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与寿命
2019/9/6 9:15:14王德 医学要闻

     饮酒与寿命

     文/王德

     俗话说:没事喝两口,活到九十九。酒业泰斗秦含章高寿112岁,文坛巨匠叶圣陶自称“饮酒使我长寿”,民间不少长寿的老人也并不避讳饮酒。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将饮酒列在疾病风险因素的前十位,饮酒是某些疾病的直接诱因,如:急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炎、酒精性心肌病、胎儿酒精综合征等;也是另外一些疾病的合并诱因之一,如:肝癌、乳腺癌、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心肌梗塞、中风、肝硬化、胰腺炎、早产等。那么,如何饮酒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才能有益健康,使人长寿呢?我们试图从林林总总的医学研究中找到更多答案。

     酒精在体内的清除特点

     饮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源于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乙醛的清除速度决定了饮酒的危害程度,清除太慢,在体内蓄积,就会导致醉酒,并随血液循环危害各个器官。乙醛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会让人脸红,所以饮酒“上脸”意味着体内乙醛水平较高,不宜多饮。 很多人知道,乙醛代谢酶缺陷的个体乙醛代谢缓慢,更容易受到饮酒负面作用的影响。所幸,我们每个人体内(主要在肝脏)还有另外一套乙醇-乙醛代谢系统:微粒体氧化和P450系统,长期有规律的饮酒会使其功能增强[1],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经常饮酒的人酒量会越来越大。 从目前所知的这些科学依据出发,我们可以推测,长期有规律的适量饮酒对人体的伤害甚微,也许可以延年益寿。很多饮酒的寿星也基本是坚持这样一个习惯,比如叶圣陶老先生,虽然酒量很大,但每次饮酒都慢饮,以微醺为最大限度,基本每天都没断过。饮酒的利与弊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的确毫无益处。但是,对于酿造酒而言,“粮食精”的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试想一下,如果只是把乙醇和水混合在一起,不管多少度,都不会有人喜好。人们真正被酒所吸引的是酒中因原料和工艺所产生各种微量成分,而这些微量成分对健康有诸多益处。 白酒采用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通过高温蒸馏进行选择与纯化,含有成百上千种成分,包括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小分子有机物和锰、锌、钙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也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小分子,如甲醇、甲醛、杂油醇。葡萄酒中的有益成分则来自于葡萄本身及橡木桶陈酿,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单宁、各种酚类及目前尚有争议的白藜芦醇等。

     这些有益成分可能是饮酒使人长寿的物质基础,但是,这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却存在着不一致的研究结果,有些研究认为长期有规律的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肿瘤、II型糖尿病、肥胖等的风险,延长寿命[2,3],而有的则认为饮酒对健康并无益处[4]。这有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研究对饮酒量有不同的设定,饮酒种类不同,所关注的疾病种类不同,研究人群的生活习惯不同。在参考这些研究结果时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饮酒习惯。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适量饮酒 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多,不能过度依赖饮酒来维持健康,更不能将饮酒作为防病治病的“法宝”,将良好的饮酒习惯与其它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会对疾病预防有更好的效果。芬兰一项长达13.7年、有38737参与者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发现[5],五种健康生活方式:没有肥胖(体表指数<25)、不吸烟、适度体育锻炼、多进食蔬菜、适度饮酒(每周1-35g的乙醇摄入量)中,健康生活方式的数量越多,人群发病风险越低,健康生活方式数量为0-1、2、3、4、5对应的发病风险分别为1、0.68、0.60、0.59和0.35。适度饮酒(每周1-35g的乙醇摄入量)也被列为健康生活方式之一。 如何计算乙醇含量呢?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乙醇的体积×乙醇的密度0.789 g/ml(20℃)=乙醇的质量(g)。 中国酒的度数表示乙醇的体积百分比,100毫升30度的酒中乙醇含量为:100ml×30%×0.789g/ml=23.67g。外国酒的度数大致有一个范围:威士忌在40-60度之间,啤酒十几度,葡萄酒在8.5-15度之间,一些加强型的葡萄酒在15-20度,即使看不懂他们的酒精度单位,也可大致估算乙醇含量。

