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不是困于贫穷,而是死于内耗
2024/4/1 MBA智库

    

    

    文/洞见·瑾山月 编辑/MBA智库琉琉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探春之口说:

     “一个家族,从外头杀来,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不是困于贫穷,而是死于内耗。

     家人间琐碎的争斗,看似事小,却像白蚁一样,一点点蚕食家庭的根系,直至动摇根本。

     纠缠不休,家无宁日;内耗的家,无幸福可言。

    

     1

     看过一个小故事。

     两对夫妻相约在羽毛球馆打球,夫妻组成一队,混双。

     几局下来,同时喊停,原来两队夫妻都陷入了争吵。

     他们打球时,但凡谁有失误,都会招致埋怨;输了球,无一例外地指责伴侣。

     旁人看不下去,建议他们互换搭档再打一局。

     谁曾想,换了搭档,竟都客客气气地打球,没了指责和抱怨,开开心心玩到球馆关门。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家亦舒的这句话,可谓一语破的。

     “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我们总是对外人毕恭毕敬,对家人却蛮横无理。

     把耐心与善良都给了别人,反而对自己人异常严苛。

     看见拾荒的老大爷,你想上前帮把手,而对老父亲的一点错,却难以忍受。

     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叛逆,你耐心劝导,却容不得自己孩子有半点不听话。

     在单位,客户的过分要求,老板的无理指责,你都一一咽下;可回到家,妻子多抱怨一句,你便暴跳如雷。

     走出家门,我们一派和善;回到家中,却互相挑剔。

     罗翔老师曾说:我们对身边的具体人总是厌恶,却喜欢那些远一点的抽象的人。

     人与人之间,越是亲密接触,越能发现并放大对方的缺点;越是在意关注,越容易期待过高。

     与家人朝夕相处,彼此间的摩擦矛盾,竟如一日三餐般平常。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太容易针锋相对,斤斤计较。

     孔子曰:色难。

     生活中,最难的不是包容有距离感的外人,而是对近在咫尺的家人和颜悦色。

    

     2

     王小波曾说:

     “当你看多了外界的勾心斗角,当你被工作的苦、生活的难折腾得疲惫不堪,你就会发现——家,就是你在这世上最后的去处。”

     然而,当这所“最后的去处”满布荆棘,充斥硝烟,家便不再是避难所,而是格斗场,无论胜负,永远没有赢家。

     作家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讲过一对夫妻的故事。

     陈长杰和樱桃,本是豫剧团一对令人艳羡的佳偶,可日子过着过着,二人开始针锋相对。

     樱桃不满婆婆的育儿方式,几轮婆媳大战后,强行将儿子带走,不让祖孙见面。

     陈长杰受不了樱桃的强势,整宿躲在外面与朋友喝酒,偶尔回家,对妻子也是极其冷漠。

     儿子陈明亮受够了家中的争吵,几次三番离家出走,差点沦为乞丐。

     最悲哀的是,樱桃因为一把韭菜和丈夫闹翻天,一气之下竟上吊死了。

     好好的一个家四分五裂,在一桩桩人伦悲剧下,一贫如洗。

     老话说:家庭不安,百财不落。

     一家人为了琐事内耗,最终的结局,不仅仅是家财败落,还会让每个人跌落深渊。

     英国治愈系大师 戴维·巴尼,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一个四口之家,父亲家暴,母亲酗酒,二人从不好好说话,一开口就是指责与谩骂。

     两个女儿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为了一件衣服都会大打出手,甚至在一次打斗中,姐姐拿水果刀刺伤了妹妹。

     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人,到头来无一善果。

     父亲莫名失踪,母亲疯疯癫癫,两姐妹早早中断了学业,在社会底层流浪。

     生活的磨盘本就很重,如果家人再互相加码,谁都会被压垮,满身伤痕地难以前行。

     很多时候,一个家庭的悲剧,并非来自意外与灾祸,而是萌生于家人间细碎又无尽的内斗。

     就像划船,如果每个人都各自为营,互相为敌,哪怕一个小小的浪头打过来,都有可能船翻人亡。

    

     3

     理学大师孙奇逢说:“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而其自操之。”

     家庭的幸福,需要家中每位成员的通力合作。

     微软中国前CEO李开复曾在自传中写道:

     “家庭的温暖就像阳光一样笼罩着我,给我无忧无虑的成长氛围。家人的爱与关怀,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李开复排行老六,上面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母亲是体育老师,性情爽快,豁达随和;父亲是公职人员,严肃刻板,不苟言笑。

     李开复小时候出了名的调皮捣蛋,但每次闯祸,都是爸爸唱白脸,妈妈唱红脸,一唱一和地教导他。但从不暴怒打骂。

     作为家中幼子,母亲对他偏爱,哥哥姐姐从不计较,反而和母亲一样,对他十分关怀。

     家中琐事,一家人不是没有分歧,但却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

     利益大事,他们则在权衡利弊后定方案,事后谁也不会翻旧账。

     这样的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儿孙事业有成。

     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往往蕴含着无穷的能量,足以守护我们一生。

     生活不是辩论赛,不必争个谁对谁错;家庭也不是竞技场,无需分个上下高低。

     冰心的丈夫是个书呆子,经常办错事,帮倒忙,冰心调侃他“真是个傻姑爷”,却笑着帮他打点好一切。

     钱钟书也不例外,他不会系鞋带,分不清左右脚,时常弄坏东西,可妻子杨绛却总笑着说“不打紧”。

     《朱子家训》有云: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大事不争输赢,小事不辩对错,不攒隔夜仇,不算旧时账,才能家风和顺,幸福绵长。

     ▽

     家是人的起点,也是人的归宿。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不是困于贫穷,而是输给了内耗。

     家人争斗,即便置身琼楼玉宇,也难得幸福。

     而家庭气氛和谐,家人身心愉悦,这个家庭必然气运亨通。

     点个在看,把家经营好,是人一生最好的风水。

     -THE END-

     ● 作者:洞见·瑾山月。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