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时,这几件事千万别做!真的会猝死 ...
2023/4/14 16:36:00 医学生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你们无所不能的医叔。
年轻人很少有不熬夜的,每天都顶着大大的黑眼圈,对着电脑发呆打盹,美其名曰,熬夜算是不愧对宝贵的一天。

但你们也经常看到,年轻人因为放肆熬夜丢掉小命的不少新闻,成夜的放纵最终会让身体不堪重负,酿成苦果。
所以适当熬夜怡情,成晚成晚的可不行。为什么不行,医叔就用科学说话,看完的你们,晚上早点放下手机,早点进入梦乡。


说到熬夜的危害,年轻人可能会很轻描淡写的说,不就是第二天整个人会困一点,黑眼圈会深一点,多补点觉就好了。
那都是很表面的,其实这种在该休息的时候,异常亢奋的状态,是无限透支精力的过程。
一旦长期熬夜,神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往往会面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而且视力也会下降。
长期熬夜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精神持续处于疲劳状态,会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血管神经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猝死。
很多人会说,这是上了年纪的人吧,年轻人熬夜根本没什么。错!对于你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中年人年轻人,熬夜会影响内分泌。

长期的熬会让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皮肤更容易长痤疮痘痘,而且也容易肥胖,脱发,甚至增加患癌的风险。
我真没吓你们,日常那些新闻真的不少,所以屏幕前的你们,为了长久的幸福快乐,确定今晚还要通宵达旦吗?

“XX市一27岁女子熬夜猝死”“XX加班熬夜在公司猝死...”
心源性猝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尤其是25-45岁的人群,在通宵熬夜加班、喝酒等活动,伴随着生活的巨大压力,心梗或者意外猝死非常频繁。
心源性猝死大多发生在夜间12时至凌晨,等家人发现再送进医院基本来不及了。
健康人的脑部血液停止供应6.8秒就会出现神志丧失,晕厥和猝死就是血液循环停止的表现。
心源性猝死与运动、劳累、情绪变化、寒冷有关。近年来,很多年轻人以及一些中年人,因为学业工作,或者是一些生活上的巨大压力,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很容易患上一些心血管疾病。

国外也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个小时或者以上盯着手机,患心脏疾病的致死率是平常人的一倍。
同时,熬夜的时候也不适合运动,心脏比较脆弱容易出问题。还有就是不能开车,精神状态差,开车的注意力势必也不会集中。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们,你们工作搞钱重要,刻骨铭心谈恋爱重要,但是不要经常熬夜,每周最好有一次有氧运动,像打个球、跑步啊都不错。
要注意过度疲劳的话,其实身体也会有不少信号,譬如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差、耳鸣、脱发等。如果你们一旦感觉到身体的不对劲,建议及时调整,或者尽快就医。

刚刚说了那么多,都是熬夜的危害,下面就剖析一下年轻人为什么不肯睡觉,过度的熬夜,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可能是心理问题作祟。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雷开春博士表示,“睡觉,意味着今天的结束,是一个时间上的仪式,是今天和明天的分割。只要还没睡觉,心理上会觉得第二天还没来,而迟迟不肯睡,其实潜意识里是希望第二天不要那么快到来,想留在今天。
所以晚睡,代表的就是对今天的不满意和意犹未尽,希望能熬得更晚一些,来弥补白天的碌碌无为感。
晚睡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空虚感的恶性循环,晚上是一天的尾巴,熬夜也是让今天看起来更“充实”一些。

此外就是对今天的不满意,会让这类人在晚上不停的做复盘,也不希望一觉睡醒,就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个人缺乏安全感,也很难入睡,翻来覆去害怕身边的一切都会消失,和现实世界分离。
安全感越差的人越不肯睡,因为醒来会很难受。
在这里医叔给大家提2点建议,我们一定要提升对睡眠价值的认知,明白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提供快乐平和的情绪基础,反之更容易失眠焦虑,所以要调整作息,减少熬夜。
第二就是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主动减少夜间的娱乐时间,固定好休息时间,合理安排睡眠。
屏幕前的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评论区见~~
参考资料
[1]《熬夜危害不可轻视》—— 健康中国 白羽
[2]《 过度熬夜:提防心源性猝死偷袭年轻人 》—— 副主任医师黎洁
[3]《 主动熬夜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在作祟 》——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
咱们下期再见~
《 靠谱的知识 》 182 期
编辑 | 医叔
审核编辑 | 小秋
漫画|医叔团队
医叔有话说 | 尿毒症,有这些症状?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