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7年后的分水岭:30岁职场普通人和牛人,到底差在哪?
2022/7/8 12:08:00 MBA智库

    

    

     文/MBA智库·姜榆木 编辑/MBA智库琉琉

    

     前两天,看到香港科技大学MBA预告的,一则在本月14号的公开课。

     公开课的主题很有意思:错误奖励陷阱

     说得明白一些,就是你提供更多奖励,却导致和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怎么可能,老板给更多钱,员工肯定干活更卖力呀。

     果真如此吗?

    

     不妨听我分享一个案例。

     上世纪80年代,印度各地蛇灾泛滥。当地政府聘请了专业的捕蛇人,而且为提高捕蛇效率,还特意设置激励政策:捕蛇越多,工资越高

     一年过去,印度蛇患非但没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原来捕蛇人为了争取奖励,索性不再费时费力去捉野生蛇,而是成为养蛇大户,每月月底都拿着自己养殖的蛇去领奖。

     所以你看,简单地认为“钱给够了就能办事给力”,便是典型的单线思维。

     作家罗振宇曾说:“从单线思维到多线思维,是一个职场人蜕变的开始。”

     而对大部分人来说,寻求蜕变的关键节点,往往就在工作7年的时间段上。

     按现在普遍的毕业年龄,本科为22岁,硕士为25岁,工作7年刚好在30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职场人,本身具备一定的阅历和技能积累,并且仍有较旺盛的精力,就很容易形成群体分化。

     维持单线思维的人,依然停留在多劳多得的逻辑上,和刚毕业的新人拼精力。

     具备多线思维的人,则更注重各种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在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不断突破自己的格局。

     凡人畏果,高人畏因。想要在果上圆满的职场人,都懂得在这3种因上努力。

     1

     你看世界的维度,

     决定你职场的高度

     《罗辑思维》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如果将知识或技能比作水,曾经的水就是装在不同的瓶子里。

     想要在某一行精通,只要喝下相应瓶子里的水,喝得越多,竞争力就越大。

     如今的知识却已发展为汪洋大海,任何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喝掉一片海域的水。

     在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更擅长的不是喝水,而是游向更多海域,并能看准海域往下深挖。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欧曾说:“在这个跨学科跨专业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最大的错误就是困守一个角落,并且认为那就是世界的全部。”

     你所精通的领域,也许会让你感到稳妥,但当视野跳出眼前这片领域,才能看见无数可能。

     就像这两年,“可持续发展”是个特别火的概念。

     但对这个概念,有些人的认知止步于“碳中和”,可那些拥有跨学科视野的人,思考的就可能是绿色金融、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甚至想到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出更具创新的可持续模式。

     同样的信息增量,在维度不同的眼界面前,往往就是谈资和机会的区别。

    

    


     看过一位香港科技大学DiMBA学生的访谈。

     作为执业医生及某大型医疗机构的资深总监,很多人不理解她去读MBA的选择,认为以她现在的职级,没必要再去镀一层学历的金。

     但她很清楚的认识到,在变迁迅速的商业时代,行业之间的界线已不断模糊。

     尤其疫情期间,她目睹许多公司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因此惟有积极掌握医学以外的跨学科知识,才能为将来的行业变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基于这样的考虑,她不仅在港科大DiMBA学习了战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更接触了基于Python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可持续发展技术。

     所有这一切,帮助她跳出“精于本行”的圈子,从而为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创造了更大价值。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持续更迭,前沿创新技术和社会进步,只会不断促进企业的人才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大数据、可持续发展,这些技术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热词,而是市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才切切实实的要求。

     一个人只有具备跨学科的视野,提升数位技能,才能将各种概念进行系统性整合,构筑属于自己的职场护城河。

     2

     你所认识的人,

     决定你将成为谁

     很认同这么一句话:“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在这个越来越讲求更新自己的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身处低谷,而是你所认识的人会给你一种,即使身在低谷也能过得很好的错觉。

     豆瓣上曾有人提问:“35岁的职场人,如果考出一个MBA文凭,会不会更好找工作?”

