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科的元概念辨析
2022/9/2 16:42:00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7月9日,首届“京津冀医学人文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旨在促进高校医学人文研究与教学,挖掘人文知识与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机制。此次研讨带来的一种重要启示是:理论研究乃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坚实的理论研究根基,医学人文教学和课程思政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与会专家在发言和讨论环节常用到人文、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学科、医学人文学等核心词汇,但各自的理解及使用的语境却不尽相同。对这些元概念内涵的准确辨析并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2021年8月,笔者曾在本刊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医学人文学科构建的逻辑》的论文,指出需要构建医学人文的概念体系[1]。诚然,对医学人文相关元概念的剖析乃学科理论研究、理念推广和实践应用的逻辑前提,尤其是构建医学人文的理论学说、原理或原则的根基。

     一

     “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区分

     追问医学人文的所有理论问题,都离不开对“人文”本意及演进的考量。“人文”源于拉丁文Humanities,意为人性、教养。《周易·贲卦·彖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在古代文明进程中,凡是那些关乎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命题(如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意识、人的价值、人文关怀等),都大致属于人文的范畴了,只是东西方文化的关注重点和表达形式有差别而已。

     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概念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此后陆续出现的人文学者、人文主义、人文学科等词汇。这些词汇逐渐融入主流的话语体系之中,不断重塑着医学人文思想的表达内容。如今,抛开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及其他新兴的理论流派纷争,“人文”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后天教化而成的知识、情感、高尚品德、审美情趣、关爱能力等。

     在上述一组元概念中,含义相近的“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需要格外重视,对二者的不同理解和使用直接影响到了医学人文学科构建方式和走向。学科是对相近科学门类的统称。物理、化学、生物学均分属不同的理科门类。同样,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分属不同的文科门类。哲学是人文科学,而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但二者均属于文科范畴。人文学科是指人文知识的门类,细分为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可见,人文科学和人文学科可在不同的情形下混合运用。

     通常,人们会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相提并论,有时也会用“哲学社会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但鲜有与“人文科学”的做法。这似乎意味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成熟的学科体系,“人文科学”因学科发育不成熟而被相对笼统的“人文学科”所替代吧。

     那么,“人文科学”的提法是否成立呢?人文科学的原意是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狭义上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研究;广义上指人文社会现象、文化、艺术研究,包括哲学、史学、法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与人文现象、人文意识一道,构成了人文文化[2]。人文科学可以被界定为,对人文现象、人文意识、人文文化的理论系统化、理论化的学问。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1883)中称,人文科学关注生存意义和价值,价值判断体现为个别性和不确定性[3]。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在《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一书中声称,人文研究关心的是个别和独特的价值,而自然科学考察的是普遍的自然规律。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文科学的逻辑》(1942)一书中强调了人文科学的特殊研究对象和科学性特征[4]。总之,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对主体及主客体关系的研究,而非如同自然科学那样把人仅仅作为自然客体对待。

     二

     “医学人文学科”涵盖范围的界定

     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典型的人文科学在医学领域中所对应的二级学科,分别是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语言学。同理,哲学下属的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科技哲学在医学中所对应的医学伦理学、医学逻辑学、医学美学、医学科技哲学。如此一来,在文史哲等一级学科下面就有了二级或三级的医学人文学科。类似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一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派生出相应的二级学科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医事法学。这些属于典型的医学社会学科。

     如此简单的学科划分方法带来了一个问题:类似医学人类学、医事法学这样被划分到医学社会学科的学问,是否应该排除在医学人文学科的范畴之外呢?表面看,答案是肯定的。不少学者认为,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卫生法学/医事法学、医学教育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等均应该排除在医学人文学科之外。这样做,以免减少学科归属争议。各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均应按照自身学科发展的逻辑自然前行。

     不过,这种二分法有其局限性。首先,区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做法是一种传统的做法,未必反映新兴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质。或许人们凭借第一印象,会把医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视为典型的医学社会科学范畴,但这些学科也带有明显忽视的人文属性。例如,医学社会科学均倡导卫生健康事业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倡导维护患者权益,因而具有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蕴意。医学人类学或生命法学的人文特性就更明显了。文化人类学对不同民族所创造的地方性医学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推导出人类医学文化性特质。这门学问显然兼顾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属性。生命法学关注的基本概念是“生命权利”,这种权利具有责任、合法性、正当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也需要从法理上和伦理上进行解读和运用。

     同样道理,那些传统上典型的医学人文学科也离不开社会科学的理论原理、观点的指导和方法上的借用。就以医学伦理学的不同分支为例,临床伦理学、叙事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均会借助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医学伦理学在考察医患关系的类型、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及对策时,难免要借助患病角色、人性化管理、医疗纠纷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偏重描述性的医学伦理学已带有社会科学色彩了。

     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极其复杂,彼此交织,边界往往不甚清晰,这也是不少人习惯使用“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较为笼统的表述的缘由吧。的确,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也内含着丰富的人文蕴含。因此,在现代学科分类日趋细分和综合的今天,医学人文学科应该具有开放包容的宽阔胸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排斥社会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技能。

