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问诊,细节决定成败,您注意了吗?!
2019/3/23 22:00:00 大医精诚

     转自:医林百晓生

     行医多年,我渐渐地成了许多人的健康顾问。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于是我渐渐地成了更多人的健康顾问。

     经常有人会给我发来一张这样的图片,然后问我:你看该吃点啥药?

    

     说实话,每次这样的咨询都会把我弄得哭笑不得。如果有人仅凭这么一张图片就能告诉你该吃啥药,那么这人不是算命的就是卖保健品的,反正肯定不是个科班出身的医生。

     还有更不走心的,手机随意一拍,极为朦胧,也不管字看不看得清,直接发给我,问:你看这是啥病?

    

    

     有时候我回复:我眼睛不好,你可以拿笔正楷字抄写一下,写大一点发我。

     远程求医其实很像介绍对象:男女双方素不相识,你要给人家说媒拉纤儿,你会带着什么去见小伙子/姑娘?像过去的媒婆一样光凭嘴说,行吗?

     你说姑娘长得齿白唇红。

     可能是这样:

    

     可能是这样:

    

     也可能是这样:

    

     你说男同胞浓眉大眼。

     可能是这样:

    

     也可能是这样:

    

     而其实,他长这样!

    

     这就叫百闻不如一见,也就是医生们都不愿意看影像报告、要看具体的胶片(照片)的原因。

     给医生发照片也很有技巧。

     合适的照片应该是这样的。

    

     但有时候可能会照成这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照片我都会想:你发这照片之前自己有没有稍微看一下?这样的东西能看清吗?相亲的时候你也拿这样的照片去给人家看?!

     先不说长相,就冲你这不认真的态度,人家能看上你才怪!

     不过,翻拍影像资料与照人像有所不同,要照得清楚并且重点突出不仅需要一定技巧,还需要一点专业知识。虽然网上有不少关于如何翻拍影像资料的攻略,但实际效果并不好。毕竟多数人都不懂医,片子的正反可能都搞不清,更谈不上突出核心问题了。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带上片子,挂个号到门诊去找医生帮忙(门诊一般都有观片灯)。见了医生你就提一个请求:让他帮你把这个片子翻拍得清楚一点。

     接下来,搞定!

    

     记住:要把片子、各种检查报告单以及化验检查的结果都一并照下来发给医生。多给他们一分信息,你就多一分机会。

     翻拍纸质的报告书也要务求清晰端正、干净漂亮。这事并不难,一定要认真干好。这个时候嫌麻烦,以后就会更麻烦。

     以上只是“长相”,你还得介绍一下家世背景之类的基本情况。这家世背景对应到看病的场景里就是:性别、年龄、最近有啥不舒服、做过啥处理、以往有过啥病以及做过啥治疗、对啥过敏、有啥特殊爱好(比如抽烟喝酒)、工作生活环境有啥特点、家里人有啥特殊疾病史等等。

    

     这些事看起来挺多,但只要按照以上次序来介绍,则既简洁又全面。医生不仅不会嫌你啰嗦,反而会因为你的细致和专业而心生好感。他们了解得越清楚,给你的建议也就越具体、越有价值。网上就医不比面对面看病,一问一答式的沟通会很浪费时间。

     信息越少,他们的建议就越简单。如果医生想敷衍你,是很容易的。

    

     官方的正式会诊一般都是要付诊费的,私下里的会诊多数是凭交情。那么,这些凭交情的会诊需不需要付钱呢?

     答案是:一定要付。并且付费的时候还可以附加留言:多有烦劳,务请收下。

     这样做完全没有劝你行贿的意思,医生也一般都不会收。但之所以要这样“麻烦”一下,是因为这个举动可以让医生感觉到你的尊重和真诚,从而可以激发出他更多的正面的力量,对着你。

     人的心理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

    

     除了尊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小细节要注意:尽量用文字信息与医生联系。除此之外,打电话与发语音都不算是好办法。

     打电话他们常常不会接的,因为可能正在忙工作;发语音则是个更为糟糕的沟通形式,我做过调查,几乎每个医生都很讨厌语音这种方式。

     总结起来语音留言有以下几点不足:

     1、听语音的速度比阅读要慢很多,太浪费时间;

     2、语音的内容没有经过认真编辑,多数都比较啰嗦;

     3、没法编辑转发(你的医生可能也要求助于其他专家);

     4、信息不直观,没法快速浏览或者回顾。

     5、看病多半涉及隐私,一般只能用听筒来听,操作太麻烦。

    

     简单地说:发语音只是方便了你自己,那一端的人处理起来并不方便。说得再直白点:要是你们的关系还没有亲密到可以随便发语音的地步,就尽量别给人家添麻烦了。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尽量要找专科的人看专科的病,中间不要有“中转”。

     比如你有甲状腺功能异常,那就一定去找内分泌科医生看。千万别因为你恰好有个朋友是骨科医生,所以你就找他看---你可能会觉得医生都差不多,什么病都能看几下,实在看不了他还可以去找别的医生。

     告诉你,你的骨科医生朋友即便再牛,他看甲状腺病也远不如内分泌科医生。在专业不断细化的今天,不同专业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深。这就好比猫和兔子虽然都是四条腿的哺乳动物,但养起来其实差别很大。要是你问一个铲屎官为什么你的兔子会拉肚子,他可能会闪烁其词,还可能一脸懵逼。

     如果他搞不定再去问其他人,这中间的信息传递势必会打很多折扣,你看病的效果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抱着“你帮我问问就行”的态度对待远程会诊是要不得的。这不是看病,是玩命。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虽然远程会诊很方便,但不要过分依赖远程会诊。

     在传统的看病模式中,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望触叩听”,这也医生们是获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方法。虽说现在网络发达,但还没法取代医生跟患者的直接接触。所以若真遇上重大问题,还是建议亲自去让医生看一下。

     这就像谈恋爱,网络无疑可以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视频通话更是可以让你们聊得难舍难分,但就是没法亲热,连拉个手都不行。

     至少眼下还不行。

     延伸阅读

     看病时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实用到爆!)

     给各位挂号看病的提个醒儿

     医生们的孤冷,你永远不懂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精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