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男子肩膀痛以为颈椎病,一周后猝死,医生:又是被耽误了
2023/3/31 15:47:19 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转自:DrX说
肩膀痛,以为颈椎病
患者男,39岁,湖南人,在广州某建筑工地打工。
一周前,患者左侧肩膀出现断断续续的疼痛。因为长年干体力活的原因,患者本身有颈椎病,所以这次他以为是老毛病又犯了,于是自行前往小区门口的诊所开药。
诊所医生比较细心,在按压患者左侧肩膀后,发现患者反应比较激烈,于是建议患者去大一点的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可能是之前多次犯病留下的经验,患者不以为意,认为开点药膏贴一贴就好了。顶多再去做个按摩,根本不需要做那么多检查。
看患者如此坚持,诊所医生也没有坚持的理由,开药后还是叮嘱对方,如果长时间没有缓解一定要记得去检查。
在不少人看来,这不过是一起寻常无比的正常颈椎病,殊不知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四天后,患者正在工地上干活时,突然发现左侧肩膀剧烈疼痛。与此同时,胸口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了,本来很轻松的零散活,现在干起来却气喘吁吁。
工头见他干活那么费力,让他先去医院看看,不行就回家歇几天。
一再耽误,酿成悲剧!
可能是想快点好起来,怕耽误干活的缘故,也可能是病急乱投医,患者直接来到了急诊。
“医生,我肩膀痛得很,你快帮我看看!”
本来急诊医生是最忙的,现在一个肩膀痛的病人却要求赶紧给他看看,放平时医生根本没空,可恰好那天急诊医生没那么忙。
“你先去做个心电图吧!”急诊医生看都没看,直接让他去做检查。
“医生,你没搞错吧,我只是肩膀痛,为啥要去心电图?”很明显,患者根本不能理解医生的用意。
“你这个不一定就是颈椎病,最好检查看看。”因为大部分临床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都知道,有些看起来普通的肩膀痛背后,可能有着很大的隐患。所以,医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患者说明了利害关系。
“好吧好吧!”患者很不情愿地答应了检查。
可奇怪的是,直到急诊医生下班,去做心电图检查的患者都没有回来。这时急诊医生也猜到了,患者应该是不想检查,觉得问题不大,自行回家了。
又3天后,正在急诊忙碌的医生再次见到了这位病人,只是这次是在抢救台上。
原来当天,正在工地干活的患者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由于事发在院外,没有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等他被送到医院时,人已经不行了。
虽然入院后采取了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注射肾上腺素等一系列的复苏措施,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但还是没能挽救回患者年轻的生命。
死因让人意想不到!
正值壮年的一个大活人,说没就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患者的猝死很可能和心梗有关。因为当时急救时检查发现,患者的肌钙蛋白为0.48ng/ml,正常值应该是0.023ng/ml,这就意味着高出了20多倍,预示着心脏受损。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胸痛胸闷才是心肌梗死,殊不知在临床上却有很多非典型的心肌梗死案例。往往表现为牙痛、上肢、左肩疼痛,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出冷汗等。
因为这些症状很难让人和心肌梗死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误诊,进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所以,一定要重视心梗
心梗“骗术”很高,8个地方疼痛要重视
①心前区疼痛
如果心前区突然出现压榨性疼痛,且持续20分钟以上没有缓解,同时伴随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警惕。
②左下肢、左腹股沟疼痛
这两个位置突然疼痛,且出现胸闷、憋气或出汗,要警惕心梗。
③下颌或牙痛
有些心梗会表现出下颌与牙痛,一般还会伴随其他症状,比如肩膀痛、出冷汗与濒死感等。需要注意的是,人静止时这种疼痛会消失,一旦肢体运动疼痛就会出现。
④左肩、前胸或左腋下疼痛
这种疼痛一般表现为钝痛,不是剧痛,有时会放射到小指或无名指。
⑤胸骨后、颈部疼痛
如果有胸骨后、颈部疼痛,且呈阵发性胀闷痛,胸部有明显紧迫感,尤其是有冠心病史的人出现以上疼痛,要格外警惕。
⑥后背痛
男性往往表现为持续胸痛和大汗,女性则表现为放射痛、后背痛和呕吐恶心。
⑦颈部与咽喉痛
咽喉部有辛辣感,喉部出现堵塞感且呼吸不畅、大汗淋漓,如果本身没有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要警惕心梗的可能。
⑧上腹部疼痛
没有任何诱因的气喘,同时有脉搏过快、过慢或者不齐,四肢发冷,感觉像胃痛,又像上腹部疼痛,要重视。
防心梗,记住两点!
①体检要关注血脂
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胆固醇升高导致的,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一项独立且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
2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至少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每年都测一次血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其他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②如遇急性心梗,一定要正确急救
如怀疑心梗,立即拨打120,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把门锁打开,给抢救尽可能提供时间。除非在了解自己病情的前提下,否则不建议盲目用药,听从急救电话里医护人员的指导。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