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我们的师父,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青年文化
2019/4/1 20:00:00傅斯鸿 媒介杂志

师徒,这是每个人一生之中都必然要经历的一种社会关系。人的智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靠后天的学习与思考才能掌握。

在这一过程中,师父就成为了那个启迪智慧、传授技能、解悟道理的重要角色,让更多的后辈们可以通过拜师学习增长知识、增进技能、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在其《师说》一文中对于师父作了最好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19年3月30日晚10点,由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就为广大观众开启了一个感悟和学习榜样精神,解惑人生难题的引领之旅。

四位青年徒弟与不同领域的师父们同吃同住三天两晚,通过师徒之间生活方式的磨合,人生经历的交流甚至思维方式的碰撞,让观众感受到师父们的榜样魅力,同时也让青年徒弟们能够学习到老一辈人身上的优良传统,以自身感悟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品格。

当社会的发展让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思维也随之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自己父母和祖辈之间也有着难以跨越的代沟。
在老一辈人眼里,似乎现在的青年人坏毛病太多了,懒惰、贪吃、浪费甚至叛逆;而在青年人看来,似乎老年人早已跟不上这个时代了,他们生活方式单一、不懂新科技、舍不得花钱甚至古板地倚老卖老。于是,代际之间的隔阂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灿烂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厚重的历史背后,还有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存之道与文化精神。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并非是传统的说教,而是祖先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论什么时代里,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每一代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所处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正是这些不同的人生经历才组成了我们丰富的社会文化。

我们需要承认代际之间的隔阂,我们也同样需要从代际里传承那些优良的传统、良好的品格与生活的智慧。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做人的道理却不会改变。而那些精湛的技艺、高尚的情操也将永远在时代里闪耀着炫目的光彩,传递出真实的价值。

正如《我们的师父》第一期节目里,85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牛犇老师就为这四个前来拜师的青年徒弟上了很好的一课。

在牛犇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时代印迹,尽管85岁高龄却依然坚持着勤俭持家、从不浪费的原则,除了喜欢吃冰淇淋外,一日三餐之外再不吃其他零食,也保持着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并且牛犇老师生性达观开朗,谈吐幽默风趣,不仅平易近人更关心他人却又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甚至连自己摔伤住院也要等待好转之后才通知家人。

当听到老人家说自己从不用助理时,四位青年徒弟都肃然起敬,这就是那一代老艺术家们的文化传承,也是他们为这个时代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文化是积累的产物,文化更是共鸣的产物。我们今天需要向师父们学习的或许不再是那些传统的技艺,但我们却更加需要向师父们学习他们身上所拥有了宝贵精神。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总结,这更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不可或缺的文化引领。

长期以来,湖南卫视始终坚持做青年文化的引领者和国民精神的塑造者。《我们的师父》作为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的新节目,一经播出就创造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佳绩。这正说明了在当下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多榜样的力量来为青年文化做出新时代引领。唯有继承传统方能开拓前行,唯有守护精神方能积淀文化,这是我们都需要的“师父”。

由“暖心大哥”于晓光、“鬼马灵泛”大张伟、
“懵懂少年”刘宇宁、“可爱卖萌”董思成组成的拜师团
---END---
编辑:全奕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媒介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