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对医护人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3/3/28 20:42:23 医脉通

    

     导读

     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制约ECPR技术发展的瓶颈会被逐渐突破,越来越多的CA患者可从中获益。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微信公众号

    

     心肺复苏(CPR)是心脏骤停(CA)治疗的基本手段,然而仍有大约50%的患者不能恢复自主循环。相比较而言,体外心肺复苏(ECPR)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可达95%,出院生存率及出院患者的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提高。ECPR技术迅速发展,适应证越来越广泛,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在难治性心脏骤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推荐意见 1根据心脏骤停患者情况,体外心肺复苏可联合目标温度管理(TTM)、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施集束化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ECPR的适应证与应用时机

     >>>>推荐意见 2初始心律为室速/室颤(VT/VF)的心脏骤停患者更推荐使用ECPR。

     >>>>推荐意见 3

     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持续 40 分钟以内实施ECPR。对于年轻、有目击者、无终末期疾病且评估病因可逆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初始 60 分钟内,应当积极考虑ECPR。

     ECPR多学科团队建设

     >>>>推荐意见 4ECPR医疗中心可根据本中心特点组建ECPR多学科团队,以提高ECPR的治疗效果。

     移动ECMO设备

     >>>>推荐意见 5移动ECMO设备可应用于ECPR,以减少院外复苏低灌注时间。

     ECMO置管技术

     >>>>推荐意见 6移动的超声设备可广泛应用于ECMO股动脉置管,提高时间利用率及成功率。

     V-A ECMO的管理

     >>>>推荐意见 7V-A ECMO患者如出现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增加,可选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推荐意见 8可使用肾脏替代治疗(RRT)在ECMO运行期间优化容量管理。

     ECMO的撤机乳酸 >24 mmol/L或者乳酸>16 mmol/L且pH<6.828可作为终止体外心肺复苏的一项指标。

     ECPR的并发症

     >>>>推荐意见 9右上肢脉氧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南北综合征”,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顺行血流的氧合可预防“南北综合征”。

     ECPR患者的预后及其评估方法>>>>推荐意见 10整体而言,ECPR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但影响ECPR预后的因素众多,可使用预后模型或多个预后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的预后评估。

     在使用ECPR时,要严格排除禁忌证,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尽早启动ECPR,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准确评估脱机标准,把握撤机时机。ECPR技术对医护人员技术及团队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制约ECPR技术发展的瓶颈会被逐渐突破,越来越多的CA患者可从中获益。

     文献索引: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3): 298-304.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医院版《变形记》:当小医生和大主任互换身份之后……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医脉3分钟

     他临床工作刚两年,就被父亲找关系安排到医务科……这是好事吗?

     提了26年的“无假日医院”,为何实现不了?这个还得听医护的!

    

     ?戳这里,更有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