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能终结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流行?
2017/8/10 大医精诚

     文章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33(06): 453-459

     作者:林小辰 刘芳超 刘思敏

     摘要

     研究表明80%~9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膳食干预来预防,但是慢性疾病患者仍然消耗了全球医疗资源的80%以上。我们该如何整合这些看似矛盾的证据呢?此篇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心血管代谢疾病流行的原因与防治的方法。为更好地防治心血管代谢疾病和促进全球健康,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6P(预测、精准、个体化、预防、人群、政策)-3G(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环境、健康的行为)-4I(解读、整合、实施、创新)防控体系,中国应该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

     一、背景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60年至2014年,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52.5岁提高到71.5岁,上升了约36.1%,有些国家的增幅甚至超过了50%(图1)[1]。然而,与此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迅速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巨大挑战与负担。因此,在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增长的背后,两大现实问题值得深思:(1)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代、不同性别的人群期望寿命相差甚远;(2)与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慢性病风险在不同地区、性别、种族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图11960年至2014年全球、中国、日本与美国人均期望寿命

     心血管代谢疾病作为人类的头号杀手,每年给全球各国家地区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2015年,全球70岁以下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病例总数约为1 692万例,其中超过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心血管代谢疾病位于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原因之首,约占70岁以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病例的42%(图2)[2]。据全球经济论坛报告,201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两项相关费用总计已经达到了13 000亿美元,而到2030年则会高达17 000亿美元以上[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持续流行,将不断加重中低收入国家的负担。到2030年,中低收入国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费用预计将赶超高收入国家。

    

     图2 全球70岁以下人口死亡原因组成比例

     近年来,由于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医疗公平的保障,高收入国家的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下降。这些在高收入国家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控领域所取得的现阶段成果必须得到维持,同时其成功经验值得中低收入国家借鉴,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国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控事业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在对抗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战役中承担起先锋与标杆的角色。为了达到终结心血管代谢疾病这一目标,亟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体系,进一步明确个体与人群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案。

     二、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个体与人群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1.生活方式因素: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和不健康其他生活方式)是造成慢性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图3 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内外因交互作用以及进行干预防控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

     人类的基因结构是人类在两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不断适应的结果,然而近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活饮食习惯剧烈变化,当今的世界已远非石器时代以狩猎与采集为生存方式的那个世界

     三、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负担与防控现状

     尽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心血管代谢疾病给全球带来的健康与社会经济负担仍不容忽视。2012年,全球约有310万70岁以下人口死于心血管代谢疾病

     图4 2000年至2012年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与中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增长趋势

     虽然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证据表明,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流行。但是中低收入国家针对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生活方式防控事业前景仍不容乐观。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所有中低收入国家用于控制吸烟率、酒精饮料摄入量以及不健康饮食与运动习惯的总花费仅为20亿美元,相当于每人每年不超过0.4美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精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