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2024/4/1 MBA智库

    

    

    文/钟有鱼 编辑/MBA智库琉琉

    

     12年前,一部苹果手机掀起了智能手机的热潮。

     一代神机iPhone4一经发售便引领了时尚潮流,许多人甚至把它视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谁要是拥有一部iPhone4,那一定是人群中最亮眼的崽。

     然而,它的售价也高得吓人,4000多块钱的价格,堪比当时一位白领一个多月的工资。

     但正应了那句话,越贵的东西越有人追捧。

     许多人为一部苹果手机而疯狂,就连一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也趋之若鹜。

     1

     那一年,安徽的小王才刚17岁,是一名高中生。

     眼看身边几个同学都用起了iPhone4,他羡慕至极,回到家跟父母提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

     无奈,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足以支撑他的梦想。

     但父母的拒绝并没让他死心,反倒成了一个执念。

     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一条卖肾广告,一颗肾可以换两万多元报酬。

     这让他看见了达成梦想的曙光:我有两颗肾,为什么不可以卖掉一颗?

     一番犹豫之后,他联系上了卖肾中介,随后跟着他们去了湖南郴州。

    

     在这里,他用一颗肾换得了2.2万元报酬,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一部iPhone4和iPad。

     可是他不知道,欲望和无知会让自己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如今12年过去了,当年风靡全球、价值千金的iPhone4,早已经成了一块仅值几十块钱的砖头。

    

     而那个17岁的少年,却因为少了一颗肾,人生提前进入“风烛残年”。

     2

     由于当初摘肾的地下医院,手术环境恶劣,没有达到消毒标准,这导致小王术后没多久就开始伤口感染。

     起初,他只是感到身体很累提不起神,渐渐整天昏昏欲睡,最后直接卧床不起。

    

     走到这个地步,小王只能跟家人坦白。

     父母大惊之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救治,可已经迟了,剩下的那颗肾,功能也已经严重损坏。

     他迫不得已只能结束学业,在家卧床养病,身体虚弱干不了活,需要家人照顾生活。

    

     更严重的是,他必须长期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而且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家里也因为给他治疗变得一贫如洗。

     小王的父母曾向公安机关报案,最后获赔147万元,背后的黑中介也被判刑三年。

     可这些赔偿,和儿子的健康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仅仅为了一部手机就选择卖肾,代价惨痛至极。

     这些年来,人们把小王的事迹视作贪婪的反面典型,嘲笑他为了一时的虚荣和满足,出卖自己的身体和未来,何其不智和短视!

     然而,亘古不变的是人性。

     即使前车之鉴已经足够惨痛,但现实中被物欲捕获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有人为了获得最新款苹果手机,公开在网上招募提供陪游服务;

     有大学生为了过上精致的生活,陷入裸贷走上不归路;

     有人不愿吃苦,幻想不劳而获,找“干爹”改变人生轨迹。

     这一幕幕,和卖肾买苹果的小王并没有本质区别。

     可这么多悲剧,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这一届年轻人太虚荣了吗?

     我想这仅仅只是原因之一。

     人性中固然有爱慕虚荣、喜欢享受、渴望安逸等等避不开的弱点。

     但消费风气越来越狂热、冲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消费主义对人性欲望的鼓吹、迎合、诱导。

     3

     “小王们”之所以频频在物欲横流之中迷失自我,很大一个原因,是现代商业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让消费者在主观或客观上,陷入一场精心布局的操控之中。

     比如你原本只想买一瓶几块钱的维生素C,但是药店却告诉你,他们的保健品不仅纯天然提取,而且能补充多维营养,还可以抗癌增强体质。

     你头脑一热花了几百几千买下一件保健品,浑然忘了最初只是需要一瓶维生素C。

     通过对商品功能的鼓吹,放大人心中的恐惧感,让人对本不需要的商品产生需求感,智商税就是这么来的。

     很少有人会去想,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真正的需求。

     只是单纯地相信,自己需要这些东西,买了也不吃亏。

     这恰恰是商家所喜闻乐见的,他们用铺天盖地的广告,直接或间接地诱导消费者,“女人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男人要舍得花钱”。

