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教授:中国创新药海曲泊帕闪耀2023ECIM,预见CTIT管理全新未来
2023/3/22 19:03:19 医脉通
![](/asp/image.asp?m=0&w=gh_78349b64730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oHf4BXeKAg1w5VyWPAFf71m7J56r3vTC21GOnyDuFTHvjfJu1CSBfUBy58LIEqltibb2UibRibQm1GMFw7E8vuBEQ/640)
导读
2023年3月15-18日,欧洲内科医学大会(ECIM)在希腊雅典隆重召开,全球内科学及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共聚一堂,交流分享临床内科学的前沿技术及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由中国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领衔完成的“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l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etrombopa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的研究成为疫情后纳入突破性进展的重磅中国研究,在大会上作为口头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与会现场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创新药海曲泊帕作为率先发表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阳性结果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一经亮相国际舞台,反响热烈。这不仅是中国创新药在世界前沿领域的一次响亮发声,也预示着中国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迈入了新里程碑。
今天特地就本次会议内容对本项研究的主PI马军教授进行专访。
医脉通:2023年第21届欧洲内科医学大会在雅典盛大召开,中国学者带来的海曲泊帕的重磅研究成果闪耀国际舞台。作为本研究的主PI,请介绍下中国这次在全球领域取得的突破性亮点?
![](/asp/image.asp?m=0&w=gh_78349b64730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oibBq71TGAe6ia1J3kHaU1ZMcmTeATgMSd8icL7aiarKYb2fstrRhibLMuSPjLPqpjdC8gYaWzV3yia4ghAIktZ7xDzA/640&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马军教授
2023年第21届欧洲内科医学大会在雅典召开,我们也在大会上展示了中国创新药海曲泊帕在CIT领域的Ⅱ期试验进展。试验结果非常成功,这也是近年来在血液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在血小板减少症包括肿瘤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CTIT)领域。过去,我们治疗CIT的药物有限,仅有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rhIL-11(重组人白介素-11)两种药物,但这两种药物都是注射制剂,给我们临床应用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近些年来,口服TPO-RA类药物越来越多,包括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以及我们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海曲泊帕等。目前我们使用TPO-RA类药物服务了上万个病人,在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海曲泊帕在CTIT及其他血小板减少症领域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在由我和秦叔逵教授正在牵头开展海曲泊帕的III期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希望能够为肿瘤支持治疗、为肿瘤内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武器。
医脉通:这次海曲泊帕在Ⅱ期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asp/image.asp?m=0&w=gh_78349b64730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oibBq71TGAe6ia1J3kHaU1ZMcmTeATgMSd8icL7aiarKYb2fstrRhibLMuSPjLPqpjdC8gYaWzV3yia4ghAIktZ7xDzA/640&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马军教授
海曲泊帕本次Ⅱ期临床试验是首个随机双盲对照并取得阳性结果的临床研究。共纳入59例需要进行3周化疗的晚期实体瘤病人,这些病人都在既往化疗中曾经发生过CIT,血小板出现了小于75×109/L并因此导致化疗至少延迟一周,试验组28例患者海曲泊帕起始剂量7.5mg,对照组31例患者应用安慰剂,判定终点是一个复合终点,我们考察了14天内恢复化疗的人群以及后期能完整完成2个化疗周期的人群。
结果显示海曲泊帕组和安慰剂组分别达到60.7%和12.9%的有效率(OR: 10.4,p=0.000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口服TPO-RA海曲泊帕在CIT的管理中展现了优异的疗效,89.3%患者能够在14天内达到100×109/L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并恢复化疗。此外,两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7.5天和13.0天。同时海曲泊帕在本次试验中展现优异的安全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TEAE)分别为14.3%和16.1%,海曲泊帕组严重程度≥3级的药物相关TEAEs发生率为0%,连续给药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医脉通:这次发布的海曲泊帕针对CI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会对临床的CTIT管理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
![](/asp/image.asp?m=0&w=gh_78349b64730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oibBq71TGAe6ia1J3kHaU1ZMcmTeATgMSd8icL7aiarKYb2fstrRhibLMuSPjLPqpjdC8gYaWzV3yia4ghAIktZ7xDzA/640&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马军教授
在CSCO即将发布的2023版CTIT诊疗指南中,我们已经将海曲泊帕在ECIM大会上公布的临床研究结果纳入其中并作为推荐证据。此外,针对rhTPO、rhIL-11、TPO-RA类药物特别是海曲泊帕的应用时间如二级预防时机我们也进行了更好的管理和规范。本次海曲泊帕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一项循证医学证据,更重要的是使临床CTIT的诊疗手段更加丰富。虽然目前海曲泊帕还没有CTIT适应症,但结合目前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它的有效性。我们也希望未来海曲泊帕能在今后的III期扩大研究中,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能获得CTIT适应症批准,为我们CTIT诊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希望我们临床医生能在临床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我们的患者获得更好的获益而努力奋斗。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END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