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婚礼掀桌事件冲上热搜:这种亲戚,血缘再近也要远离!
2024/4/1 MBA智库

    

    

     文/脆皮先生 编辑/MBA智库琉琉

    

     1

     国庆假期,婚礼扎堆。

     本是欢欢喜喜的日子,谁能想到,遇上一个难缠的亲戚,喜事也能变闹剧。

     这几天,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视频。

     温州的一场婚礼上,新娘新郎家的亲戚大打出手。

     现场乱作一团,板凳碟子乱飞。

     丢人丢上了热搜,而你敢信导火索,仅仅是因为敬酒时新娘没恭敬的叫一声“舅妈”?

    

     后来事情闹上热搜,舅妈发文自我辩解。

     可从中我们看到的,只有戏精长辈的不可理喻。

     她说一切都是新娘的错。

     错在接亲过程里,新娘没有亲热的和她打招呼。

     错在谈恋爱这5年,没有叫过她一声舅妈。

     错在敬酒时,新娘和妈妈居然没有过来,恭敬的单独给她敬酒。

    

     于是,婚礼还没结束,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家族群里发文。

     讽刺新娘礼数太差,没有教养。

    

     新郎新娘当然也看到了消息,就再次单独过来补敬酒。

     已经算是退让一步给足面子。

     结果这位舅妈当面讽刺新娘没有礼貌。

     这下彻底把新娘惹怒了吵了起来,而她直接摔了酒杯,两方就这样打了起来。

    

     虽然搞砸了人家的婚礼。

     她还委屈的说:我没有错。

     都怪新娘,去和自己亲戚嚼舌根。

    

     还阴阳怪气道:一直都觉得新娘是内向的,没想到骂人这么难听。

    

     一篇长文,把自己摘得干净。

     但看下来,真的细思极恐。

     什么样的亲戚,会在大喜日子,三番五次的讽刺新人没有教养?

     什么样的亲戚,会不顾场合找茬,在人家的婚礼上直接掀桌子?

     把一个老实人逼到忍无可忍,又扮演受害者。

     可当众给人难堪,毁了人家的婚礼,到底是谁没有教养?

     一场婚礼,让人看透了一门亲戚。

     而在日常生活里,其实舅妈这样的“长辈”并不少见。

     许多家庭似乎都有这样一群亲戚。

     没啥来往,但爱指手画脚。

     也没很熟,可毫无边界感。

     为了尊重、为了家庭和谐,大多数时候面对他们只能妥协、退让。

     可到后来才明白,纵容这样的亲戚,才是一个家庭真正的灾难。

     2

     其实我不懂舅妈到底在气什么。

     你气她5年没叫舅妈,可仅仅谈恋爱为什么要改口?

     婚礼这天,新郎新娘忙的不可开交,无法顾及每一个人不是正常?

     敬酒时,基本不都是整桌一起敬酒?

     倘若每一桌都一个个敬酒,新娘一个个叫人,那不得累死?

    

     你只是一个舅妈,生气了可以不来,可以直接离席,但不能掀桌。

     新娘如何,公婆老公都没说话,轮得到一个舅妈在大喜日子说三道四?

    

     我不理解舅妈生气的逻辑。

     但后来网友的一句话让我顿悟。

     中国很多长辈的尊严,是需要透过压迫、教育晚辈来获得的。

     而且有时候,他们专挑人多、大型场合找茬、挑刺。

     因为只有众目睽睽之下体现出他们的“权威”和“尊贵”,才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后来在评论区里,我才发现这不是特例。

     有网友爆料:

     她结婚时,丈夫的姨夫,就强行要求她给他双腿下跪敬茶。

     可她连给公婆敬茶时,都没有下跪。

     但无论亲戚们如何劝说,他就非要逼着新娘下跪,场面闹得很难看。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过年时候其乐融融。

     自己的大爷偏偏把他和父亲叫过来,当着几十口亲戚的面,斥责他们买了新房没有征求他的同意。

     可是,他花自己的钱为什么要征得他同意?

     都说亲戚间最为亲密,可有时候恰恰是亲戚间才最爱摆谱。

     一个家族里,似乎处处都要高人一等,才能彰显在家族里的地位。

     而除了摆谱之外,还有人喜欢对他人生活指手画脚。

     之前有为网友住在北京,两只猫已经养了10多年。

     家里小姨来北京旅游,借住在她家。

     结果就因为小姨不喜欢猫,嫌弃猫掉毛,就未经允许,私自把两只猫丢了。

    

     她把猫扔了就上火车回老家了,然后一直不接电话。

     直到夜里,才告诉博主准确的丢猫地点。

     可惜时间过去太久,猫很难找回来了。

     自始至终,小姨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

     她觉得自己是长辈,丢猫是在“为她好”。

     胆敢顶嘴,一顶“我是长辈”的帽子就扣下去。

    

     其实这几件事并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式亲戚中,太多人没有边界感了。

     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太爱指点他人的人生。

     周国平写过一句话: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源于无意中突破了这界限。

     但在某些亲戚的眼里,永远没有那个界限。

     他们最喜欢用亲情、血缘的名义,来凸显自己的权威。

     不自觉的把姿态抬高,处处都要压迫你、教育你、控制你、绑架你。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长辈”的威严。

