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议:不要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
2024/4/1 MBA智库
文/帆书 · 徐小栩 编辑/MBA智库琉琉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个热门话题:#不要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
博主说,自己工作快6年,没时间喝水来不及吃饭,加班通宵也要把工作做好;
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渴望被理解,一点儿小问题就仿佛天要塌了。
直到发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越来越差,才明白需要调整心态。
▲ 图源网络,侵删
话题一出,很快转发过万,网友们纷纷热议:
“真的共鸣到了,你是在偷窥我吗?”
“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没过好,健康没了,完全本末倒置。”
“之前我也这样,现在心态松弛下来,发现活干得又快又好。”
大部分人在职场中渴望被认同,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自我要求过于严苛。
可越是时刻紧绷越容易出错,以至于影响了生活。
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当你去领悟和实现工作真正的意义,就会发现:工作上,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1
拒绝精神内耗,学会转变心态
工作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过于追求完美,做什么都谨小慎微,花了不少心思,事情完成得却并不满意;
任务还没开始就反复推敲,出现一点儿失误就很自责,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很在意同事的态度,对方一次不回应你各种猜忌,对方一句话你就患得患失。
结果,因为一些小事儿就崩溃退缩,陷入恶性循环。
自媒体大V@逆袭丁姐,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公司有位美妆编导,专业能力很强,脚本设计能力稍弱一些。
为此,丁姐又另外招了一名脚本编剧,专门做这块工作。
谁知,自从新人来了之后,这位美妆编导就猜测老板想找人取代她。
她每天消耗大量时间打情绪仗,人看上去憔悴了不少,作品质量明显变差了,粉丝数据也跟着下滑。
尽管丁姐告诉她仅仅出于工作需要,可她还是在一个月后提出了辞职。
心理学上有个“过度思虑”的概念:
思虑过多,不但会耗尽一个人的精力,降低行动力,还会降低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否认自己的价值感。
说白了,想太多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但就像罗翔老师说的:“对于可控的事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保持乐观。”
其实,许多问题并没有特定意义,只是我们的主观臆断把自己的精神捆绑了。
好的心态,是能量的过滤器。
学着建设自己,用行动代替胡思乱想,把力气用在事情本身上,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2
不要害怕犯错,培养成长思维
工作中,你是不是经常瞻前顾后,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才肯着手去做,导致效率过低?
殊不知,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不断试错,从而不断改进的过程。
不管做什么事,大胆去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也就随之提升了。
花生妈安柏刚跳槽到外企时,做事总比同事慢一两拍。
就比如做报告,她反复纠结,总想做的特别完美,一遍遍把文稿修改得面目全非。
而同事们,很快完成第一版,紧接着完善了第二、第三版,不断想出新点子。
工作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总想规避风险,人会变得越来越脆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变化,更不用谈创新了。
很认同一句话:
“人不怕犯错,出了错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
作家末那大叔的商务助理刚来时,经常在客户面前说错话,因此谈崩了好几次生意。
他感到非常沮丧,但没有气馁,吸取教训做了冷静思考。
之后每次见完客户,他都会加班分析谈判的过程,为下次做足准备。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完善,助理慢慢捕捉到谈判的技巧,弥补了犯下的错误。
后来,助理成为了他谈生意必带的下属。
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能根据个人经验和外部刺激做出调整。
就好比学习游泳,一次次下水去感知水的属性,你就会做出相应地改进,逐渐掌握要领。
做事不必畏首畏尾,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增长阅历和见识。
多一份试错的勇气,就多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3
停止过度负责,建立边界意识
看过一句话:“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最朴素也是最真切的人生哲学。”
职场中,有些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身边所有事物都过于负责,各种“任务”填满了生活的空间。
可承担太多压力,往往力不从心。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晓雯是个妥妥的工作狂,一天十几个小时,连吃饭睡觉都要挤时间。
无论写报告、谈客户,还是做方案,一切工作她都面面俱到。
但她的团队却根本留不住人才,留下来的人闲得无事可干,长期松散懈怠,她不得不承担更多。
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晓雯在强压之下因为胃痛住进了医院。
为此,她只能将工作分配给下属,自己则在一旁把控。
也正因为这样,她可以按时上下班,工作之余还发展了自己的爱好。
从那以后,她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团队也更有活力了。
有责任心固然可贵,但总是大包大揽,扛起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很容易让生活失去平衡。
过度负责,就是越界;承担太多,实则是透支自己。
一心低头做事,必然导致其他人过于依赖,习惯性推脱,事情会越做越多。
管好自己的责任心,建立职责边界,保证效率和质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负责。
学会为自己减负,不消耗自己,不过度用力,方可有张有驰,活得轻松自在。
4
不必着急出众,储蓄硬核实力
工作中,很多人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急于证明自己优秀,盲目做了很多错事。
可正如心灵导师马丁纳说的:
“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在为别人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对自己最好的事。”
只有在我们不追求外来的赞许声时,才会身心自由,有精力专注于当下。
不着急出众,默默蓄积力量,反而更能引人瞩目。
1990年,陈居里毕业于北航,收到许多顶尖公司的邀约,他却毛遂自荐来到福耀集团求职。
没想到曹德旺看了一眼简历,就说了句:“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
这是全集团最脏最累的活,很多人劝陈居里早点辞职,做为名校高材生没必要这么委屈。
可小伙子毫无怨言,在车间一干就是七年。
这期间,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技术能力,了解了公司的运作模式,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于是,曹德旺委派他去处理香港进出口业务,一直做到总经理的职务。
后来,他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主管海外维修市场销售系统。
酒香不怕巷子深,人生何须太着急?
放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潜心体验和沉淀的过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莫言说的: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
人生如同一棵树,经年累月的扎根深耕,才能成就枝繁叶茂的拔地参天。
真正的名声,从来不是自证得来的,而是扎扎实实的铢积寸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工作和生活应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把工作看得太重,生活就会偏航。
当然,不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并不意味着躺平。
而是要拒绝身心的过度消耗,放下完美主义,专心提炼自己的核心价值。
保持开放的态度,用恰到好处的力度,以更好的状态应对随时出现的挑战。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THE END-
● 作者:帆书 · 徐小栩。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作为优质的内容平台,樊登读书一直在打磨好内容,精推好书,为无数书友的实际生活带来改变。关注帆书 原樊登读书,和6000万+书友一起用读书点亮生活。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