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过于世故,才是最得体的成熟
2018/3/16 MBA智库

    

    


     文/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辑/琉琉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评论某个人时,常常喜欢使用“成熟”和“世故”这两个词。

     曾有一朋友,今天遇到这个人,好得跟三生有幸似的,明天遇到另一个人,好得又跟海枯石烂似的。你就看不出他跟谁不好,跟谁都好到一塌糊涂。

     后来,便离他远远的。

     这样的人看似情深,实则交浅,温暖有余,厚道不足。跟谁都好,就意味着跟谁都好不到哪儿去。人前热闹的人,转身便是苍凉。

     谁也不得罪,看似厚道,其实是一种世故。跟谁都要好,看似热情,实则是一种圆滑。这种世故的可怕之处,是精明到不留空隙。这种圆滑的虚伪之处,是完美到没有缺点。

     其实,在交友办事、为人处世中,世故与成熟只有一线之隔,但在交际中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

     01

     世故是烂掉的成熟

     摆在街头卖的一堆西瓜,无论它有多少,对消费者而言只有三种:生的、熟的、烂熟的,我们只挑熟的买。芸芸众生,无论男女老少,就其心理年龄而言,也只有三种:幼稚的、成熟的、世故的。

     幼稚的属于生瓜,成熟的属于熟瓜,世故的属于烂熟的瓜。

     放下生瓜不谈,天下有谁喜欢烂熟的西瓜?

     人们都不喜欢烂熟的瓜。因为它的果肉已不鲜甜;同样,人们也不喜欢世故的人,因为他们已“练达”得枯燥无味。在我们身边,很少看到一个世故的人拥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世故的人很难交上朋友,谁也不愿与他交朋友。

     成熟不等于世故,世故是烂掉的成熟。

     一个人不成熟,就等于生瓜一样,不好吃,价格就要大打折扣。成熟是一种丰满圆润的状态,是一个人智慧的顶峰,是一个人阅尽人间沧桑后的一种大度从容。

     它不媚俗、不盲从,对挫折处之泰然,对恭维、掌声、鲜花都给以淡淡的微笑。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在家里是宽容慈祥的父亲;在朋友眼中是手足般的兄长;在工作单位是砥柱中流。

     一个人思想和性格上的成熟,归根究底在于他能从容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

     世故与成熟不能同日而语。有人把老谋深算、圆滑世故看成是成熟,是为人处世、求人办事的高手,其实不然,因为老练成熟,才是社交中的“上乘”修养,而圆滑世故,则是社交圈中不被人喜欢的个性。

     世故的人不一定就是成熟,成熟的人也不一定必须世故。成熟的人让人想接近,世故的人却使人敬而远之。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你到一家服饰店去买衣服,老板一开始热情地介绍这、介绍那,你的心里很舒服,可试了几件后,没有一件合适,最后决定不买了。如果老板马上对你冷淡下来而去做别的事,你马上就会意识到他最初的热情只是为了做自己的生意。你一旦清楚这一点,马上就会对这个老板的性情有些看法,虽然人与人之间是互惠原则,但互惠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对这种世故之人,你可能会很反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去光顾他的店。

     而一个处世成熟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即使做不成生意,他依然对你热情有加,会让你这次没买成衣服,下次还会去光顾。

    

     2

     世故之人不可交

     如果某人是非常势利、见利忘义的世故之人,这种人是不适合作为朋友出现在生活中的。

     世故的人有一个通病,你在得势时,他锦上添花,当你失意时,他落井下石。他不懂得什么是真诚,他只知道什么是权势。因此,这种世故的人不能交往。

     如果某人为官在任,聚集在他周围的人很多,可谓门庭若市,有人为结交做官之人,用尽各种办法,一旦做官之人下了台,其周围的人一下子就没有了,真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了。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了权,别人也就无法再利用你了。

     宁愿没有朋友,也不愿结交那些世故的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对你无益,相反还有可能给你添麻烦。这种朋友,不如没有的好。

     3

     不把世故当作成熟

     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为人处世难,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有时还把世故当作成熟。其实,世故与成熟是有区别的。例如,求他办点事,你必须得表示表示,否则,他左推右推说帮不了,给他些好处,事情马上摆平。这就是典型的世故心理。

     世故与虚伪联系密切,表现出圆滑、势利。其实,人们是不喜欢与世故的人交朋友的,这是因为世故的处世哲学犹如层峦叠嶂,使交往双方的思想、感情、心灵难以沟通。

     人际交往中,世故的人把自己封闭得很严实,从不讲自己的内心话,与别人相处,常圆滑应付、心口不一。朋友真诚地与他讨论问题,将自己内心的东西全部告诉他,他却守口如瓶,不用心去换取别人的心。

     时间久了,别人就不会与这种世故的人交往了。

     心理世故的人在交往中表现的反差度很大。

     与周围的人相处,对自己有用的人,交往之;对自己没有用者,冷淡之,交往的热情和自己可以利用别人的程度呈正比。对于同一个人,当有求于人时,对他就热情,求完时便冷眼相待。

    

     俄国作家果戈里小说《死魂灵》中的主人翁乞乞科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科长,站稳了脚步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

     这种人,有大事求人时,不惜讨好巴结,降低人格,所谓“有事求人,无事无人”。这种人在生活中是极度令人讨厌的。

     成熟的人虽然也求人帮忙办事,但他们坚持的是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绝不会求人办事达到目的以后,就不再搭理对方。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自然会受到朋友的欢迎。

     世故的人,大都是不相信别人,只希望利己,世故使交往打上了圆滑、势利、虚伪的烙印。这些品格无疑是不受欢迎的。

     交往中的世故心理往往使人认为你不可信、不可靠、不可近。

     的确,从来不与人说心里话,“有事求人,无事无人”,这样的人怎能在心理上给别人以安全、共鸣感和愉悦感呢?何谈强化交往的愿望。这种人,又怎能交上知心的朋友?又怎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出色的表演呢?

     在社会上行走,要让自己多一些成熟的气质,少一些世故的味道,这样才能成为到处受欢迎的人。

     真正交深的人,朋友不会多。无论多么大的世界,心灵能共鸣的人不会有几个。况且,有真性情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爱憎。共同的厌恶,让彼此扎堆。然后,共同的爱好,才让心灵相互靠近。

     -THE END-

     ● 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清华大学出版社(ID:qhdxcbs)。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你绝不该错过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要拥有随时清零的能力!

     90后干掉80后的时候,从不说抱歉

     8090后扎心独白:很累,但无路可退

     《红海行动》暗藏的3个职场真理,执行力最靠谱!

     (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