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玩命之徒,疯了!
2023/4/3 10:00:00 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asp/image.asp?m=0&w=gh_f3488f1ebbcf&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D6adlSRU9CVRCDaibC7pmt1fiamMbTrHiaia9AfYyXbnJyCcicYznfozO6ias24vZZUakJ8PHibeV0J96Pu8KwnooqkD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转自:温柔医刀 作者:Dr 春哥
最近,各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嗨了!
疫情过后,就医需求反弹,各大医院的就诊病人数量呈井喷态势,很多医院的每日手术量创了新高之后,又再创新高。
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手术量,有医院出台了新的规定,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外科医生、手术室人员提前上班,提前开台,原来八点上班,九点开台的,现在七点半上班,八点半开台或者八点开台; 二、推迟下班,推迟最后一台手术接台时间,原来晚上九点下班,七点不接病人的,现在晚上十一点下班,九点后才不接病人,有医院甚至规定,当天手术全部做完,不论多晚,只要外科医生不停,手术室就不准不接; 三、周末、节假日照常上班,正常开台,工作日手术做不完,那就休息日接着做,原则是,该做的手术全部要做完。 近日,更有周姓“委员”建议,医疗结构常态化开设午间门诊,夜间门诊,鼓励普通医院开设延时门诊或无假日医院。思路也是一样,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只要病人有需求,医务人员就尽一切可能满足。 所以,朋友圈里外科医生发微信说晚上十一二点才下手术,全天又做了几台几台之类的已见惯不怪,凌晨一二点还在手术室干得热火朝天的也不在少数。 外科医生,这样的劲头,已不只是在干工作,而是在玩命。
有人在外科医生的朋友圈里留言,你们疯了吗,都是机器吗? 外科医生不是机器,但胜似机器。只要累不死的就往死里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做手术做到最后一刻!身为外科医生,有时挺为自己和同行的这种奉献和拼命精神感动的,但感动之余又更多的是感慨。 人都是血肉之躯,外科医生也是,我相信,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天天加班干到深夜,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节假日还奋战在手术室。 都是因为没有办法,没有选择。 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病人越来越多,排队等入院等、手术的一个比一个着急,外科医生有什么办法,只有加紧手术,加快节奏,加速周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多的病人,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推高自己的上限。 但是,疲劳手术同疲劳驾驶一样的危险!人的专注力和体能都是有极限的,外科手术又是高风险,高专注,高体能消耗的工作,连续长时间的手术带来的必然是体力的巨大消耗和反应的缓慢迟钝,尤其是夜间手术,违背人体的生物节律,极易诱发安全隐患。 有一次,我就近乎连续做了二十四小时的手术。 头天下午接台,做了两台手术,晚上十一点过手术结束,本以为可以下班回家休息一下,没想到,有个直肠癌的病人出现肠梗阻,反复评估,不好观察,于是只好又接着做。 雪上加霜的是,病人长得很壮实,骨盆又狭窄,肿瘤位置又低,切除和游离的过程极其痛苦,完全是靠蛮力牵拉才暴露出的间隙,手术结束时我整个左手臂近乎瘫软,人也像强弩之末,全凭一口气吊着。 但是,这还没完,因为第二天上午还安排了一台择期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之后扩大切除的手术。
停吗?病人已经做了肠道准备,往后面推,病人和家属都会有意见;而且,正台手术停了以后只能做接台,如果晚上接台,精力不见得就好。 没办法,只有咬咬牙,吃点东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接着干。 手术结束已过中午,掐指一算,连续手术近乎整整二十四小时。 手术后,虽然几个病人恢复都很顺利,但是在围手术期,我着实很担心,生怕出问题。 因为,一旦出问题,别人只会上纲上线,把医疗安全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不会同情你连续手术几乎累垮了身体,只会质疑你为什么要疲劳手术? 所以,外科医生任何时候都要谨记,什么是底线,什么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又快又好,鱼和熊掌都要兼得,是每个当领导的一贯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平衡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发挥大智慧。 如果自觉精力过人,一天可以多排几台手术,但是如果觉得精力跟不上,一定要放缓节奏,以医疗安全为重,让自己歇一歇,让团队的小伙伴歇一歇。不做不错,做多错多,更重要的是,犯错时打的板子远远重于多做时获得的奖励。
越是忙和累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要确保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医院的发展目标一致,否则,越用力越跑偏!以前还有人讽刺会做的不如会写的,现在这样的讽刺已经成为残酷的现实。做一百台手术不如写一篇文章,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发生在医院的真真切切的事情!前些年,有医院进行年终表彰,不少人因为文章和课题奖励了几十万,有人甚至一次性拿了一百多万。一百多万!外科医生,你一年做几百台手术,可是工资和奖金加起来全年的收入只占人家的几分之几?(外科医生,你一个月拿多少钱?)可是,几百台手术,你又熬油苦战了几百个日夜,又胆战心惊了几百次?而且,人家的文章奖励只是个基础,随着文章发表,后续衍生出来的课题申报、荣誉申请、职称晋升、职务竞聘上的优势又何止甩你几百条街?所以,外科医生,不仅要埋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要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只懂做手术,以为做得多就拿得多,那是乡镇卫生院外科医生的思维,对于正向学术型、研究型医院大步迈进的省级医院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说,需要的是,不仅会做(做手术、做科研)、还要会写(写文章、写标书)、会说(会宣传、会科普)的复合型人才。有专家在给某外科科室学科发展提供建议时甚至说,要创造条件,帮助外科医生全脱产搞学术!全脱产了那还算外科医生吗?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这是大型医院学科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我们身为其中的一员,既然无力改变,就只有顺势而为。跟上医院转型的脚步,才能享受医院发展的红利;否则,按着自己的固有思维,只会落个出力、吃苦还不讨好,甚至吃大亏的结局。但是,每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时间,每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消耗精力,而人每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每个人的精力也都有上限,虽然自律的人通过压榨肉身和刻意锻炼可以提高体能的上限,但是长时间的体力透支必然会伤害身体健康。周末我又是腹泻又是发烧躺在床上昏睡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人生一世,只有自己的健康最重要!工作日拼命工作,周末疯狂疗伤,这样的节奏不可持续,因为,说到底,工作时的成绩是单位的,而身体的伤害却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是单位的草,都是家庭的天,这样的话,在有些领导看来是负能量,但是在家人眼里,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外科医生,玩命可以,但是一定要思考,值不值得,该朝哪个方向玩,否则,当真是疯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