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说猪,关于猪你一定不知道的事~
2019/2/4 12:00:00 大医精诚

     猪在现代日常生活中,

     一直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

     但是你知道吗?

     猪在古代的身份可是大不相同哦~

     一、猪是“勇敢”的代名词

     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而人的素质,也以猪是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家猪看起来温顺老实,那是因为长期被人类驯养,与大自然隔离而丧失了其本性的原因;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猪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猪比狗聪明

     猪经过训练后,不但能像狗一样掌握各种技巧动作,而且猪的受训时间比狗要短。经过专门训练的猪,有的会跳舞、打鼓、游泳;有的会直立推小车;有些比较机灵的猪还可以当“猪犬”使用;有的甚至还能用鼻子嗅出埋在土里的地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猪是“爱干净”的小可爱

     猪是已知圈养动物中最聪明同时也最爱干净的,甚至超过猫和狗。猪能保持其睡窝床干洁,能在猪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不幸的是,由于没有汗腺,猪才会在泥浆中打滚以便让身体保持凉爽,误给人一种脏兮兮的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猪是“吉祥”的化身

     从字面意思来看吉祥的【吉】,从士从口,【士】有闻一知十、以一优十之意。古人以【士】称呼品学兼优、足以为世人楷模的人。士人恶言不出于口,说好话、做好人。所以【士】人之【口】所出的言语为【吉】。你看,猪宝宝平日很少叫唤,更不会喋喋不休地说长论短。而这正是吉字最本然的内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猪是“富贵”的守护神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是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巾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猪靠努力当上了生肖

     相传,在天宫排生肖那天,玉帝规定了必须要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首先到达的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走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由于路途遥远,障碍也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六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了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 青玉十二生肖

     七、史上最荒唐的事——禁猪令

     明武宗朱厚照曾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下令禁止百姓养猪。史称“禁猪令”。明武宗为什么要颁行“禁猪令”呢?表面上看,明武宗生于辛亥年,生肖属猪,且“猪”与“朱”同音,所有人都应该避讳。显然,明武宗已经把养猪、杀猪这件民间寻常事视为对皇帝的大逆不道行为。为此,明武宗还抛出了吃猪肉会生疮,会对健康不利的荒诞观点。

    

     (明武宗朱厚照画像)

     八、给猪改名字

     还是明朝的事,如果皇帝的名字跟动物谐音时,必须得避开。否则过年时你说“杀猪了”,那么就是说“杀朱了”,在明朝,这就是要造反的节奏了。所以在明朝, “猪”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问题就解决了。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 陶胎黄釉卧豕

     本期议题:

     #猪年聊猪——说说你所知道的有趣“猪文化”#

    

     猪小屁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是民俗“杀年猪”的最后一天,年夜饭的食材备好,就等着过大年咯!

     为了让大家拜年的时候有更多靓词儿,咱们今天不妨来聊一聊#你所知道的"猪文化"#,快快秀出你深不可测的脑洞参与讨论吧!

    

     @刘子鑫

     爱手绘的小吃货

     周代的《礼记》将牛、羊、猪称为太牢,是只有国君和卿大夫才能享用的佳品,一般的百姓一年才能吃得上一次猪肉。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养猪专业户把猪赶进都城开封售卖的故事,且“每日至晚,每群万头”,可见当时养猪的规模之大,市场经济之繁荣。

    

     元代的三部农书《农桑辑要》、《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中都有关于养猪经验的总结(如科学配比猪饲料等)~

    

     @黄大仙

     知名人文艺术博主

     “一猪二熊三老虎”!猪代表勇敢的说法是不错的。

     但古人类在养猪时,会挑选那些性格温顺、头小体胖、繁殖能力强、长肉快的符合人类需求的小猪饲养,久而久之,性格暴躁、体格强健的野猪变成了温顺肥胖、獠牙退化的家猪。

    

     沙皮猪:都是大佬,好怕怕哦......

    

    

     @老收藏

     喜欢写字的收藏家

     猪最早叫做“豕”(同“使”音),而“豕”在古文中与“亥”通用。

     据《左传》记载,“亥”的含义是可以收藏万物的巨大容器。

     《淮南子·天文》记载,“亥”即收藏,收藏万物以做将来的种子。

     《尔雅·释天》说,“亥”为“核”,像果实的核繁衍不息。

     因此,古人以“亥”来结束十二地支的循环,将繁育能力强的母猪比作收藏万物的地母来崇拜是非常合情理的啦。

    

     甲骨文

    

     @月亮猫

     博物馆爱好者

     最有历史感的“猪文化”,“玉猪龙”算是老大了。

     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从集中于内蒙古地区红山文化、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处发现了大大小小的玉猪龙配饰,工艺之精湛可见创作者内心的虔诚~

     哈哈,最早的龙是猪头蛇尾!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沙漠里喝西瓜

     艺伙签约艺术家

     博物馆里的猪~萌萌哒。大多用于祭祀或者随葬幕中,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呼噜噜

     爱集邮不是爱基友

     “福娃之父”、我国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过的猪娃邮票。

    

     1983年

    

    

     2019年

    

     @一眼万年

     爱电影

     我知道一个俗语的由来:为啥古人喜欢给考生送猪蹄!

     相传在唐代,有位名叫张莒的进士到位于西安的慈恩寺游玩,将名字提在了寺中的大雁塔之下,从那以后,文人们都纷纷效仿,特别是刚刚考中的进士。

     慢慢的,这一不成文的习俗就传开了。

     日后若有人成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猪蹄”与“朱题”谐音,后来便形成了送考生“猪蹄”的习俗。

    

     @凌云

     喜欢背帆布包的文艺青年

     聊猪文化,当然要提到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轼啦~

    

     据说他被贬黄州时,家境窘迫,他发现当地的肥猪肉没人喜欢吃,价格也是极便宜,所以他就用老家眉州的做法来试着做猪肉。

     因为下棋太入迷,就没有顾灶上的猪肉,反而升华了猪的味道!于是就有了美味的东坡肉~

     通过苏东坡的《猪肉颂》,也可以脑补当时的几分情状: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同“眼”音)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湖北黄冈)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欢铜

     艺伙特约艺术家

     艺术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画家表现过猪:齐白石、徐悲鸿、黄胄等等。

    

     齐白石作品

    

     徐悲鸿作品

    

     黄胄作品

    

     @居居侠

     不爱搞笑的段子手

     敦煌壁画里的猪^(* ̄(oo) ̄)^。

    

     确认过眼神,是有仙气的猪~

     注:本文观点来自网友,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精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