     高赞评论是这么说的:“你如果只是把MBA当作敲门砖,那你大概率会失望,因为MBA的最大价值,是带你突破人脉和圈子,领略前所未有的世界。”

     的确如此,就以我较为熟悉的港科大MBA为例。

    

     作为连续四年,亚洲UTD商学院科研排名第一的学府,港科大MBA的教师资源是来自史丹佛大学、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等TOP30高校。

     而学生则是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不同地区的职场精英,各自行业背景覆盖了金融、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

     想想看,当你身边全是照搬课件的老师,逃课打游戏的同学,你的目标上限可能就只是考试不挂科,飘过四六级。

     而在港科大DiMBA这样的环境里,跟你一起听课的也许就是集团高管,当你看到职场精英们的学习模式,你会主动思考自己需要扩充哪方面的知识,提高哪方面的技能。

     不仅如此,港科大MBA的校友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每位DiMBA学生将与一位资深校友配对,相互分享经验见解,开拓专业人脉。你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国际视野,并且获得更多市场资源和工作机会。

     正因如此,不少职场人通过校友圈子,切换到前沿赛道,实现蜕变式的自我成长。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努力也会成为一种惯性。

     很多时候,人脉就像一个平台。平台不等于本事,却能决定你的本事所对应的价值,以及其成长的上限。

     3

     提升前两样的前提,

     是打破自己的圈层

     一个人不能抓着头发,将自己提起来,也很难在原有圈层里,提升自己的眼界和人脉。

     打破圈层,接触不同的领域,认识不同的人,为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是越来越多职场人考虑MBA的原因。

     但是当职场内卷成为常态,家庭压力持续激增,如何在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同时,分配出深入学习的精力?

     这是横亘每个职场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不过,港科大在2021年推出的DiMBA(Digital MBA for Global Leaders)项目,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最优解。

     作为亚洲首个由顶尖学府打造的虚拟MBA课程,港科大DiMBA不仅满足工作7年以上资深职场人的转型需求,更提供了极具弹性的授课模式。

     借助国际顶尖的线上学习平台,每位职场人都能自由控制学习进度和地点,在事业和家庭之外积累前沿思维和技能。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港科大DiMBA在降低职场人学习压力的同时,并没有牺牲课程应有的质量。

     大部分DiMBA的教授,同时也执教港科大传统MBA及EMBA,在传统商业领域如会计、经济、公司金融学、战略运营,以及近年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加密货币、大数据及可持续科技等领域拥有全球最具权威的教学经验。

     同时,DiMBA基于顶尖虚拟课室打造高质量的课程互动平台,完美复刻传统MBA的学习氛围。

     正因如此,港科大DiMBA去年一经推出,便得到行业广泛认可,毕业生也能获得与港科大传统MBA相同的学位证书。

     港科大DiMBA目前正是入学申请阶段,如果你考虑通过MBA打开未来的职场局面,那么我很推荐你参加港科大在7月14日的公开课,主题就是前文提到的“错误奖励陷阱”。

     这里我只是提到这个现象的存在,而在港科大DiMBA的公开课上,来自犹他大学(Universityof Utah)的ArthurMorris博士将具体剖析“错误奖励陷阱”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技术和运营策略。

     现在扫描二维码,就能报名参加?

    

     相信通过此次公开课,你将进一步领略亚洲顶级MBA的教学底蕴,以及“技术+商业”的新时代视角。

     俞敏洪曾说:“要努力成为一个值钱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钱的人。因为有钱的人,有一天可能会变得没钱,但值钱的人一定会变得有钱。”

     而选择港科大DiMBA,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投资自己,让人生更具含金量的选择。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不断打破圈层去看到更多领域,结交更优秀的人,终有一天你将见证自己的蜕变。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