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战疫表现说服了我,你也可以永远相信深圳
2022/1/26 16:44:49 码头青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在南方的小年夜里,深圳摘星了。

     1月26日零时起,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道解封相关封控区、管控区,鹤围村两区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深圳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1月26日凌晨,不带星的行程卡刷爆深圳人的朋友圈。居民们唱起《歌唱祖国》、放起烟花庆祝,烟花照亮了罗湖的夜空。在距离除夕只有五天之际,摘除深圳人行程卡上附带的星号,这对于很多深圳人来说,当然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顺利返乡过年了。

    

     从1月7日发现确诊病例,到1月26日摘星,19天时间,同时迎战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大变种,应对三起独立疫情,累计报告18例病例,没有发生外溢,这是深圳对广东、对全国作出的重大贡献。

     以深圳的地位,一旦发生像西安那种程度的疫情,不夸张地说,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广东和中国,全世界的产品供应都要受到牵连。

     疫情发生两年多以来,深圳三战新冠,这次是最难的。

     可以看一个数字。

     1月7日12时-9日24时,深圳组织开展了一轮核酸检测筛查,累计完成核酸采样2218.78万人次,已100%完成检测。

     2218.78万人次,这是目前已公布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去年6月21日-23日,深圳也进行了一次全市全域全员核酸检测,那一次没公布累计采样人次。

     2020年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万人。

     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青岛市完成全员核酸检测采样超过1078万份。

     2021年1月6日至1月8日,石家庄市实施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1025万人。

     2021年5月30日,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宣布将对1300万民众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这是国外城市中最大规模的检测。

     2021年6月4日-6日,广州累计核酸采样1869.67万人次,这是在这次深圳全员核酸检测之前,已知的全球城市中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2021年12月18日起的西安市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核酸检测1566.17万人次。

     2218万人,这和深圳实际管理人口数字是相符的。如果深圳算一个国家,它的人口排名可以排到世界第54位,但是深圳面积仅有1997平方公里。人多地少,人口流动频繁,楼宇间距非常近,加之气候温暖潮湿,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防疫难度。

     但是,深圳又好又快地搞定了这次疫情。深圳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离不开深圳速度。在深圳办什么事,都特别快。连行人走路的步伐,都要比其他城市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就诞生于深圳。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疫情发现快。“0107”疫情的首个病例是在暴露型服务行业“七天一检”的常态化检测中发现的,是深圳预警监测“雷达”主动捕捉到的。“0115”奥密克戎病例,也是在大规模核酸筛查中主动发现的。

     处置行动快。首例感染者的初筛结果一出来,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封控、物资保障、医疗救治……第一时间启动一系列的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环环相扣,高效推进。

     基因溯源快。1月7日晚,仅用了16个小时,深圳市疾控中心就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确定为德尔塔变异株。深圳三战新冠,基因测序一次比一次快:从27小时到24小时,再到16小时。疫情源头也快速锁定,可能为境外污染物品。“0115”疫情发生后,深圳也快速查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信息发布快。1月7日,首个病例确诊的当天,深圳就举行了疫情防控的发布会,并在其后的至少十天内,保持了每天一场发布会的频率,及时通报疫情最新情况。深圳各级媒体也集中报道抗疫,第一时间发布有关防疫新闻动态、科普知识。高效、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让深圳人对疫情走势有了全面清晰的了解,从而不慌不乱,并能有效配合政府的管控。

     深圳的这些“快”,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体系,是经过几轮实战磨练出来的,也是深圳这座城市政府精细治理能力、科技实力、媒体素养、市民素养的综合体现。

     深圳人做完核酸检测之后,四个多小时就能刷到最新的核酸检测结果。为什么可以这么快?作为中国最发达的高科技创新之城,深圳的科技力量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种种科技利器使深圳抗疫更精准高效。

     “1月10日下午,一架载着莲塘区域核酸检测样本的无人机从罗湖医院集团罗湖中医院门诊楼前广场起飞,飞往位于布吉的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不用等红绿灯、不会拥堵,13分钟后无人机顺利到达目的地。按照之前的地面运送方式,需要1个多小时。”

    

     另外,深圳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不打烊,优化检验流程,加快检测。深圳市卫健委动态调整检测实验室和标本送检安排,增派检测力量、加快检测进度。这些都大大缩短了市民等待结果的时间。

     尽快扑灭疫情,快速检测病毒很关键。2021年底,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南非快速传播,为疫情与监测带来巨大挑战。深圳有个叫华大智造的公司,用他们的技术第一时间助力南非在废水中检测到病毒。在这次深圳疫情阻击战中,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多款具备高通量样本处理能力的自动化设备,可以24小时运作,不仅可以取代人工,还能降低错误和感染风险,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的效率。

     不得不赞深圳的精细化管理。

     在坂田一个城中村管控区,全村被分为十几个片区,每个片区3-6栋楼,不同片区的物资由指定的工作人员从村口运到指定地点,再通知居民下楼来取。这些物资里,除了除了米面蔬果肉菜等生活必需品,还有零食饮料,甚至还有热乎乎的奶茶。另外,片区里,餐饮店、果蔬店、便利店和药店等商户可以正常营业。水果店里应季水果一应俱全,价格也很合理。整个管控区里,烟火气十足。

