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真实死因公布,他们不该被骂
2023/2/3 6:30:00 每日一读
点击?每日一读?关注我,右上角“...”设为★星标★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胡鑫宇是自杀身亡。
这是昨天上午,由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现场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消息。
发布会现场@央视新闻
支撑这个结论的证据,有很多。
最值得关注的,有两个:第一,胡鑫宇尸体发现地,被确认为原始第一现场。这就排除了他是被杀遇害,被人伪造现场的可能。第二,经公安部鉴定中心,对胡鑫宇遗留现场的录音笔中的音频文件,进行恢复鉴定后确认:录音内容为胡鑫宇本人,不存在人为合成或篡改。早在胡鑫宇自杀前的2022年10月14日17时40分,和23时08分,胡鑫宇录制了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其实,早在案件未明,胡鑫宇失踪成谜,恐慌和猜测齐飞的这100多天里,关于胡鑫宇是自杀的推断,都未曾断过:中招失利,进入私立高中;从原来拿奖学金的尖子生,变成垫底差生;听不进去课,上课不敢盯着黑板看;在多本课本和作业本上,写下消极言论,包括有明确自杀倾向的“如果我不想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案发前的9月27日,曾三次和母亲通电话,长达43分钟,哭诉不止,表达“我不想上学,我想回家”……
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胡鑫宇是个心理出现问题的少年。但,在“胡鑫宇到底去了哪里”的迷雾中,“胡鑫宇抑郁自杀”的推论,在恐惧中被弱化,在逃避中被搁浅。谜一样消失的少年,鬼一样扑朔的恐惧,让胡鑫宇失踪案陷入了无边无际又愈演愈烈的舆情风暴。直至,尸首被发现。
直至,真相终显现。
就在“胡鑫宇系自杀”的结论定性后,一种未卜先知的声音,在互联网上骤然响起:“我早就知道胡鑫宇是自杀,那些怀疑胡鑫宇是遇害的人,都该被骂!”可真是如此吗?即便胡鑫宇是自杀,那些担心胡鑫宇遇害的人,那些害怕这起案件不明不白、不了了之的人,那些关心事实真相、要求追查到底的人,那些以一己之力、推动案件水落石出的人,都该被骂吗?不是的,不是这样的——01
首先,要区分造谣者和热心人。
胡鑫宇失踪案中,我们要将“别有用心的谣言制造者”,和“真切关注胡鑫宇安危的热心网友”区别开来。在中国舆情的阵地上,一直都潜伏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过往的诸多舆情,从“成都49中事件”,到“小花梅事件”,我们都看清了这一点。但绝大部分人,是关注真相、期待公平的普通民众。他们是父母,是孩子,有热忱,有良知。他们对素昧平生的胡鑫宇,倾注如此巨大的关注力,且拿不到一分钱的好处,是因为他们奢望胡鑫宇能平安归来,他们不希望胡鑫宇的悲剧落到自己身上,他们渴望这片土地在公开透明中,变得公平光明。他们是推动胡鑫宇事件,从扑朔迷离走向案情大白的热心人。他们的关注,唤不醒沉睡的胡鑫宇。但恰恰是因为他们旷日持久的关注,那些把魔爪伸向孩子的恶魔,才会有所忌惮,才会闻风丧胆。他们的呐喊与聚焦,只为传递这样的铿锵直言:这片土上,任何一个15岁的少年都不该莫名失踪。而但凡有良知的人,也绝不会对这样的悲剧视而不见。他们,不该被骂,而该被致敬。
02
其次,通过读者留言,我发现这样的事实:
胡鑫宇失踪案,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舆情风暴,原因有两个。第一,“失踪”本身,自带的恐慌效应。第二,当地用词不当的通报,因全媒体传播陷入被动。过往舆情事件的很多教训,都告诉我们公权力:人人都能发声的全媒体时代,严谨、客观、值得信服的官方通报,是平息谣言和恐慌的利器。胡鑫宇失踪案,从最开始由家属主导的爆料,到后来当地模棱两可的说辞,再到最后舆情倒逼下“虽然积极搜救,但已不被信赖”的被动,最后尸体被发现后“一会儿树林,一会儿粮仓,一会儿粮仓中树林的补充”……无一不证明了:当地发布信息的混乱,还有应对舆情的迟钝。我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胡鑫宇尸体在粮库一角树林里被发现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想起了之前当地通报中的一个词:地毯式搜索。
地毯式搜索,为何没有去粮库?为何遗忘了那片树林?为何没有把地毯铺到距离学校不足百米的地方?
理解包括警方在内的办案人员,都不是万能的,都会有盲区。但,就像《狂飙》中安欣多次表达的那样:做不到并不可怕,但要对百姓说实话,这样才会避免更大的误解和不信赖。胡鑫宇是自杀,会给这场旷日持久的悲剧,画上句号。但我们“面对重大舆情事件要怎么做”的反思,远远不该停止。这是关于诚实、关于求是、关于信赖、关于民心的重大命题。03
最后,我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面子。
胡鑫宇自杀事实的确认,再次把“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推到我们面前。案件的终结,虽然漫长,但终会画上句号。关注孩子的心理,是为人父母,没有终点的修行路。胡鑫宇自杀,最悲恸的,莫过于他的父母家人。我不忍苛责追问他们,在胡鑫宇自杀之前,发出求救信号时,为什么不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接纳与帮助。
胡妈妈再也没有了小儿子@网络
但我们,当从这起少年凋零惨案中,汲取教训,觅得反思,习得清醒:●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比学习成绩和大学名次,重要100倍的事情。●为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对10多岁的青春少年,为人父母当习得的第一个认知是:“别怕,我听见你说话,我看见你痛苦,我愿和你站在一边,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而不是“老子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学,你还有什么可矫情的”。●我们的孩子,只有感到爱与被爱时,才可能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好时,才值得我们爱。最后,分享一句话,来自风靡全球的亲子教育经典《正面管教》: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而一个孩子只有得到爱时,才能重塑信心。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原标题《胡鑫宇自杀,他们不该被骂》图源网络,侵删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吗?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每天早上 不见不散
你若喜欢,点个“赞”和“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日一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