再有,不论是什么人,都活在自己的感觉里。一个人一个活法,这不是别人的意愿能左右了的。

     可以听别人的建议,可以不断地学习借鉴进步,但依旧是自己,依旧是按自己的感觉活(行为表现),变化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提升,而不会变成另一个人。

     所以,我们没有道理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标准、希望的样子活,也做不到。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一件事情让我们不满意不高兴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的是这个人这件事儿的个体差异和局限性,这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为啥生活中有些人成为知己、成为伙伴、成为好友、成为好搭档……道理就在这里。做到了相互理解、懂。这也就验证一句老话: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懂了以上道理,我们遇到不满意、不高兴……的人和事,郁闷是难免的,但没必要太生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逸风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