     No.1

     必须禁酒的情况

     ☆

     ·罹患疾病只有对未患病的个体,适度饮酒才是有益健康的。对于病人,能否饮酒应当听从医生的建议。

     ·服药期间酒精会影响很多药物的吸收、代谢和作用,服药期间应当禁酒。

     ·孕妇孕期饮酒有可能导致婴儿出生后体重过低。乙醇还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不良影响,影响程度与乙醇浓度有关,哪怕只有一次大量饮酒,也足以产生严重后果。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自控力不强,一旦饮酒很难控制酒量。饮酒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智力和行为发展,并降低青春期激素的分泌[6]

     ·驾驶者 血液中即使含有0.02%的低浓度乙醇,也会对驾驶力造成影响[7],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要坚决杜绝酒后驾车。

     No.2

     饮酒注意事项

     ☆

     不能与功能性饮料混饮 功能性饮料大多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与酒精都有让心跳加速的反应,二者混饮,兴奋作用会叠加,心脏的不适感更强烈。此外,碳酸饮料在胃肠中释放出的CO2有促进乙醇吸收的作用,会使血液乙醇浓度迅速升高。

     不要烟酒相加 乙醇是烟中致癌物的良好溶剂。参与乙醛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随着饮酒的增多而活性增强,它具有激活烟中致癌物的作用。这些作用可大大增加吸烟后致癌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和作用[8]

     白酒宜温饮白酒属于蒸馏酒,其挥发性有害成分比黄酒、葡萄酒稍多,但这些有害成分沸点较低,适当加热即可挥发。

     不宜空腹饮酒就餐时浅酌慢饮,益处最大,空腹饮酒会造成乙醇快速吸收。

     纠正不良饮酒习惯,尽量减轻其负面作用。比如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服用维生素、向专业医生咨询等。如果孕妇有喝酒暴饮经历,则应加强孩子在认知与行为方面的教育。

     No.3

     解酒小贴士

     ☆

     减少饮酒对身体的损害从以下方面着手:

     ●保护胃粘膜,减少乙醇的吸收。

     ●促进乙醇代谢和排出体外。

     ●补充乙醇造成的能量消耗,缓解醉酒症状。

     常见的解酒方法往往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作用,例如:

     ●喝牛奶、绿豆粥或蜂蜜水。

     ●饮果蔬汁或吃水果,如西瓜、梨、芹菜汁、香蕉、葡萄、橄榄、橙汁、甘蔗、白萝卜等。

     ●服用维生素片,补充葡萄糖。

     ●食用糖醋凉菜,醋在体内可与乙醇结合成乙酸乙酯,达到解酒的目的。

     ●食用豆腐,豆腐中的半胱氨酸可解乙醛之毒。

     参考文献1.PeterGuengerich F,Avadhani NG.Roles of Cytochrome P450inMetabolismofEthanol and Carcinogens. Adv Exp Med Biol2018;1032:15-35.2.AgahiN, Kelfve S,Lennartsson C, etal.Alcohol consumption in very old ag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Amatter of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Drug Alcohol Depend 2016;159:240-245.3.许祥,周密,李立明 (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等.中国成年人饮酒行为特征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7:759-764.4.MillwoodIY, Walters RG,Chen Z, et al; China Kadoorie BiobankCollaborativeGroup.Conventional and genetic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000men and women inChina.Lancet 2019;10183:1831-1842.5.Zhang YR, Tuomilehto J,Jousilahti P,et al. Lifestyle factors on the risks of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Arch Intern Med 2011;171:1811-1818.6.DeesWL,Dissen GA, Hiney JK, et al. Alcohol ingestion inhibits the increasedsecretionof puberty-related hormones in the developing female rhesus monkey.Endocrinology2000;141:1325-31.7.MukamalKJ,Kuller LH, Fitzpatrick AL,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alcohol consumptionandrisk of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 JAMA 2003;289:1405-1413.8.BoffettaP, Hashibe M.Alcohol and cancer. Lancet Oncol 2006;7:149-156.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要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