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少一些推测,多一点行动
2016/5/18 0:05:35 大医精诚

    

     导读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目前我国的第二例输入性病例。国内的形势虽然不及寨卡“重灾区”严峻,不过零散的输入病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寨卡应当怎么做?来看看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的一篇述评怎么说。

    

     最近这段时间,寨卡病毒脱离了其“不起眼的病原体”的身份。这种病毒最早是在1947年在乌干达被定义的,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紧急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由于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联系,呼吁世界各国合作做出应对。就在泛美卫生组织(PAHO)/WHO在2015年5月于美国、巴西及邻近国家确认了寨卡病毒感染后不久,巴西和周边国家报告的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开始看似不成比例增加。警钟随着这些疑似病例越来越多而长鸣不止,可靠的信息供不应求,寨卡病毒对于神经系统影响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现存问题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在寨卡病毒和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关系,为什么病毒已经在非洲和亚洲存在了近60年,而我们直到现在才看到这些神经系统表现?答案可能是由于以前病毒爆发的规模与记录并不相同,以及当时的卫生主管部门对于新发神经系统疾病认识不足。寨卡病毒可能往往被误认为其他疾病,或类似流感症状的感染,直到2007年,寨卡病毒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爆发,才将寨卡病毒与这些零星的小爆发联系到一起。

     2007年至2014年,病毒在南太平洋岛屿星罗棋布,成千上万寨卡病毒感染症状的病例被上报至当地卫生部门。然而,即使报告的数量有所增加,在一个流行度低的小群体中,回顾性地确认的神经系统异常可疑病例增加仍然充满挑战。

     虽然有报告称,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这些早期暴发有关,详细的科学报告仍然稀少,因此无法建立因果关系。而在巴西正在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大范围的受灾人口,以及一个严格探索寨卡病毒和吉兰-巴雷综合征及小头畸形之间关系的机会。

     研究需求

     目前,有一些从胎儿组织、感染孕妇的羊水和胎盘中检出寨卡病毒的报道,然而缺少证据支持寨卡病毒和这些神经系统异常之间的因果关联,这将需要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和可靠的实验室数据共同支持。

     首先,应当对在高寨卡病毒负担的地理区域,以及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小头畸形报告率最高的区域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检查这两个区域是否存在重叠。

     为了研究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关系,应当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来观察人体周围神经的抗病毒抗原决定簇的血清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交叉反应。对于小头畸形问题,应当对感染区域的妊娠母亲是否此前是否存在寨卡病毒感染证据进行筛查,并测定羊水和胎盘病毒载量。因小头畸形去世的胎儿脑组织应当寻找是否存在寨卡病毒感染证据。

     行动现状

     继PAHO/WHO在巴西增加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步报告,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与巴西政府合作,为发展协议提供本地服务,并进行严格的调查,建立寨卡病毒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初步调查报告中,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数目在萨尔瓦多的报告有所增加,巴西政府和美国CDC正在为尽快分析出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而努力,其中实验室数据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析,巴西的小头畸形流行病学调查在今年二月下旬开始并在三月结束,但一旦结果得出便会尽快报道出来。

    

     未来展望

     截止至发稿时,30个国家报告了寨卡病毒的活动性感染,预计在寨卡病毒的潜在神经系统影响方面将进行更多的研究。数据的快速收集和传播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案要严格,从而获得更为可靠、有意义的数据。

     虽然完成了寨卡病毒调查的国家卫生部门可能会分开报告本国的研究结果,对病例定义和研究设计协议进行协调可以使得数据能够汇总到一起,从而让这些相当罕见的神经学结局能够得到更为大规模的分析。

     希望寨卡病毒研究的直接比较可以成为可能,并且希望研究者们能够尽快确认寨卡病毒感染和吉兰-巴雷综合征及小头畸形之间的关系。

     医脉通编译自:Zika virus: a little less speculation, a little more action. Lancet Neurol 2016 Apr;15(4):343.

     5月15日,本市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市疾控中心昨天公布,已对收治该患者的地坛医院周边开展紧急监测,到目前为止,本市未发现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据市卫计委通报,本市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为29岁女性,山东省烟台市人,就职于烟台市某公司。5月14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后被确诊感染寨卡病毒,进入地坛医院治疗。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

     市疾控中心称,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到目前为止,本市尚未监测到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2011年至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捕获的蚊种中优势蚊种是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94.8%,其次为寨卡病毒的潜在媒介白纹伊蚊,占4.79%。白纹伊蚊最早出现于5月中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达到高峰,10月下旬在外环境基本消失。5月15日,疾控人员已对收治首例寨卡病毒病患者的地坛医院周边开展了蚊媒应急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及蚊幼虫的密度均为0。鉴于本市目前没有埃及伊蚊分布,潜在媒介白纹伊蚊的构成比较低,专家认为出现寨卡病毒病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也较低。

     据了解,白纹伊蚊属于典型的“容器型媒介蚊种”,主要孳生于各类小型积水和人工容器中。随着夏季来临,蚊虫密度会逐渐升高。为预防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本市将于今年夏季6月至9月开展统一灭蚊行动,号召市民及时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社区、街道的各类杂物,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市疾控中心提示,市民每周应给花瓶和水养植物彻底换一次水,保持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处无积水,可时常喷点杀虫剂。家中可安装纱门、纱窗阻止蚊子进入。因杀虫气雾剂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不要让婴幼儿接触,蚊子数量不多时不建议使用。伊蚊喜欢深色,市民外出时尽量穿浅色的长袖衣服,在皮肤裸露处适量涂抹驱蚊剂。如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现在最好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敬请关注301医院徐医生健康小站,大医精诚,防病于未然,普及医学知识,传递科学理念!

     点击标题下方"大医精诚"关注!或搜索公众号:med2you;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自动识别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精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