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2岁小学生碾压985硕士,我发现普通人鸡娃是一场骗局
2024/4/1 MBA智库

    

    

     文/洞见hujiao 编辑/MBA智库琉琉

    

     好的父母,能帮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01

     最近“北京海淀男孩”的一则视频冲上了热搜。

     起因是一群研究生在北京建筑院实习。其中一项实习任务,是在一个虚拟空间里设计出一个城市地标。

     这项工作难度不小,领导为此给他们请了场外援助——他12岁的儿子。

     看到这个稚嫩的小孩,大家一开始都觉得,领导是带儿子是来玩的。

     要知道这群实习生,从伦敦大学学院到清华、同济、哈工大各大名校毕业,他们都有着亮闪闪的学历,专业实力过硬。

     派一个小学生过来援助,确实像在开玩笑。

     但没想到,12岁的弟弟一番点评,就直接碾压了他们。

     弟弟先是真诚有礼地夸赞了每个人作品的优点,然后又委婉指出了作品的具体问题。

     “地图太大,玩家很容易分散,没法达成交友的目的。”

     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一个海归硕士方案的不足。

    

     对大家方案分析的整个过程,小弟弟逻辑清晰,表达流畅,还相当专业老练。

     建筑类名词信手拈来,还能给出有分量的建议。

     经过了短短半小时的交流,研究生们对这个“10后”满级小孩,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实习生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面对海淀小学生,还是被吊打。

     由此可见,大部分普通学校的学生,在他们面前真的毫无竞争力。

     有网友却说:弟弟在海淀也就普通水平。爹妈都是优秀的建筑师,每天耳濡目染也都会了,培养个兴趣特长只算没瞎了家长的资源优势。

     网友确实没夸大。

     海淀区小学生简历,随便挑一张出来,都可以分分钟碾压一般大学生。

    

     看了海淀区小学生的简历,很多普通家庭家长都坐不住了。

     他们只能更拼命地鸡娃。

     他们完全看不到,海淀小学生背后是家庭的资源和认知的差距。

     比如,上面这位12岁的弟弟,之所以会用到建模软件,是因为学校做项目的时候,他选的方向就是对北京市内传统四合院进行改造。

    

     也就是说,普通小学生孩子连课本都没整明白时,海淀某些小学生就已经开始有天花板级别的项目实践经验了。

     普通家长看不到真实的差距,只会逼孩子疯狂刷题,报各种补习班,参加各种竞赛,来复制类似的“漂亮简历”

     那这种鸡娃模式真的有用吗?

     先给大家讲讲一年前看到的另一则刺激到我的视频。

     02

     这则视频来自一个清华学霸,在视频里,他满是遗憾。

    

     他说,自己来自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家庭,通过17年拼命刷题,考上了清华。

     但到清华后,他却受到了他一个朋友的“吊打”。

     这个朋友的父亲虽是一个大学的院长,但他似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成绩一般,性格平平。

     可后来,这个朋友转了系,成绩越来越好,最后去了世界排名前四的一所大学读博。

     而他自己整个大学时期都很平淡,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他们的差距呢?

     在视频里,他分析了原因。

     他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家里父母也给不了指导,他只知道读书。

     考入清华,如何发展,他毫无概念,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

     而那个朋友,在家庭的熏陶下,见过更大的世面,接触过更多的信息。

     他早早就有了人生规划: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

     考清华,只是为了打好数理基础。他的所有行为,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两人的差距,其实一早就拉开了。

     普通家庭疯狂刷题式鸡娃,到最后也只能鸡出一个:无目标,无梦想,无动力的三无孩子。

     他们考上名校之后,有些还是没有好的发展,最终又会被打回社会底层。

     还有些孩子,在错误的题海鸡娃战术中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

     当他们步入社会这片海,就会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

     03

     作家@李月亮曾分享过一位读者故事。

     读者儿子从小就是学霸,她对儿子的唯一要求是考上名校。

     从小到大,不让他做任何学习以外的事情,也不让他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后来儿子也争气,成功考进了名牌大学。

     可是他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三次,三次都是连试用期都没过。

     然后他就破罐子破摔,再也不出找工作了,整天窝在家打游戏。

     读者心急地找到儿子之前的一家单位问原因,对方坦诚说:

     “你儿子工作能力很差,批评几句,他就甩脸子。

     而且他不太懂事,开会老呛领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

     读者这才醒悟,原来都是自己害了儿子。

     是她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很赞成一个观点: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普通家庭“唯成绩论”的鸡娃方式,只会让孩子陷入“优等生骗局”。

     忽略对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会培养出一个“高学历穷鬼”。

     任何一点小波折,都能让他的人生的巨轮倾翻。

     04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会问:

     卷不赢财力,也没有人脉给孩子搭桥,那我们普通家长如何低成本“富养孩子”呢?