     但实际上,任何关系,都应该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是相互的,不能靠着以势压人。

     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别人。

     3

     如果只是摆谱的多管闲事也就算了。

     可怕就怕在,他们拿亲情当遮羞布,别有用心。

     之前上海有个独生女,名下有四套房子。

     她刚刚毕业,结果亲戚急匆匆跑来苦口婆心劝说她的父母:

     没收她的财产,把房产权过户。

     逼着她上交工资卡,只给一点点钱,然后控制她、拿捏她,逼着她结婚。

    

     本以为只是多管闲事。

     可后来网友提醒:小心亲戚“吃绝户”。

     细想下来真是细思极恐。

     因为她是女孩,他们觉得结婚了就是“别人家的人”。

     倘若没有遗嘱,遇到不讲理的亲戚,还真可能争的一份遗产钱。

     这件事让我想到,之前还有网友投稿。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买了一套学区房。

     可因为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人也一直在外地工作,一直空着。

     她的姑姑就找上门来,以自己外孙要读书的名义,让网友把房子过户给她女儿。

     这样不仅外孙有资格入学,住进来读书还能近一点。

     等到以后她有孩子了,再把房子“还”回去。

     本觉得这事不可理喻,可去网上一搜,比比皆是。

     后来才明白,太多人打着亲情名号算计金钱。

    

    

    

     很多时候,披上亲人的外衣,不合理就成了理所应当。

     就像《都挺好》里苏明玉的舅舅。

     找工作、买婚房,儿子上学的钱,都要苏家买单。

     他理所应当的认为,都是一家人,钱就该给他家花。

    

     有句话说得好: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其实大多数的关系,都是基于利益关系。

     亲情也不例外。

     很多亲戚盼着你好,因为可以打着亲人名号汲取利益。

     但很多亲戚又见不得你好,因为嫉妒心理会让人面目全非。

     后来才明白:亲戚归亲戚,亲人是亲人。

     血缘关系决定你和谁是亲戚。

     但真正的亲人,是那些真心待你的人。

     4

     在中国传统家族式思维下。

     很多时候对于亲戚,除了包容,你别无选择。

     打不得、骂不得、凶不得、也躲不掉。

     因为从小我们都被教育着:都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相互照应。

     你无法像对待陌生人一样冷血。

     有时只能选择自己吃亏,来维系一个家庭的团结和稳定。

     可是也正因如此,让一些人变本加厉。

     亲情,已经成为了一些人获取利益的筹码。

     一旦你不愿意,就会被扣上“冷血”“无情无义”的标签。

    

     其实正常的互相帮衬,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怕就怕在,他们觉得一切都觉得是义务。

     有人被绑架,帮忙结婚、帮忙找工作、帮忙还钱、帮忙看病、帮忙养孩子……

     亲戚的生活全成了自己的责任。

     有人不借钱,各种指责谩骂;借钱,就从未想过还你。

     你把他当亲人,而他只把你当“大冤种”。

     最后我才明白:即使面对亲人,也要擦亮眼睛。

     任何关系,如果只奉行单边主义,请尽快远离。

     分寸感是底线。

     远离道德绑架的亲戚,善待那些真心待人的亲人。

     家人是软肋。

     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请一定要带上盔甲。

     警惕亲情绑架,慎重妥协、克制相处。

     有些亲戚,是时候远离了!

     -THE END-

     ● 作者: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工作13个月,即成集团公司年薪最高员工。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濞e洠鍓濇导鍛閸涱剛杩旈柛娆忓€介埀顒€鍠涚槐婵囩▔瀹ュ棛鈧垶骞嬮幇顏呭床濞达絾娲戠粻锝咁嚈妤︽鍞撮柕鍡曠劍鐢綊鎳¢幇顓炵仐闁圭ǹ娲ょ槐鈺呭Υ閸屾稒鐎紒鏃傚Х婢ф寮堕崘銊ф剑濞存粌楠哥敮顐︽媼濡炲墽绋婇柡澶婂暕濮瑰鏁嶅畝鍐仧闁诡喓鍔忛缁樼▔閻戞﹩鍔冮柡鍌氭矗缁楀鈧绮忛~锕傚绩鐠鸿櫣绉垮〒姘☉閵囧洨鈧娉涢崢銈囨嫻瑜版帗顫夐悹鍥︾串缁辨繄鎷犻悜钘変粡濞寸姾鍩栭崹銊╂偨娴e啰妯堥梺顐f皑閻擄繝骞嬮幋婊勭拨闁挎稑鏈崹婊勭椤掍焦鏆柛鎺嶅嵆閳ь剚姘ㄩ悡锟犲触鎼搭垳绀夊ù鍏兼皑閻濇盯宕¢崘鑼闁诡喓鍔庡▓鎴炴媴濠婂啯鎯傚ù鐘插濠€鎵磾閹寸姷褰查柛鎺斿█濞呭酣濡撮敓锟�

返回 MBA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