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小茵 | 掌握心肺复苏术,关键时刻能救命!
2019/1/12 22:00:00 大医精诚

心肺复苏
意外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生活中,或许我们会因剧烈运动、中暑等情况突然晕厥,突发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它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但心脏骤停≠死亡,只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存活情况会大大改善。因此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流程,及时展开现场救治非常重要。
今天,军医小茵就为大家讲解心肺复苏的流程。记得做好笔记哦!
-案 例-
金秋九月,某部队进行五公里越野考核。突然战士小王面朝下倒地,神志不清。军医赶忙上前,迅速对小王的情况进行评估,发现他昏迷抽动,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军医判断,小王是心脏骤停……

军医小茵来支招
★对心脏骤停的早期识别
在遇到突发事故时,对于非专业人士,我们首先要寻求他人帮助并拨打120,立刻判断患者是否是心脏骤停。
1.检查是否意识丧失
用力拍伤员肩部,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

2.检查是否呼吸停止
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附近,仔细倾听有无呼吸声,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

3.检查颈动脉
用食指、中指先找到气管,再将两指侧移到颈侧肌肉与气管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持续5-10秒。
若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不正常的呼吸(如喘息),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这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应该这样来做……
第一步:胸外按压
使患者平卧,抢救者跪在伤员躯干一侧,重心前移。
右手放在左手上,手指向上翘起,两臂保持伸直,左手掌跟从两侧乳头连线正中,水平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按压,每次按压后手指应抬离胸部。
成人每次按压深度为5-6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深度为4-5cm。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即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第二步是开放气道
急救者解开患者衣物,一手保持患者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托起下颌,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口腔内有异物,应使伤员面朝一侧,取出异物,不影响呼吸道的畅通和心肺复苏的开始。
第三步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在保持伤员仰头抬颌前提下,急救者用一手捏住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迅速用力向伤员口内吹气(包住伤员的口唇外周,形成密封圈),吹毕即将口离开。
每次吹气时间1-1.5秒,通常每个循环的心外按压吹气2次,人工呼吸时观察伤员胸廓变化,若胸廓起伏则为有效呼吸,不可因人工呼吸而中断心脏按压。

现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场所都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上述步骤可以帮助血液循环,避免大脑缺血,而AED则可以让心脏重启,是心脏病患者的 “救命法宝”。
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群众不用担心不会使用AED,如果公众场合有人需要心肺复苏,要第一时间积极寻找AED。AED的应用有明确的指示,急救者只需打开盒子,把电极片贴在胸口皮肤上,按照提示音去做,就能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对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应按30次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的比率给予人工呼吸。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大于6cm。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求还包括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和避免过度通气,每次呼吸超过 1 秒且须使胸部隆起。
——《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指导老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杨谦梓 主治医师
策 划:张明铭 王鑫菊 张孟德 齐佳辰
文 字:王煜晗 陈志励 陈俊宇 秦伟栋
漫 画:周广鑫 张 虎 汪洋洋 蒲雪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精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