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传奇 | 夏穗生:中国器官移植之父
2019/3/10 22:17:49生命之花 大医精诚

    

     他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器官移植界的一面旗帜;

     他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器官移植研究所;

     他培养了中国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

     他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器官移植界的一面旗帜;

     他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器官移植研究所;

     他培养了中国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

    

     因为他,当代世界器官移植权威,英国剑桥大学教授Calne由衷赞叹,中国器官移植的中心在武汉。

     因为他,前世界记录保持者,瑞典的Groth教授坦率承认,你们的脾脏移植水平超过了我们。

     迄今为止,他在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讲坛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他就是在世界器官移植界为中国赢得了无尽荣誉的夏穗生教授。

     视频时长25:06

    

     2011年,当夏穗生教授的又一本汇集了当代器官移植医学最新成果的专著《中华器官移植医学》出版之时,我国器官移植专家,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的黄洁夫教授,闻讯欣然作序:

     夏穗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他从医60余年的奋斗史,也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奠基者,他鞠躬尽瘁,参与推动和见证了我国器官移植发展至今的全过程。

    

     初出茅庐

     上世纪40年代,这个从浙江余姚一户殷实人家走出来的青年,走进了上海同济大学的考场,他用极其流利的英语为考生和老师当起了翻译,被提前录取。

     在别人眼里这是一段传奇,其实当他踏进医学领域的那一刻,传奇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夏教授每天都会面对病人求生的眼神,他用智慧、热忱和责任,探寻无数种方式,力求让更多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当他放下手术刀,他的身份又转换为科学家,他思索着如何拓展手术之外的方式,挽救更多的生命。其中一点,就是把宝贵的行医经验和同行分享。

    

     传奇经历

     1957年,33岁的夏教授因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关于肝切除的文章,在全国第七届外科学术大会上,他报道的肝切除术是我国肝外科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标志。然而人的肝脏不可能无休止地切下去,肝脏外科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夏教授试图用器官移植来开拓肝外科发展的新领域。

     闭塞的中国缺少科技资料,夏教授在一条狗身上开始了实验,为了观察术后状态,夜里他没有回家,那一夜,中国的器官移植研究是以不眠的方式起步的。

    

     上世界60年代,中国和国际医学界的交流频繁起来,夏教授的脑海里储存的是海量的相关信息,他能准确地说出每一年最具难度的外科手术是什么,是由哪个国家的医生做的,医生姓甚名谁。

     1965年,夏教授和我国普外学科的创始人裘法祖教授,创建腹部外科研究室,中国的器官移植研究从此开始起步。

    

     1972年,研究室在一场政治风波后得以恢复,在夏教授主持下,着手进行肝肾移植和脏器保存液的实验研究,卫生部和湖北省将其列为重点科研课题鼎力相助。

     实验、研究、思索、探讨,我国自己的肝移植模型终于建立起来。他不仅摸索出一套可供临床使用的完整术式,也标志这中国的医学家也可以在大脏器的移植中大显身手了。

     1976年,夏教授的130例狗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于临床应用,在第九届外科学术大会上报告,中国外科学界为之轰动,中国器官移植界公认20世纪70年代,同济医院卓有成效的医学研究推动了我国肝移植第一次高潮,也开创了亚太地区肝移植的先河。

    

     1983年,同济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器官移植专科病房,夏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先后在这里开展了肾、肝、胰、脾、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骨髓、胸腺、胰肾联合、脾细胞、肝细胞以及心脏共14中器官的移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987年,夏教授与德国协作开启国际器官移植合作先例;1992年,亚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成功,至今仍保持着存活时间最长的亚洲记录;与此同时,各类细胞移植的研究,异种移植的研究,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技术研究,国产抗排斥药物的研究,移植免疫研究,这些都在夏教授领导与组织下,稳步推进并取得众多成果。

     晚年生活

     如今夏教授年龄已过90,但是依旧活跃在医疗一线,依旧会在夫人的陪伴下到全国各级讲学,从前他思索的是如何用精湛的艺术挽救生命,如何用自己带头制剂让患者少花一点钱,如何带出更多的好学生,把器官移植的新理念播撒到更多的地方,如今,夏老又以一种新的视角,思索着如何让器官捐赠这一观念,在普罗大众心中普及,乃至生根。

    

     那么夏教授在平常生活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和夏教授相伴60多年的夫人,向我们展现了夏教授的另一面。

    

     夫人:我和老夏风雨同舟走过60年,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工作狂。我和他在谈恋爱的时候,他把你送到以后,就马上回医院继续搞他的工作了。我们结婚以后,他真的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因为他从来都没管过家,没有管过小孩,没有管过所有的人情来往等这些事情,好像他都没有这个概念,所以这些事全部都落在我身上。

     因为他是外科医生,中午晚上连着开刀,所以有的时候饭菜都烧好等他回来吃,等到最后还是没回来,结果只有我们娘三个吃。女儿就说哎呀,和爸爸吃一餐饭都难。他忙到这种程度。

     那个时候外科医生不像现在都有手机,都是深更半夜到楼下来叫你去手术室,但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是随叫随到。去了之后,那常常就是一个通宵。

     他有很多学生其实都很怕他,为什么呢,因为他都是当面批评,所以我有时候说他其实一点都不‘平易近人’。

     夏教授:人家怕我,我怕你咧。

    

     说完,这对年已近百的老夫妻开怀大笑起来,而我们也向无私奉献的夏教授夫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夏教授和夫人幸福快乐。

     夏穗生,男,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历任武汉医学院附二院(现同济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助教、讲师、主治医师、外科副教授、腹部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外科教研组副主任、主任、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所长。60多年来,从事肝外科与器官移植学术研究,是我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44人,硕士24人。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专长腹部外科。是国内较早开展现代典型性肝切除术研究者之一。1973年起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研究,上曾有一例存活二百六十四天。1984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胰腺移植。参加编著有《外科学》、《一般外科手术学》等。1958年发表我国第一篇肝切除论文,详述肝门血管胆道分布规律,为创制规则性切除术式提供解剖基础,促进肝外科发展。同年,在我国首次施行狗的异位肝移植与异位肾移植,突破了移植禁区,20世纪70年代初系统研究狗经典式原位肝移植130次,探索出整套供临床应用术式,1977年进入临床,从而掀起我国第一次肝移植高潮,首创存活突破8个月纪录,保持施行累积例数最多,生存率最高达15年之久。1981年创建我国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1986年经批准在同济医院成立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任主任),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确立同济医院在全国领先地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82年在我国施行胰腺移植,开创胰节段移植的国产医用胶阻塞胰管术式,80年代初在我国首先施行外伤性脾破裂部分自体脾异位移植、全脾切除脾片大网膜边缘移植、脾部分切除新术式和尸体脾移植,并于1989年在国内首先施行亲属活体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患儿术前不能站立,术后双膝活动自如,最好一例骑自行车正常上学,迄今已10余年,是国际上疗效最长最佳纪录,促进脾外科广泛发展,创建全国脾外科协作组和脾外科学组。在我国首先开展同种胰岛移植、脾细胞移植和异种(猪)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成功,先后共开展各类移植达14种,是全国最多单位。由于以上成绩,公认为我国器官移植创始人、奠基人,20多次赴美、欧、日、东南亚、澳等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代表我国作学术报告,进行交流。

     转自:生命之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精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