     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找到孩子天赋,尽早规划。

     电影《蝙蝠侠》里有句台词:

     “当事情按计划进行时,没有人会惊慌,即使这个目标是可怕的,是遥远的。”

     所有优秀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有远见的父母。

     她们不会盲目逼着孩子卷,而是会找到孩子的天赋,尽早因材施教。

     李玫瑾教授也曾在演讲中谈到自己对女儿的成长规划。

     女儿是个数学学渣,满分120分的数学,女儿只考了15分。

     她并没有因此,逼女儿恶补数学。

     而是尊重女儿天性,带着她出去旅游,还鼓励女儿学音乐,发掘她的艺术特长…

     后来她发现了女儿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然后,对重点培养女儿这方面的能力,让她上了一所艺术类院校,成了一名音乐老师。

     很喜欢一个比喻:一颗碎钻也许值不了多少钱,可一旦用绳子串成一条钻石手链,可能就会价值连城。

     别焦虑,别盲目鸡娃,尽早帮孩子找到这根绳子。

     05

     第二条路,六个黄金法则,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底层能力。

     很多人都崇尚“贵族式”教育,却只会榨干自己,物质上富养孩子。

     真正的富养,在于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底层能力。

     这种底层能力,犹如肥沃的土壤,让孩子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1. 强健的体魄

     最近“脆皮大学生”火了。

     新一代大学生,年纪轻轻,身体毛病却极多,脆弱到了一碰就坏的地步。

     虽是调侃,却暴露一个问题:现在孩子身体底子越来越差,越来越不重视健康管理了。

     人生拼到最后,拼的是体力。

     没有好身体,何谈未来?

     从现在起,保证你的孩子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

     强健的体魄,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2. 乐观的心态

     近些年来,孩子跳楼,自伤自残的事件频发。

     有些是因为考试,有些是因为同学关系问题……

     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变成了孩子“过不去的坎儿”?

     培养孩子,反脆弱能力至关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教孩子乐观地看待问题。

     传授孩子更多解决生活难题的具体方法,并鼓励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一个拥有“反脆弱”体质的孩子不会让自己的生活被阴影笼罩,更不会走入死胡同。

     3. 吃苦耐劳的风格

     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经不起生活的捶打。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有吃苦意识,锻炼孩子的韧性。

     让孩子吃学习的苦,吃一些劳动的苦,吃思考的苦,孩子才能不被生活击垮。

     4. 参加社会实践

     现在孩子生活在网络里,交友在网络,仿佛生活在一座空中楼阁,缺少了和真实社会的连接。

     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建立真实的连接。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带他们多接触社会。

     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图源:图虫创意

     5. 独立思考的能力

     耶鲁大学的Deresiewicz教授曾把藤校的精英学生们形容为“优秀的绵羊”:

     他们聪明勤奋,却又盲目顺从,没有任何思辨力可言,离开书本几乎是半个“废人”。

     当代社会,信息复杂,孩子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建立正确的三观。

     培养一个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致需要以下几步:

     提供鼓励和支持;

     提供学习自主性的机会;

     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空间;

     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

     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6. 与人交流的能力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动物。

     培养孩子和群体打交道的能力永远大于他考试成绩有多好。

     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

     教导孩子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倡清晰、准确和有逻辑的表达方式。

     ▽

     人生就像一部《西游记》,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

     从今天起,放大自己的格局,跳出盲目跟风从众的鸡娃陷阱。

     看见孩子的天赋,及早规划;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让他一生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点个在看,与各位父母共勉。

     -THE END-

     ● 作者:洞见hujiao。来源: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