     基于这种思路,笔者给“医学人文学科”下一个宽泛性的定义,即:借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理念、理论与方法,审视、理解和诠释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中与人相关的问题、现象、价值和本质的学科群。它既包括人文属性较强的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语言学、叙事医学,也包括人文属性一般的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和医事法学等。为此,学界需要重新审视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构成要素,为狭义的“医学人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创造条件。

     三

     “医学人文学科”缺乏共通性概念体系

     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人文社科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人类学、卫生法学各有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法学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形成了卫生法学、医事法学和生命法学的三种理论形态;医学伦理学又细分为了临床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科研伦理学、高技术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基因伦理学等分支学科。进入21世纪,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学科发展史的视角看,现有的医学人文学科与其母学科之间有着天然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刘月树教授强调,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事法学均离不开相应母学科理论、原理、方法、研究范式的指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原理、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与母学科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学术脉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同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反而没有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多数医学人文学科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也没有从“医学人文”维度加以总体考量,也较少主动从人文思想、人文思维、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等维度加以学科概括总结。这种学科演进的结果就是,“医学人文学科”这一提法更多的是在名称上统一了现有医学人文学科类型,而较少有实质性的学理内容,缺乏相对统一的概念体系、理论原理、方法论的指导。由于现有学科之间的横向对比分析和交叉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对具备完整的医学人文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了。坦率讲,现有的医学人文学科过多依附于“主体学科”,学科之间条块分割的痕迹,并不利医学人文概念体系的创建,限制了理论体系的总体发展。河北医科大学的边林教授认为,单个医学人文学科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打通学科间的藩篱,形成学科群体化,才能整体性地进入现代医学研究和教育的体系之中。为此,医学人文学者既要有大局意识,克服本位思维,尽量照顾到其他学科的特点,又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实现共通共享,共同创建概念体系、话语体系,以便共同应对重大医学人文难题。挖掘不同医学人文学科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共性之处,加速推动下文要说的“医学人文学”的内涵建设了。

     四

     “医学人文学”概念分析乃理论构建的前提

     什么是医学人文学呢?这就需要给它下一个学科类定义。参照《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对学科类词条撰写的要求,严格意义上的学科概念界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下定义;(2)学科发展简史;(3)研究对象或范围;(4)研究内容,或主要的研究问题或领域;(5)研究方法;(6)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7)其他,如:适用范围。在此,笔者给出一个可供讨论的概念界定,即:医学人文学是一门以卫生健康领域中的人文现象、人文意识、人文关怀实践和人文学科建设为对象,关于人自身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的体验和思考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问。关于如何更加准确地从上述7个方面界定这个学科词条,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不再赘述。笔者想强调的是,如果学界就“医学人文学”这个学科概念的界定达成相对一致的意见,就为勾勒这门学问的详细蓝图确立了认知基础。提出“医学人文学”的概念必然要明确,它与“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河北北方学院的李振良教授认为,医学人文学是医学人文内在的知识和学术体系,医学人文学科则为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学科分类的需要和建构性概念。新疆医科大学佟晓露教授认为,医学人文学与医学人文学科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笔者认为,正如前些年,杜治政、刘虹等学者辨析“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的关系一样,弄清楚“医学人文学”与“医学人文学科”的区别与联系十分必要,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是,医学人文学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不少人对“医学人文学”的提法心存质疑,但也有相当多的学者持肯定态度,至少为应对医学人文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新颖的思路。东南大学的程国斌教授主张:医学人文学是一个正在“生成”的新兴学科,需要前瞻性地提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医学人文问题。构建“医学人文学”是打通现有不同医学人文学科之间藩篱的必由之路。例如,作为规范性学科的医学伦理学和医事法学,都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有时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之间会发生冲突,这就要从医学人文学的理论高度来贯通性解决。医学人文学的理论构建还会引导医学人文学科更加关注人文思想。例如,医学史研究不仅要呈现历史的本来样貌,还要探究医学发展的规律,澄清医学理念的演变;医学伦理学要挖掘整理医学伦理思想形成、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只要医学人文学者之间秉承着友善、开放、包容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就会推进学科内涵建设。哪怕是最终证明“医学人文学”在逻辑上和学理上无法单独作为一个学科,也会澄清了诸多模糊的认识,推动学术进步。

     五

     小 结

     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我们应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医学人文学科的体系化、学术化,培育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张新庆.医学人文学科构建的逻辑[J].中国医学人文,2021,7(8): 16-19.

     潘立勇 . 关于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 [J]. 浙江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998(4):16-23.

     狄尔泰 . 人文科学导论 [M].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2004:29.

     东方朔 . 人文概念的“逻辑性格”——读卡西尔《人文科学 的逻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4(5):32-37.

     作者及单位:张新庆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刊登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22年第9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国投财富广场5号楼10层

     ● 投稿平台:www.medhuman.cn

    

     《中国医学人文》

     国内唯一医学人文期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