     在罗湖区,组建了专项生活服务组,24小时轮班负责辖区内管控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及服务保障工作,包括建立楼栋微信群,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做好安抚疏导;收集群众生活、就医、心理需求,做好老人、孕妇、病患等特殊人群的服务保障。

    

     在布吉街道东心岭管控区,政府给居民派送免费餐食之后,还担心有人饿肚子,在广播里反复问还有没有没吃饭的。居民点外卖时,还收到了布吉街道党工委小纸条,上面写着——

     “疫情结束,再无人间不值得,火锅值得,奶茶值得,你值得”。

    

     1月11日中午12点,福田上梅林一小区突然管控。下午到傍晚,陆续返回的邻居大多提着大袋小袋的蔬菜米面等物资,他们以为要被封楼14天。但是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有密接的楼栋实施的是3天两检,今天是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大家都是阴性就没事,后天会规定一个时间再做第二次核酸,3天两检没情况就可以出行了。”

     1月8日上午,深圳一位市民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留言反映核酸结果没出来,孕妇无法办理入院,深圳卫健委快速回应“电话发我”。8日11时10分,深圳卫健委拿到这位市民的电话后,随即交付给龙华中心医院办理。11时17分,龙华中心医院门诊部与他取得联系,问询一些信息之后,又迅速联系了第三方检测机构。最后,事情得到完美解决。这件事,也迅速冲上热搜。

    

     在深圳,是不可能出现孕妇流产在在医院门口这样的恶性事件。只要做好防护,做好预案,就不可能出现院内感染。一句话,还是心里有没有老百姓对问题。当然,也要城市管理者足够职业和专业。

     深圳也出现过“粤康码”短暂访问异常的情况,但是半小时后即得到了解决。这短短的半小时之内,深圳已经通过启动紧急处理预案,引导市民使用“深i您”健康码,保障了市民出行。拥有腾讯的城市,确实不一样。

     很多人对深圳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拿着“大声公”(话筒)用普通话、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等几种方言喊人下来做核酸的场景,可能还记忆尤新。但是,在龙岗区坂田街道万科城社区的“大声公”里,招呼居民下楼做核算的语言已经增加到九种,除了普通话、粤语、客家话、潮汕话,还有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外语。在这个社区,目前住有80多名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一位日本籍居民在接受核酸采样后,对现场服务的志愿者说,喇叭里的日语提示语不够准确,他可以用标准日本语录一段。很快,他的声音便出现在社区各处的小喇叭里。

    

    

     深圳战胜疫情的底气中,除了高效精细的城市治理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还有市民的文明素养。

     1月7日上午,在龙岗区坂田街道一个采样点,一位身着嫁衣的女子出现在排队人群中。为不误吉时,社区立即为新人们安排了“绿色通道”,10分钟就完成了检测,本来要排队一个多小时。

    

    

     其他人不但没有抱怨,反而纷纷为这对新人送上了祝福。新娘排队检测的图片也在网上迅速传播,整个深圳都在为他们祝福。

     另外,还有因为战疫“缺席”了自己婚礼的95后护士王津,主动前来核酸检测的104岁的老人李庚,多次给防疫人员送早餐不留名的“中国人小哥哥”,“连说23个不用”拒收车费的出租车司机……这些凡人善举,体现着深圳这座城市的温度。

     深圳特区报评论说,深圳这座城市的温度,是防范新冠病毒最好的“消毒剂”;深圳人文明的高度,就是防控疫情“护城墙”的高度。

     其实纵观深圳的这些抗疫做法,除了高科技公司云集这点没法学,其他做法单独拎出来都很寻常。无论是微信群收集群众心声,还是医院给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或是准备紧急预案,哪个城市做不到?但是把这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全部规规矩矩地做好,就特别考验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

     前段时间的西安,光是因为得不到及时就医,就没了两条人命。还有无数挨饿受冻的,因为糟糕的管理影响出行的就更不用说了。有人说,西安病例太多,疫情管控太困难。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深圳这一轮疫情确诊病例数量是18人,不算多也不算少。这些人都是深圳自己主动发现的,如果没有一套灵敏的监测“雷达”,深圳最终确诊病例数量可能比西安还要多。还有上海和广州,前者实际管理人口可能高达3000万,后者实际管理人口也有2200多万,承受的境内外输入压力,要比其他任何城市都大,但是它们反而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城市。

     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地位不是国家赋予的,而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通过一件件事,被民间认可的。上海开埠一百八十多年,广州一千多年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深圳是近四十多年来表现最突出的特区,这些城市拥有的优势不仅仅是有钱。只要做了对的事情,钱只是一个奖赏。上海广州深圳,就是不停地反复地在做对的事情,一做就是几十年上百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城市的历史和积淀,不停地告诉后来者,入乡随俗。“来了就是XX人”,这句话不是空话。因为长期和外部世界打交道,上广深的主政者和市民阶层,规则意识很强,城市运转较少靠关系。正因为有这样崇尚公平的城市氛围和文化,才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前来效力安家,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疫情发生两年多以来,这些中国的优等生,用一次又一次的亮眼表现,不断给予陷入灰暗中的国人希望和光明。

     我们特别相信榜样的力量。所以,每当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又做对了的时候,我都用力地写出来。希望给优等生鼓舞,给后进者鞭策,给徘徊者指路。

     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码头青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