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 孩子行为的背面
2023/2/23 童年创伤
【教育箴言】
@王人平
叛逆的孩子,是积极力量虚弱的孩子;行为不良的孩子,是气馁的、失去信心的孩子。看起来可恨的孩子,是可怜的孩子。教育的原则,是增强孩子的力量,而不是削弱力量。而最省力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增强他们积极的力量,支持他们战胜消极的力量。管得住自己的人,才是强大的。面对学生的羞辱和挑衅,巴瑟斯老师的回复平静而坚决,他把辱骂同学的学生请出了教室,对威胁要揍自己的学生说:“你伤害不了我的感情,我明白你很生气,我以前也这样,我懂的。但你没必要对我生气,愿意帮你的人不多了,我是一个。现在请你回去坐下来,尽你所能写好作文,我会给你纸张,怎么样?”这是电影《超脱》中的一个情结,让我们看到了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老师不是只有打骂一种选择去“教育”,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和方法。
孩子反叛和攻击父母,学生威胁和挑衅老师,通常都不是因为真正的强大,而恰恰是在用“强大”来掩盖内心的匮乏和自体的虚弱。通过激怒父母和老师,引起关注,孩子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力量感和价值感。这一类孩子,通常都生活在一个缺少爱和尊重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自尊、自信和安全感,对社会、对他人是怀疑,甚至充满恨的,对生活和未来是没有信心,甚至是绝望的。对于这一类孩子,如果父母和老师很轻易就被激怒,甚至还以语言和肢体暴力,不仅改变不了孩子,反而会固化和强化孩子的问题。孩子真正需要的恰恰是被看见、被理解、被懂得。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透过孩子的行为去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动机和真实需求,并给予积极及时地回应,帮助孩子建立起完整的自体和独立的人格,这样孩子就不再需要用极端行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和强大了。
真正决定一个成年人情绪的,不是孩子或学生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或学生行为的理解、认知和评价。比如孩子非常听话,把威权看得很重的父母或老师,会认为孩子很懂事,就会很开心;而把独立思考、自我负责看得很重的父母或老师,则会认为孩子缺少主见不是什么好事情,就会多一些担心。所以说,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改变认知,即可改变情绪。而给孩子或学生一个情绪稳定、理性表达、从容自信的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和示现。
认为教育孩子或学生,除了打骂没有别办法,折射出的是父母或老师自身的无能和生命力的匮乏。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更多的弹性和选择。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法,相当于没有方法,因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方法。而只找到了两种方法,也会让我们左右为难,陷入纠结。当我们能找到三种方法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可以有三十种、三百种的解决方法。打骂之外,我们有太多更具人文关怀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如关系的力量、沟通的力量、环境的力量、阅读的力量、行走的力量等等,而最重要的,无疑是榜样的力量。管得住自己的人,才是强大的。 ------ 王人平
扫码关注
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慢慢的收不到推送。
请将“童年创伤”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拜托了!
今日分享 | 亲人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竞争关系今日分享 | “偷窃”也有它本身的意义
今日分享 | 孩子的“恶”
今日分享 | 要强调“爱”,而不是义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童年创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