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爱
2019/3/10 11:19:26王德 中国医学人文

     儿女绕膝、子孙满堂,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美好祈盼。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多子多孙的赞美,随处可见。在先秦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描述儿孙的诗句流传于世,成为“多子多孙”的象征:瓜瓞绵绵、螽斯之庆、椒聊之实、麒麟送子……而民间也诞生了以形取意的“榴生百子”、源自谐音的“早(红枣)生(花生)贵(桂圆)子(莲子)”等等,还催生出各路送子神仙,如送子娘娘、送子观音。这些传统通过书画、陶瓷、雕刻等艺术作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展示了生命的美好。

     《张仙送子》图就是在古代民间曾经广泛供奉的一类送子、佑子画像。身为一名男性神仙,张仙不仅具备了神仙的仪容:面如冠玉、美髯飘飘、慈眉笑目,更多了一份活泼,他头戴饰有绒球的幞头,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朝天狗拉开弹弓,在他的护佑下,庭院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可以放心地玩耍,开心自如。

    

     《张仙送子》图

     关于张仙的来历,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五代时期,眉山有一位叫张远霄的少年,是个弹弓发烧友。他在山里巧遇仙翁,得到一张能驱病辟灾的弹弓,便拿着它游走人间,消除灾气,保人平安。另一种说法是,被掳到大宋皇宫的后蜀妃子花蕊夫人不忘前夫,在床前悬挂其画像,而又惟恐宋太祖问罪,便谎称是故国蜀地的求子神仙。

     不管哪一种说法更可靠,张仙的传说来自四川是毫无疑问的。张仙的同乡、北宋文学家苏洵还亲身力证张仙的“灵验”,在《题张仙画像碑》中写道:“每旦露香以告,逮数年乃得轼,又得辙,性皆嗜书。”

     以今人看来,偶然事件并不足以说明苏洵得子与张仙的关联。而张仙送子的故事籍此更加广为人知,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热爱。尽管每个人对后代的期望不同,也许是“子孙世禄”“子孙多贤”“子孙修其业”,也有可能是“家财不为子孙谋”“子孙相约事耕耘”……然而,生命之爱使人们对后代的欢喜、关心和爱护则是亘古不变!

     (作者:王德,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主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