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丨帕金森病不可“帕”,早诊早治、对症用药,合理应对它!
2023/4/10 19:10:44 医脉通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据了解,世界帕金森病日由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发起,从1997年开始实行。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James Parkinson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因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次描述而命名。是一种与年龄相关、以运动迟缓为核心症状的锥体外系统变性性疾病[1-3]。中国65岁以上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7%,现有帕金森病患者270万,预计2030年将达500万。目前帕金森病在中国治疗率仅有20%[4,5]。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认为本病与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4]。帕金森病主要发生在40岁以后,随年龄发病率一次递增。40岁以前发病称早发性帕金森病(又分为少年型和青年型),约占PD的10%。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两种遗传方式。

     临床发现帕金森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为2年。53.75%的患者历经一年以上才做出诊断,37.5%的患者平均就诊三次才能确诊。提示早期对帕金森病的症状识别是关键的。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症状前驱期)可能病理损害已存在多年。有些患者早期可能为主诉肢体麻木、发紧感。嗅觉减退、抑郁、便秘、躯体疼痛等。嗅觉障碍和快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被认为高度与PD发生相关。对疑诊PD的患者要询问有无嗅觉减退和睡眠行为障碍[6]。对于不同症状的用药选择也值得商榷。请点击下图或“阅读原文”进入医脉通的诊疗知识库产品——《医知源疾病知识库》。由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雷革胜医生撰写的《帕金森病》疾病知识,不仅涵盖了其诊断、治疗、药物治疗方案,而且还包括该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与筛查等内容。

    

     推荐阅读:

     查阅诊疗方案,《医知源》到底有多“6”?沉浸式体验一下

     诊断紧张型头痛需“三思”而后行,“三思”是指......

     一文鉴别:“记性不好”身后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疾病们

    

     参考文献:

     [1] Kalia LV, Lang AE. Parkinson's disease[J]. Lancet, 2015,386(9996): 896-912.

     [2] 贾建平, 陈生弟主编. 帕金森病[M]. 神经病学(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28

     [3] 中华医学会编著. 帕金森病[M].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15.

     [4]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1): 5-17.

     [5] Tian YY, Tang CJ, Wu J,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J]. Neurol Sci, 2011,32(1): 23-30.

     [6] Seppi K, Ray Chaudhuri K, Coelho M, et al. Update on treatments for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 Mov Disord, 2019,34(2): 180-198.

    

    END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