     听多了很多人也就信以为真,认为必须要用好的、贵的、精致的,不然就是亏待自己。

     到了各种节日,更是要给自己、恋人和家人准备礼物,美其名曰:生活要有仪式感。

     可实际上,这些需求大多都是被制造出来的。

     更为关键的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一种消费需求被满足了后,它所能带来的刺激感、满足感也就结束了。

     想要获得新的快感,就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消费,用更多钱、更多商品,才能获得满足。

     所谓的消费升级,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商家鼓吹的结果。

     明明知道消费主义有害,但现实中很多人还是无法罢黜影响。

     无他,仅仅因为它充分拿捏人性。

     正如有一句话:“金钱是抽象的快乐。”

     没有什么比买买买,更能即时获取极致的快感。

     可一旦沉迷各种消费,轻则钱包月月光,永远无法达到有钱有闲的盈余状态,重则负债累累、穷困潦倒,甚至家破人亡。

    

     4

     你是愿意做欲望的奴隶,还是成为自己的主人,关键在于头脑是否理智清醒。

     01、理性看待消费

     人在世一天,便避免不了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不可能不消费。

     我们也并非提倡不消费,而是避免过度消费。

     毕竟过于抠门和过于大方都不可取,前者会苦了自己,后者会伤心伤身。

     适度消费才能大幅提升生活的愉悦感,过度消费却是给自己套上一个绞索。

     最可怕的是有人沉浸于消费主义而不自知,寄希望于通过不停购买商品,来实现自我满足和价值感。

     这才是消费主义最大的陷阱。

     消费是需求,消费主义是欲望。

     分清需求和欲望,是避免踏入消费主义陷阱的第一步。

    

     02、认清自己,关注内心真实需求

     同样是消费,有的人掏空了钱包,买了一大堆价格昂贵的东西,内心却还是感到空虚、匮乏,忍不住想要继续剁手。

     有的人仅仅只是适时买下需要的物品,却体会到了生活的自在和喜悦。

     而这,都取决于是否认清内心的真实需求。

     有的东西仅仅只是为了及时行乐,满足一时的虚荣和短暂的快感。比如为了维持表面的精致,背着信用卡买下昂贵的包包、化妆品、手表。

     有的东西却能带来实用价值和长期收益,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带来质的提升。比如给自己报一门专业课,实现了个人能力的大幅提升。

     一个人真正的精致感,从来不靠昂贵的服饰鞋包化妆品,而是来自丰盈、平和、清醒的内心。

     03、重视自己的财务规划

     有句话说得很好:成年人的生活底气,都是钱给的。

     你的钱包有多厚,底气就能有多足。

     每个人都有必要给自己建立储蓄账户,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最近阿里巴巴在裁员,刚好有个朋友的前同事,这次也不幸被毕业。

     听说这几天愁坏了,按理来说,以他之前上百万的年薪,足以让他一家人下半辈子躺平,何需忧愁。

     后来才知道,他前几年年景好的时候,买了一座上千万的豪宅,一个月贷款要还近10万。

     以前自然没问题,可现在被裁了,这座房子等于是催命符。他的现金流只够维持五六个月,想脱手也很难,有钱人看不上,没钱人买不起。

     这显然是没有好好规划自身财务的典范。

     虽然每个人的经济状况都不一样,但都有必要根据自身现状和未来,做相应的财务规划。

     这样即使有一天遭遇失业、生病、结婚、生子等等突发事件,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变化。

     所以,不要以为收入高就可以任意消费,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你现在存下的每一分钱,都是给自己尊严充的值。

     ▽

     归根结底,消费主义也只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幻境。

     当你不再被虚荣和攀比蒙蔽双眼,不再被铺天盖地的广告蛊惑内心,不再被贪婪和欲望支配选择,你就能在消费浪潮中保持独立和理性,获得真正的自由。

     消费,应该是根据内心真实需求而定,而非被所谓的身份、形象、欲望所禁锢。

     愿你做消费的主人,而非消费主义的奴隶。

     参考来源:

     央视网《过去十年,当初卖肾买iPhone的小伙已经3级伤残,还有人走他的老路》

     九派新闻《苹果产品“计划性报废”?法国调查》

     -THE END-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钟有鱼。部分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